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资料:全球气候大会的“遗憾”事儿(图)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12月06日03:43
  里约 “细节未尽”

  17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里约热内卢气候会议上,签订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虽历史意义极其重要,但仍存在细节未尽的遗憾:会议未能就发达国家应提供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达成具体协议,只能留下资金数额、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磋商解决的局面。正如时任巴西总统科洛尔所说的:“播种已完成,收获还需努力和奉献。”

  京都 “是非共存”

  1997年的京都写下了具有法律约束力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京都议定书》,然而解决气候问题的道路依然坎坷。至今为止,虽然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但令人遗憾的是,200多年来一直在工业化领域和经济发展独占鳌头的美国却于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世界哗然。有分析尖锐地指出,仅占全球人口3%至4%的美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1/4以上,将自己的经济利益凌驾于全球环保事业之上的美国人,不签署议定书的勇气从何而来?

  巴厘岛 “不再浪漫”

  2007年,以浪漫之地著称的巴厘岛上艰难达成了《巴厘岛路线图》。然而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缺乏政治诚意,不仅实现既定目标的进展十分缓慢,而且还在最后签署的文件上留下了遗憾。由于美国、日本等国反对发达国家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排放量减少25%至40%的目标,最后文本删除了具体目标的表述,只是明确了“解决气候变化的急迫性”。不仅如此,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提供资金等问题也只提出了含糊要求,并未明确。

  哥本哈根 “童话”

  丹麦是安徒生的故乡,围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演激烈交锋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似乎也在谱写着新的“童话”毫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以及未能解决的五大核心问题。一是谈判的基础文件,二是减排目标,三是“三可”问题(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四是长期目标,五是资金问题。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和碳排放量最大的经济群体,美、日、欧等国家继续坚持“单轨制”的政策让发展中国家无法接受,资金援助、技术转让的承诺恐怕只会飘在空中。

  作者:邢立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