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于上周六落下帷幕。亚运会期间,有关广州“申奥”的话题迅速升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均表示“广州已经具备举办奥运会的能力”,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认为,广州申奥有三个优势,“我们有诚意、有实力、有潜力,我们立足广州、神州和亚洲,五羊、五星和五环同在我们心中。”(《南方日报》11月17日)
北京先举办1990年亚运会,进而举办2008年奥运会,广州举办2010年亚运会后,能否进而举办2024年奥运会?得陇望蜀乃人之常情,作为体育官员,刘江南局长的激动与企盼心情可以理解。广州是否具备举办奥运会的能力?这基本上是一个伪问题。偏激一点说,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只要是舍得花钱大搞基础设施和体育场馆建设即可。
举办奥运会好处多多,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形象,展现本土文化,提高民众素质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可能,而非必然的结果。比如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快速、健康与否取决于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创新能力,举办奥运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多大,国际上已有很多研究数据表明,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比如提升国际形象,举办一届奥运会的正面宣传效应,可能抵不上一次严重食品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比如提高民众素质,举办大型节会时要求市民不得穿睡衣上街,但节会一结束,市民们该怎么穿还是怎么穿……
更重要的是,举办大型运动会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举两个小例子:为了筹办亚运会,广州有多少市民忍受过施工噪音之苦?为了举办亚运会,又有多少市民的出行受到交通管制的影响?相对于亚运会这件大事,这些似乎都是小事,但具体到市民身上,这些小事有时却比天还大,比如家人突发疾病需要送医院,却遇到了交通管制,你说这事大不大。
我这样说,只是想表明,举办大型运动会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普通民众的事,至少,举办运动会的财政投入来自纳税人,并且需要无数普通民众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否则肯定办不成。从这个角度出发,很显然,是否申办奥运会,不仅要服从于国家战略,不仅要看政府是否乐意,更要看普通民众是否赞成。我们不是一直强调将民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放在第一位吗?申办奥运会同样应该坚持这个原则。所以,广州是否申办奥运会,要先问问广州市民赞成与否,全国人民赞成与否。从现在开始,这应当形成惯例,成为必不可少的程序。事实上,其他国家在申办奥运会之前,都会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民众支持率也是能否申办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再到广州亚运会,近几年,中国人办了很多大事。中国已经是世界大国,可能不必那样迫切地要用大型节会来证明和展现自己的强大。今年夏天中国足协官员称“一定要申办世界杯”,引来如潮的质疑和反对,其中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之所以反对申办世界杯,是因为类似的"大事"我们已经办了不少,是不是该办点"小事"了?比如让每个村都通水、通电、通邮,让大家看病不那么难、那么贵。”白岩松所说的“小事”实在不小,都关乎民众实实在在的利益,民众利益无小事,把这些事情办好,其意义定然不亚于举办奥运会。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