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
9月30日,浙江省诸暨市城山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制作了泥塑“嫦娥二号”发射火箭模型,以自己的方式庆祝国庆,祝祖国越来越强大。郭斌摄(资料图片) |
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二号”卫星。11月8日,随着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的发布,“嫦娥二号”所确定的工程目标全部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嫦娥二号”完成了全部任务。
“在今后半年内,我们力争采集到对月球全覆盖的图像数据。”近日,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北京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时表示,目前“嫦娥二号”正对月球进行约7米分辨率的CCD图像数据的采集工作,有望绘制出全世界最清晰、分辨率最高的一幅“全月图”。
嫦娥工程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
中国青年报:“嫦娥二号”目前运行情况如何?有什么新的进展?
欧阳自远:“嫦娥二号”正在距离月面1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对月球进行约7米分辨率的CCD图像数据的采集工作。得到“全月图”需要积累很长时间,因为要把月球表面都拍到,难度很大。月球本身在转动,“嫦娥二号”绕着它飞,每圈拍到的照片都和前一圈不同。拍摄的照片还要求有一部分重叠,因为后期制图时需要衔接照片。在今后半年内,我们力争采集到对月球全覆盖的图像数据。
有关月球成分、土壤和环境等方面,我们也积累了大量资料。等“嫦娥二号”结束使命时,我们会向社会公布全部科学探测成果。
中国青年报:从“嫦娥二号”上采用的相机等各种仪器的技术指标来看,我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了吗?
欧阳自远:只能说达到了我们需要的标准。“嫦娥二号”上的很多仪器和技术,都是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但不是领先的。利用“嫦娥一号”获取的科学数据,我们制作了世界上全覆盖月面、符合250万分之一测绘制图标准的、质量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这次根据“嫦娥二号”传回的数据,有望制成分辨率为7米的全月球影像图,月球上的许多细节将更为清晰和细致。这确实很难得,但也不值得我们骄傲。人家没做出来,是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和我们不一样。
我觉得,在航天科技上,每个国家都有创新,可谓各有千秋。我们强调某方面“第一”,很没意思,也会助长盲目自信。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水平和能力,尽快缩小与世界的差距。
中国青年报:我国1992年载人航天立项,2004年立项嫦娥工程,堪称“十年磨一剑”。嫦娥工程为什么要论证这么久?
欧阳自远:因为很多人的思想认识不一样。有人觉得,地球上的事都搞不完,为什么去探月,有多大必要?中国有没有能力去探测月球?人家探测月球已经几十年了,中国能有什么特色和创新?搞月球探测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多大意义?要花多少钱?这些都要讲清楚,大家得统一思想,包括各级领导、相关专业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公众,要让大家真正认识到中国完全有必要搞、有能力搞,也值得搞探月工程,而且还要加快搞。
这些都通过后,我们还要研究,中国究竟该怎么搞探月,包括无人的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设月球基地等,要有一个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无人月球探测阶段我们又划分为绕、落、回三期,都要有具体方案。特别是第一期绕月探测要详细设计科学目标、载荷配置和研制总要求等各项科学技术指标,要达到能够实施的程度,不能盲目地去搞。等都论证完、讨论完,10年也就差不多过去了,很正常。不过,最后上报到国务院,很快就立项了。
中国青年报:能否具体说说你们论证过的问题,很多吧?
欧阳自远:有科学、政治、社会、经济等来自各行各业的问题,一些知名科学家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一次论证时,我们被问了100多个问题,比如“能不能找一下月球的生命?”我们必须明确回答:“月球上没有任何生命,连有机化合物都没有,没有必要探测月球的生命。”
这项工程要花多少钱,也得说清楚,不能瞒着大家。经过审查与核算,“嫦娥一号”的经费一共是14亿元,相当于北京修两公里地铁的钱。“嫦娥二号”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完成两次月球探测的任务加一起不到20亿元。
中国青年报:有网友关心,嫦娥工程对国计民生的意义在哪儿?
欧阳自远: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我现在还不能明确地用数据来回答。但我可以讲一下阿波罗的例子:它当时投资256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的1360亿美元),引领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20多年几乎全部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很多新产业群体的诞生。最近美国统计公布了阿波罗工程的投入产出比是1∶14,产生了计算机、激光、通讯、航空、航天、医药等3000多种新技术,引领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当时改变了世界。
阿波罗40多年了,刚统计出这些成果,而我们才两三年。我们有不少企业的产品,通过嫦娥工程的需要而突破了关键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产品性能,降低了产品成本,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这些是最实际的成果,也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进步。但要说嫦娥工程对国民经济的“意义”,目前我确实说不清楚,因为我还没有数据。
我呼吁了几十年:光注意一个地球绝对搞不清楚地球
中国青年报:在您看来,嫦娥工程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欧阳自远:我觉得,最大收获是通过嫦娥工程的实践锻炼,大批思想品德过硬、工作能力高超的年轻航天人才成长起来了。这次,我们三个老头儿下来当顾问,都挺高兴,当然我们还要真诚地做好传、帮、带。现在,各项艰难任务,年轻人完全可以承担起来。各个系统的总师基本上都是“60后”,副总师大多是“70后”。他们领导着“70后”、“80后”成千上万的人,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嫦娥二号”发射前后这些天,他们实在太辛苦了!
嫦娥工程之于这批年轻人,无论从知识、经验、技术角度,还是从思想品德的培养、对国家的责任心角度来看,都是很难得的训练机会。因为搞航天更重要的是集体英雄主义,要完成如此巨大浩瀚的工程,必须有“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精神,必须是大力协同,坚持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否则一个人有天大本事也做不出来。这批人将是我国未来深空探测的中坚力量,以后的任务完全可以托付给他们完成。将来,“70后”、“80后”一代传一代,我们要培养更多年轻有作为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让他们来承担这个使命。
中国青年报:集体英雄主义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吗?
欧阳自远:不,人家也是搞团结协作才成功的。比如阿波罗就不仅在科学技术上创立了丰功伟业,还实现了整个航天科学管理的现代化。现在,全世界搞航天的,都在应用阿波罗的管理经验。
上个世纪,美国总统肯尼迪说,“我们要在未来的十年内把人送上月球”,当时谁相信?居然1969年他们就载人登月了。“阿波罗13”虽然没登上月球,但我认为那是航天史上最成功、最伟大的一件事。飞船走了一半出事了,结果三名宇航员全部安全返回地面,太了不起了!航天工程是有巨大风险的。尽管两次航天飞机爆炸,但是美国没有因此而停止不前。失败是难免的,要有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承受失败继续前进的勇气。
中国青年报:嫦娥工程对青年人才有很大的培养作用,但是您也认为我国目前行星科学人才培养空白。这两者是悖论吗?
欧阳自远:一点儿不悖论,是中国教育的思想落后。目前,我国的地质系、地质学院、地质大学,所有老师教的东西都是关于地球的。我已经呼吁了几十年:光注意一个地球绝对搞不清楚地球。这就好像在一个家庭里,地球排行老三,你不去研究太阳系8个行星的共性与各自特性,不去追究8个兄弟姐妹中哪些是太阳系共同遗传下来的因素,哪些是各自所处位置后天发展而来的,搞不清楚家族的起源和演化,也就搞不清楚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国外有100多所大学的地质院系,都改名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系(院),还有专门的行星学课程。人家研究火星40多年了,都在谈怎么把火星变成第二个地球。我希望我们的地球科学家也进一步开拓视野,加快培养行星科学人才,以适应人类行星探测发展的需要。
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目前建立了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我希望全国高等院校加大重视、加快培养月球和行星科学的人才,这样的话对航天事业也是积极的推动。
我们把嫦娥一号获取的所有数据和全世界学者共享了
中国青年报:“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使公众对航天有了兴趣。您觉得怎么才能使公众的兴趣延续下去?
欧阳自远: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不断有新的探测和成果。如果做不出什么来,谁还会对航天有兴趣啊?另外,还要如实地告诉公众,我们有哪些进步和不足。
我们更要追求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要有作为。在行星探测中,中国人应该对世界作出贡献。这比具体的技术进步重要得多。我动员过几乎所有国内著名大学来做有关月球的研究,我们将“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无偿提供给这些学校——那本来就是国家花钱搞出来的。现在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大学都很积极,香港科技大学最近做出了在国际上很有名的成果。无论谁做出来,最后的署名都是中国人,这对我们是最大的鼓励。
现在,我们把“嫦娥一号”获取的所有数据都传上网和全世界学者共享了。希望别人也能利用“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做出成果。
中国青年报:您这么忙,为什么还每年坚持做几十场对公众特别是大中小学生的科普演讲?
欧阳自远: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一个科学家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让更多公众了解科学,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传递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比自己的单项研究对社会的作用可能更大。因为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的强盛,要靠公众素质的提高。
做科普对我也有好处,我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在关心什么。我得到更多的是鼓励,这也是支撑我搞月球探测的一种力量。所以只要有空,我就去做演讲,我准备了面对不同阶层人士的几十种版本的演讲稿。但是,我个人的作用很渺小,哪怕一年讲四五十场,听众人数也有限。我希望引起更多中小学生的兴趣去追求科学,希望他们热爱科学,打好基础,根深叶茂,胸怀大志,报效祖国。我们中国太需要年轻一代的人才了。
中国青年报: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集这么多荣誉于一身,您是怎么看自己的?
欧阳自远:我没有什么特殊的,一直是这么干下来的,只要能干就继续干。现在,我追求的是多做点事情,多带些学生,把他们培养起来。目前,主要负责嫦娥工程的“60后”都很有能力,最厉害的人物是他们。很多事情我还能参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希望中国能加快步伐,包括载人登月、火星探测和其他行星的探测,能更快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