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消息

中国竭力打破经济转型中增速骤降历史魔咒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12月12日23:43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 刘欢 王建华 倪元锦)中国已经下定决心,必须分秒必争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脱传统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因为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显著变化,后者已经难以为继了。

  不过,中国也必须同步协调好转型与增长的关系,即在进行大规模经济转型的同时,也要竭力避免经济增长的剧烈减速。

  此前的国际经验表明,凡是经济转型的国家,都在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阵痛”,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明年是“十二五”(2011-2015年)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表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北京的分析人士认为,市场规模巨大、城镇化加速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将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以求打破转型过程中增速骤降的“历史魔咒”。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是刻不容缓。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担负着历史上最空前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挑战。”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这要求中国必须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曾支撑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并于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1980年时仅为7%,2000年增至23%,2007年则超过了6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需疲软和不稳定性暴露无遗,贸易保护主义也愈演愈烈,而且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正在进行的经济模式转变也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出口增长的潜力。

  “基本可以判断,未来10年,中国的工业产品出口再恢复到1998-2008年的增长态势几乎已经没有可能,两头在外而过程在内的中国工业产品制造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说。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已进入只有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已势在必行。

  他们预计,在转型过程中,不排除某些产业和个别地区可能会出现增速下滑的现象,但是鉴于中国所具备的长期持续增长的动力、空间、环境和条件,整体经济将平稳度过“转型”期,在未来10到20年内仍维持8%左右的“高速增长”。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表示,劳动力长期比较优势、巨大市场规模、可观的制度改革空间、趋向优化的国际环境等四个有利条件,决定中国未来20年将以平均6%-10%的速度持续增长。

  市场规模在当代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支撑地位非常重要。日本等东亚经济体在高速增长后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都缺乏国内大市场。

  然而,中国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前30年主要依赖国际市场推动经济起飞之后,未来的二、三十年里,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需支撑。2008年,美国、印度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分别为92%、88%。中国的该项比重为72.8%,空间和潜力巨大。

  知名宏观经济学家常修泽预计,今后一、二十年内,中国居民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有显著提升。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中国明年经济政策的核心主题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要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收入分配改革要由促进经济发展向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来提升;由分配制度改革向产权制度改革来提升;由财富创造和分配机制转型向政府和社会方面的转型来提升。”常修泽说。

  分析人士指出,支撑中国经济未来成长的主要动力包括城镇化的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素质的明显提升。

  据政府部门预测,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还能持续相当长时间。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新增城镇人口3亿以上,这将为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动力。

  中国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发挥低成本优势,已逐渐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是,大而不强一直是发展中的软肋,许多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和重要基础件都依赖进口。

  今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对提升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意义重大。今年9月,中国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可以预料,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方式将从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模式向依靠科技创新的模式转变。

  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0个百分点,潜力同样巨大。

  “十年、二十年后的产业结构跟现在肯定大不一样,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会大幅提高。”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说。

  中国人均GDP已接近4000美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餐饮、音乐、图书、旅游等全方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开拓一个新的、巨大的空间。
(责任编辑:周径偲)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