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 > 卡梅伦访华评论

“老伙伴”如何“各取所需”

来源:新京报
2010年11月11日02:32
  国际观察·卡梅伦访华

  英国正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图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

  尽管英国是中国人熟悉的“外国”之一,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留学,但很少有中国人知道,英国是G7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也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向中国出售武器和敏感技术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和英国实在算是“老伙伴”了。

  但这对“老伙伴”间,也不时因一些问题发生不愉快。如今,英国首相卡梅伦决定掀过这些不快的页码,抢在G20首尔峰会前访华,率领的又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访华使团,不仅包括贸易、经济、教育和能源四位重要内阁成员,还包括大约50位企业家,这些企业家所代表公司的产值总和,竟超过英国GDP总量的60%。

  尽管这位注重公关形象的首相表示,中国崛起是世界发展的良机,英国不愿错过与中国共同发展的机会,但他也毫不讳言,自己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经济。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英国正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图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自然成为其重要交往对象。

  在卡梅伦和他的企业家伙伴们看来,中国有英国目前最需要的东西:市场、经济活力和前景。自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增长率仅有0.8%,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却高达9.6%,和中国发展更密切的经济关系,对英国的好处显而易见,因此和法国一样,英国也提出了“5年翻番”的双边贸易额发展目标。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要诀在“各取所需”,如果能实现互补,关系就会长远得多。虽然近年来经济欲振乏力,金融领域也出现问题,但英国也有许多中国需要的东西,如许多领域的高科技能力、绿色工业、新技术产业,以及丰富的金融资源和管理模式。至于石油钻探等方面的合作、合资,则对双方都有好处。

  然而,在经济以外更广阔的领域,双方虽有合作意愿,但“互补性”不强,“各取所需”存在难度。英国的外交中心逐渐收缩到大西洋轴心,并重拾传统的“依靠海洋,制衡欧陆”模式,依然以英美同盟为主线,但在环保、减排、伊朗核问题等国际问题上,和中国仍存在不少交集,有合作的机会,也有摩擦的可能。但沟通和交流越多,合作的机遇就越大,摩擦的概率就越小。

  值得一提的是,卡梅伦所执掌的是两党联合政府,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两国关系一度发生过波折,这和自民党籍副首相克雷格主管英中事务不无关系,这样的政府非但可能以两个声音说话,也可能随时因政治形势的变化提前触发大选。这些都值得在双边交往中充分考量。

  陶短房(学者)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