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棉花价两个月涨幅达70% 纺织业遇原料危机(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15日04:30


  棉价疯涨引发企业恐慌

  棉价一天一变,企业压力超过金融危机时期,将影响明年出口

  11月,天气骤冷,谭重旺却每天冒汗,因为“棉花疯了”。

  11月4日上午,这位潍坊东通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接到棉纱供应商电话。

  “今天棉纱价格是34000元一吨,要吗?”

  “要,给我留20吨。”谭重旺赶紧给公司财务打电话,要求迅速打款订下20吨。

  谁想到,下午棉纱供应商又来了电话,“价格变了,36000元一吨,还要吗?”

  “要,给我留20吨!”谭重旺很客气。

  “没有那么多,只能给你两吨!我们也很难办,棉花每天都在涨,我们也受不了啊!”对方也很客气。

  5日上午,棉纱供应商的电话又来了,“老谭,你们的货款昨天没有到账,今天上午的价格可又涨了,现在37000元一吨了,还要不?”

  “要!不要怎么办?我交不出货就相当于毁约,以后订单还要不要?工厂这百余号工人还生活不生活?”谭重旺忧心忡忡,“现在是做一单,赔一单,出口纺织企业的日子都很难捱。”

  在纺织业,“望棉兴叹”的绝不仅是老谭一人。从今年9月至11月初,我国棉花价格节节攀升,从每吨18000元暴涨到3万多元,涨幅约70%。在纺织业,棉花是最基础的原材料,尤其在内衣、家用纺织品等领域,棉纤维几乎占了企业制造成本的60%至70%,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棉价暴涨如同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的倒下,迅速传导到纱线、面料、后整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棉纱的价格翻了一倍,棉布的价格提升了30%,纯棉毛巾的出厂价从每克2.8分涨到了7分……

  “这棉价简直太恐怖了!现在谁也不敢谈单子,接单子,我们都没有信心干下去了。”南通心愿家纺有限公司老总杨华从“广交会”空手而归。面对美洲、中东等新客户的热情,他却激动不起来,因为双方都很担心原料价格,无法定价。“面料提价追不上棉纱提价,零售提价追不上面料提价,我们现在甚至不敢印刷价签吊牌。”

  每年9月到次年3月是纺织企业最忙的黄金季节,可是如今,在江苏南通、山东文登、浙江余杭这样的纺织业集群里,近六成棉纺企业都停工了。尤其是出口企业,目前还面临汇率压力、欧洲债务危机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接单更加谨慎。

  “棉价使利润微薄的纺织业的整体承受力大大减弱,明年上半年全行业的增长将面临极大的冲击。”中国家用纺织品协会会长杨兆华介绍,最近一次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仅有70%的规模以上家纺企业仍在开工,行业平均利润率也下降了30%。

  不仅出口受影响,竞争激烈的国内消费市场也没能幸免。“尽管纺织品下游竞争很激烈,但是涨价已成定局。”北京羽思兰梦家居馆经理葛可明直言,目前产品进价已经提高了20%,即便消费者很难接受提价,家纺产品的零售价也会以减少折扣的方式提升。只是鉴于消化库存的过程,零售价的涨价速度和幅度不会像上游产品那么快。

  棉价疯涨的连锁反应甚至传导到了非棉纤维,波及纺织业以外的产业领域。“作为棉花的首要替代品,以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为代表的化纤品种受棉价带动,也在持续涨价。”浙江海得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马建平介绍,进入11月以来,聚酯切片的价格几乎每天都在涨几百元,根据原材料的价格涨幅,公司已先后两次提价。“棉花涨价的影响从服装、家纺等民用领域蔓延到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将累及建筑土工、汽车运输、航空卫生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制造成本。”

  棉价腰杆究竟硬不硬

  棉花减产、需求增大、美元贬值、游资炒作等多种因素推高棉价

  棉价究竟怎么了?到底棉价还能疯狂多久?……一连串的问号,在纺织业刚闯出模样的杨华说不清楚,摸爬滚打了多半辈子的谭重旺也说不清楚。长期研究宏观经济形势的南通海门家纺行业协会秘书长朱文忠的解释也十分谨慎,“应该是多种因素叠加的效果。”

  “中国棉价上涨并不孤立,全球棉花供求关系的基本面决定了今年棉花价格必然大涨。”美国棉花公司全球供应链高级客户经理张立纲分析,近些年来,价贱伤农使很多棉农转而种植大豆、玉米等经济作物,全球棉花种植面积都在缩减。再加上雨雪、冰冻、干旱等极端天气给中国、美国、巴基斯坦、印度等棉花主产区雪上加霜,棉花减产的同时,品质也普遍降低。

  美国农业部信息显示,2009至20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将比2006至2007年度减少20%,产需缺口在350万吨。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2007至2009年棉花产量分别为762万吨、749万吨和640万吨。今年我国的棉花产量也不容乐观。

  在2009至2010年度全球棉花供给同比减少5%之时,全球棉花消费需求却增加了7%,这也加剧了市场紧张。传统欧美市场的复苏与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都使中低档产品受到热捧,而这部分产品主要是以棉纤维为原料。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中国棉纤维的消费量也因市场复苏而集中释放。此外,部分企业反映,受“拉闸限电”的影响,原本6、7月应该交货的订单被迫挪到第四季度完成,也使棉花需求量在短期内增加,加重了供求的紧张程度。

  除了供求关系偏紧,充裕的流动性也使大量资金涌向棉花期货市场,为“高烧”的棉价火上浇油。11月9日,纽约洲际期货交易所棉花价格已经在两个月内暴涨了54%,伦敦洲际期货交易所的棉花价格则连续多日创下历史新高。“美元贬值导致国际棉花期货价格不断攀升,持续处于高位。中国的棉纤维消费量占全球的一半,这种输入性的影响在所难免。”朱文忠介绍。11月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明年5月份交割的棉花期货收盘于每吨3.29万元,再创上市以来的新高,涨幅高达6.29%,化纤原料PTA期货则全天封于涨停,收盘于每吨1.05万元,涨幅6.02%。

  “就算供求紧张,3万元一吨还拿不到货,已经不是正常的供求关系了,这里面肯定存在游资投机炒作。”杨兆华介绍,很多企业反映棉商囤积居奇,哄抬价格。

  即便是放在国际范围内,中国棉花价格也令人瞠目。“很多美国企业都觉得中国的棉花价格有点高得离谱,而且期货价格与现实价格又相互影响,共同推高预期。”张立纲表示,美国农业部的调查显示,2010至2011年度美国棉花产量会有55%的增幅,2011年至2012年全球棉花产量则会有8%的增幅。“企业没有必要恐慌性地抢购,因为中国的市场现状又会成为国际棉价飙升的推手。”

  此外,劳动力价格的提升、燃油涨价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等因素也都对棉价上涨起到了助推的影响。

  企业呼吁将游资清场

  国家应迅速出台具体措施抑制棉价疯涨,并加快非棉纤维的开发与废旧棉纤维的循环利用

  面对棉价的疯涨,8月底至10月中旬,我国累计抛售国储棉101万多吨。然而因为时值新旧棉花年度交接期,国储棉很快就被企业疯抢一空。国储棉花抛售结束后,国内棉花市场供应均以新上市籽棉为主,而上市籽棉量偏低,又带动棉价持续上涨。

  “棉价长期处于偏低的位置,适时补涨、棉农受益,以后种植面积和质量才能提升。我们只是希望它平稳地涨,别涨得莫名其妙。”众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杭家用纺织品产业协会会长杨林山说,“大涨之后必有大跌。如果支撑棉价的游资突然撤场,导致棉价暴跌,这无论对纺织业,对棉农,还是对我们国家,都是灾难。”

  众望控股主营装饰布,利润率一直保持在10%—15%,如今却被棉价压得“无利可图”,12月的订单已经不接了。“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我们特地花百万年薪聘请了外籍设计师,可是转型升级是个长期工程,如今附加值再怎么提高,也追不上棉价的疯涨速度。企业已经无牌可出,我们建议政府亮牌,尽快出台政策抑制棉花价格的非理性暴涨!”杨林山说。

  权威信息的发布也是企业的诉求。杨兆华表示,企业已经向行业协会频频“求援”,希望政府能在近期统一发布棉花市场的统计数据与分析,防止个别资本以减产等为借口,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究竟今年棉花产量如何,现在的棉价是否背离了真正的价值,背离了多大,这些问题企业心里没底,亟需政府给个明确的信号。”杨兆华说。“如果确实是游资炒作,应尽快将游资清出场,刚刚从金融危机中喘口气的实体经济禁不起再折腾了!”

  面对行业的疾呼,11月8日,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产棉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社会游资租厂或委托收购加工棉花情况的排查,严肃查处扰乱市场秩序和不履行质量义务的违法行为。

  “除了政府出台有力政策,纺织产业本身也要努力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抵御价格波动的风险。”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表示,增加纤维来源,增强棉纤维的替代性,把循环经济引入纺织业是应对原材料涨价的长远之计。

  孙淮滨介绍,每年全球有大量的废旧纺织品无法得到回收再利用。比如英国每年只有16%的废弃纺织品被回收再利用,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废旧纺织品高达63%。作为纺织大国,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纺织品大约为2400多万吨,而回收利用的不到万分之三。“废旧纺织品的利用既解决了原材料问题,也缓解了污染与浪费问题。面对棉价的上涨,国家加大力度推动棉纤维回收再利用的研发与产业化,正是时候。”

    棉花柴油到底咋办(各抒己见)

    萧然

    棉价暴涨和柴油短缺无疑是当下经济领域的两大热点。其实,上述两种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类产品历来就不消停,围绕它们的价格起落以及紧俏、短缺这些年来一直轮番上演。

  一种产品的价格波动和供需失衡应该说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最终的解决也应该靠市场发挥作用。毕竟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之手才是最强有力的。但市场并非万能,也有失灵的时候,这就需要政府的调控之手来发挥作用。对于棉花和柴油这类重要的资源类产品,更是如此。

  对棉花和柴油,调控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要让用户——用棉、用油企业能承受得了,又能保护生产者——农民种棉和炼油企业的积极性。但两类产品的生产组织、生产过程又有许多不同,在调控措施出台的时机、节奏、力度的掌握上就不可能一样。柴油的生产者是几大石油巨头,对市场信息掌握充分,而棉花生产者是千家万户棉农,难以及时了解市场信号;柴油如果紧张,炼油厂开足马力尚可解燃眉之急,而棉花从播种到收获,至少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可见,政府对棉花的调控难度要更大一些。特别是在当今流动性充裕、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的大背景下,价格的涨跌变的更加复杂,如何让亿万棉农读懂调控信号和调控目标,不至于盲目扩大或者缩小种植面积,造成来年市场的不稳定,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与时俱进,改善和提升政府调控的手段和能力。

  首先,由于市场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特别是随着国际游资的炒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瞬息万变,政府的调控手段要适应这一新变化,就必须做到抓住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要更准、更狠。

  其次,应该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抓住主要矛盾。比如对于棉价暴涨,进行市场干预,或者从国际市场上买进供应国内市场,以解燃眉之急,也要从长计议,解决棉花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包括建立棉花生产基地,提高棉花生产抗灾能力,扩大国家储备等。

  当然,作为市场之手的重要补充,调控之手也是要在尊重市场规律前提下去弥补市场的不足。以柴油为例,面对当下柴油的严重短缺,严厉打出囤积居奇和游资炒作是必须的,但是从长远看,为避免重复爆发柴油荒,还是要进一步引入竞争,彻底改变目前石油领域双寡头垄断的局面。

  道理很简单,绝大多数商品的短缺都是源于竞争不足。所以,调控之手无论到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竞争、规范竞争,而绝对不能限制竞争甚至取消竞争,否则结果一定会适得其反。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