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世界气候大会悄然召开 会场冷清各国不再抱希望

来源:环球网
2010年11月29日10:08

  如何与气候变化“相处”?

  2010年11月25日《经济学人》印刷版当期封面故事

  导读:气候变化问题不会消逝,但我们可以设法减缓它的影响。在万物进化的漫长历程中,人类比大多数物种都要幸运,因为人类的优势在于能够未雨绸缪。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各国政府需要在基础设施、移民和粮食这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

  一年前,哥本哈根峰会(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在召开之前就备受关注。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将于下周在墨西哥城市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却异常冷清,显得悄无声息。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正是大量的宣传导致了哥本哈根峰会的失败;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期望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哥本哈根峰会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改善气候变化严峻局面的努力已失去了动力。

  或许,经过一段时候的休息或经历一些气候灾难之后,人们将继续努力。毋庸置疑,应该继续努力。但即便如此,全球也会继续变暖,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然而,接受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自开天辟地以来,万物已渐渐地适应了环境的变化。但不幸的是,这种适应往往伴随着大量物种的灭绝。这就是进化之道。人类比大多数物种都要幸运,因为人类的优势在于能够未雨绸缪。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做的。

  俄罗斯仲夏

  即使加快减缓气候变化的步伐,到本世纪末地球的温度可能最少也要比工业革命之初高3℃,还有可能变得更暖,速度也更快。目前人们对史无前例的热浪已司空见惯。生态系统的变化使许多物种面临危险。如今降雨的地方,雨量将更大,导致洪灾泛滥;而干旱的地方将愈发干旱,甚至会出现沙漠化。北极的夏天将不再有冰川,冰雪将从一些山顶消失,海平面将继续上升。

  一些国家会从上述变化中受益。譬如,随着北半球冰川融化,俄罗斯的化石燃料能源将更加丰富。然而,对许多国家和地区而言,前景黯淡。干旱和洪涝将把数亿人推向危险的边缘,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致命一击。所以,问题是如何控制这些风险。

  政府,责无旁贷

  防止全球变暖的最佳保护措施是全球繁荣。与穷人相比,富裕、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应付上涨的粮价,或投资新农业技术,或移民。富裕国家的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工业和服务业,较少依赖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富人往往在空调房里工作,而穷人却不能。

  然而,依靠发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不是一件易事。已经有太多的理由让穷国政府采取可行的经济政策发展其经济了,如果它们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那么再增加一个气候变化的威胁因素也无济于事。但气候变化确实为发达国家又提供了一个设法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的理由。发达国家是引发气候变化的罪魁,因此,帮助不发达国家不仅事关人道主义,而且更重要的是事关公平正义。

  依靠发展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尽管经济发展可以帮助穷国免受气候变化之影响,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它们会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不过,发达国家也可以提供其他帮助,如为穷国提供绿色能源技术支持,使它们能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除了鼓励气候友好型发展外,各国政府需要在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基础设施、移民和粮食。政府官员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本地,评估各自城市受最高温度、降水、特大暴雨频繁程度以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基础设施的抗风险能力。

  随着脆弱地区的生活日益艰难,人们需要移居。通过让更多的穷人移入,富人可以帮助他们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要鼓励人们移出那些脆弱的、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

  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将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抗旱种子必不可少;农民的支付能力非常有限,他们需要最顽强的品种,所以国家应补贴种子公司搞研发。由于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在这方面有所帮助,所以如果人们摒弃偏见,转基因作物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即使拥有更加优良的农作物、更先进的土壤保护、更好的种植方式以及更准确的天气预报,也要认识到一点——地区性灾害依然存在。为保证粮食供给,全球粮食市场应比现在更加成熟、更富有弹性。这意味着必须要消除当下盛行的农业保护主义。

  这一切都无法彻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仍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疯狂的实验。也许,长远看来,人类可能会控制气候变化,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变暖将依旧。因此,人类必须尽可能地与气候变化问题“共同相处”。

(责任编辑:赵志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