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文化部:中医针灸申遗未受韩国影响

来源:人民网
2010年11月24日04:44
  本报讯 昨天,文化部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对2010年中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其中,针对民间盛传的中韩针灸申遗之争,有关负责人首度公开回应称:本次申遗过程中未受到来自韩国方面的影响。

  数量锐减缘于联合国建议

  疑问一:2009年,包括端午节在内的22项中国非遗项目被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数量上来讲,今年列入该名录的只有中医针灸和京剧两项,为什么数量锐减?

  回应: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屈盛瑞介绍,去年的22项列入名录后,有些国家觉得我们的多了。在会议期间就要求限制中国的申报项目。前方的工作人员包括一些专家携手力争,最后取消了对我们国家设限的规定,为我们继续申遗打下了基础。

  文化部外联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由于教科文组织的资源所限,申报项目太多超过了工作负荷,2008年的部分申报项目尚未评审完,成为遗留项目。其次,从分布上来看,区域之间、名录之间、项目门类之间,都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整个亚太组申报项目占世界申报项目的多数。非洲、拉美地区都比较少。鉴于这种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9年的项目评审中建议,中日韩这些项目较多的国家每国申报两项,其他国家也相应地减少数量。但并非硬性强制,靠自律执行。我国从负责任的角度出发,积极配合了教科文组织的工作。数量的限定只是暂时的,只限于2010年。

  最佳实践项目明年申报

  疑问二:除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名录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组织审议最佳实践项目名册。中国何时能参与这个?

  回应: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屈盛瑞介绍,保护得好的项目,才能够列入这一名册,供世界各国学习借鉴。

  今年,文化部将首次参与申报这一项目,把中国非遗保护方面的好案例向世界进行推荐。比如,甘肃环县的皮影、武夷山大红袍的制茶工艺等,都可以考虑申请最佳实践项目。

  组稿采写本报记者张然

  申遗过程有哪些波折?此前盛传的中韩针灸之争,是否影响了本次申报?昨天,本报对话曾参加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副处长张玲。

  《麦西热甫》多方争取最终通过

  京华时报:今年申遗最波折的是哪一项?

  张玲:是列入急需保护名录的《麦西热甫》。今年8月收到的评审意见是,这个项目不推荐列入急需保护名录。我们没有撤回申请,决定继续申报,并希望在会议上进行争取。但作为委员国,我们没有权利为了本国项目列入而发言。只有别的国家要求做出解释,才有机会发言。因此我们争取到了提问发言的机会,并做了有针对性的解释。比如,有专家认为《麦西热甫》这一维吾尔族的项目用汉语教学会影响传播。我们做了解释,在少数民族地区采用的是双语教学。这样逐一回应每个问题,最终获得了通过。

  京华时报:明年中国有望列入多少项?

  张玲:单就代表作名录来讲,明年会从2008年以来的遗留项目中选取31至54项进行评选。中国现在还有12项待评审的项目,这样计算下来,如果是31项,中国至少可以从中选取2项进行申报。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对12个申报项目进行排序,最终锁定2011年的参评项目。

  京华时报:根据公约,各缔约国可申请获得一定的国际援助,我国是否提出过申请?

  张玲:到目前为止没有申请过。毕竟国际援助是有限的,教科文组织的经费也是有限的。还是考虑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项目,但不排除今后申请的可能。

  申报非遗国家之间互不影响

  京华时报:为什么之前都特别低调,国内国际都没有报道?

  张玲:这是国际规则。每一个项目名录有一定的程序和时间表。在最终开会前四周,教科文组织会公开每一个国家申报的项目。在这之前,申报的项目是不对外的,这样更有利于国家申报的灵活度。按照国际组织的规则,我们在国内也没有进行公开。

  京华时报:中医针灸方面,我们的前期工作格外的低调,有没有出于韩国方面的考虑?

  张玲:当然也有。特别是针灸,怕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以前发生过,我们申报成功了之后有些国家有误解,提出了异议。一定的信息在一定的时间段不对外公开的国际规则,正是考虑到避免不必要的国际纷争。

  京华时报:中医针灸申遗过程中,最担心的是什么?

  张玲:在最终开会决定项目能否纳入名录之前,将由附属机构对项目进行非常重要的审议。六个选举组,每个选举组推举一个成员进入附属机构,亚太组最后是韩国成为附属机构成员之一。如果在附属机构评审中未能通过,将对后续申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实际上我们收到的附属机构评审意见,是推荐中医针灸列入代表作名录。大会的审议是公平公正的,当时就不担心了。

  京华时报:如何看待民间盛传的中韩针灸之争?

  张玲:按照《公约》的精神,类似项目,一国申报不影响另一国申报,所以应该说是不存在竞争和冲突的。之前发生的一些情况,其实是由于有些国家对公约不够了解造成的。

  2009年,同端午节等21个非遗项目一起,书法被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面对新入选的两个新项目,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陈洪武祝贺之余表示,“非遗让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某个项目的关注呈蛙跳式增长,但对项目本身而言,申遗成功,只是一个开始”。

  他称,成功后,各个部门重视了,这为项目的传承、保护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在相关经费的申请上,世界级非遗的光环使得很多工作变得顺畅。

  但他同时指出,“非遗的荣誉,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他介绍,就书法而言,传的方面,书法的高端人才正经历着现实的尴尬。多数高校学习书法的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境,其中大多数都改行做了文秘、行政助理等工作。

  承的方面,需要从娃娃抓起。各界一直建议让非遗走入校园。“孩子们课业已经这么重了,再加入一门书法,谈何容易?”陈洪武说。

  此外,他还担心,现行教育体制下,如果书法特长跟中考、高考加分挂钩,会带动学习的热情,但那便“丧失了书法自由的精神内涵”。

  所谓传承、保护,除师傅带徒弟以外,还必须有承载的土壤。这也是书法传承中,陈洪武认为最难的。“这些问题,不是申遗成功能够必然带来的”。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