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媒体深度报道 > 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 最新报道

大学生求职 “招而不聘”变术揭秘

2010年12月13日11:05

  来源: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源源不断的求职者,在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各种招聘时,能否不被扭曲式招聘“试用”,事实上不仅仅取决于求职者本身

  大学生求职 “招而不聘”变术揭秘

  □ 本报记者 李 婵 夏黎明

  一通“解聘”的电话让赖华燕无限的憧憬瞬间幻灭。

  已经准备好各种入职需要的证件、进行完相关体检,在喜悦中等待上班的赖华燕被用人单位告知毋须再报到上班,用人单位的单方面解聘让她陷入一团迷雾之中。

  她开始重新准备简历,打算投入到下一场找工作的“战役”中去。

  “辗转了半年才找到一份看起来比较满意的工作,可是还没开始上班,就失业了。”望着窗外人潮汹涌的街道,这位初入社会的女孩子有些无奈。

  将近年关,社会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求职高峰期。在拥挤着应届、往届毕业生的求职大军中,有不少人像赖华燕一样,经历着找到工作的喜悦,又瞬间失去工作的迷茫。

  11月27日,一则“40名美女走T台应聘,老总台下挑人”的消息引爆“求职潮”,网上对此非议铺天盖地而来。“类似网上这样的事情,以及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警戒,告诉我们在找工作的时候,切忌盲目和虚荣,更不要幻想一步登天的美梦。”赖华燕对此深有体会。

  保证金“泡汤”

  赖华燕是重庆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今年6月毕业之后一直在不断寻觅着自己满意的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赖华燕在网上看到一则“××药业连锁超市”人事部的招聘广告,广告上承诺薪资丰厚,恰好赖华燕的专业以及兴趣都对口,遂立马从重庆赶来成都。

  此前,赖华燕与该公司一直保持电话联系。据赖华燕回忆,自今年10月下旬在网上投递简历之后,两天之后便收到了面试通知,虽然她人已经到达成都作好面试的准备,但该公司人事部一位自称“李小姐”的人却借故“公司人员调整”把面试时间一再推后。

  赖华燕感觉这份工作可能“没戏”,但一想丰厚的薪资,再加之兴趣使然,虽然期间一直在另寻其他工作,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对该公司的关注。她几次到招聘启事上留的地址前去察看,“地址是成都玉双大厦5楼,走廊的墙上有明显的招聘路标,但是每次去大门都是紧闭的,我一直以为是公司调整,全体员工放假了。”

  直到11月20号,“李小姐”打来电话告诉赖华燕,公司已经“调整”完毕,可以省略面试环节,直接办理入职手续。但当赖华燕问及公司为何总是没人的时候,“李小姐”称公司已经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现正在装修阶段,具体地址稍后通知。

  赖华燕说,电话中的“李小姐”普通话标准,语气客气,“一点也不像是骗子,反而感觉很专业,像是大公司的水准。”赖华燕又惊又喜,唯一的一点疑云也被惊喜掩盖了。

  次日,赖华燕放下继续找工作的念头,全心投入到入职准备中。此时,“李小姐”又通知赖华燕,办理入职手续需要交纳500元保证金,入职后悉数还给员工,还要进行视力、肝功等项目的体检,并给赖华燕留了一个银行账号。

  “我当时认为,这500块钱反正早晚要归还,公司薪资都开得这么丰厚,肯定不会讹诈员工的这点钱吧。”赖华燕按时把钱汇到了对方的账号上,耐心等待着新公司装修完毕。

  时隔一周,赖华燕早已经准备好各种证件,体检报告也拿到手了,可是“李小姐”却迟迟没有音信。“我只好又按照原来的地址去找找看,那里依然是大门紧闭。”

  正在赖华燕纳闷之时,“李小姐”换成了“何先生”给赖华燕打来电话称,公司因为资金问题,不再聘用新员工。赖华燕马上追问500元保证金的事,“何先生”说他对此事毫不知情。赖华燕再拨打“李小姐”的手机号,对方已是关机状态。

  等到记者随同赖华燕一起前往玉双大厦的时候,发现以前贴在墙上的路标隐约还在,但招聘里写的房间地址,已经换成了另外一家公司。

  半月以来,赖华燕一直不停拨打“李小姐”的电话,但均是关机的提示音。再拨打“何先生”的电话,被对方厉声训斥之后,赖华燕只好自认倒霉。

  市场失序凸现诚信危机

  “虚假招聘不仅直接损害求职者的权益,损害相关部门的公众形象和公信力,而且还加剧了社会上本已岌岌可危的诚信危机。”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刘莫鲜在分析虚假招聘时如是说。

  相比之下,王瑾比赖华燕要幸运很多。王瑾是四川教育学院建筑工程系的应届毕业生,为了多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暂未毕业的他已经开始找工作了。

  王瑾找工作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招聘,在某大型招聘网上,王瑾看中一家汽车4s店,该店招聘要求王瑾都基本符合,遂向其投递了一份简历。

  简历投出去半个月有余,仍不见回音,“我就想可能是自己的条件没有竞争力,就放弃了这家店,又转向其他的企业。”让王瑾很憋屈的是,一连投了上百家公司,均没有半点消息,“我想了想,又转过头来瞄向之前的汽车4s店。”

  王瑾开始每天向该公司投递一份简历,并持续了20来天,均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答复。“我当时就想打个电话到公司问问,一来可以表明我的诚意,二来可以知道自己还欠缺什么。”

  该店人事经理在询问了王瑾身高、年龄、学历等相关信息之后,便称他们暂时不招聘新员工。王瑾反问网上的招聘信息时,人事经理回答:“我们是预先放在网上招聘的,这样可以扩大企业影响力。”

  王瑾顿时什么都明白了,企业是打出“招聘”的牌,坐收宣传的“渔翁之利”。

  “诸多违法招聘广告的存在,集中体现了市场失序和诚信危机。正常的市场经济即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其核心基础是诚信。许多商业经营者和消费者,都缺乏法治观念,也无视道德伦理,结果造成了市场秩序的紊乱,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社会的诚信危机。”刘莫鲜在这种虚假招聘的背后,试探出了“更深层次社会信任危机”。

  如刘莫鲜所言,王瑾在经过“虚假招聘”事件之后,对待找工作、选企业更是慎之又慎。“我的这种谨慎的心理,也许还谈不上信任危机,但却是心理上多了一层防备,像我这样的应届毕业生毕竟缺乏社会经验,不知道社会的水到底有多深,所以只好谨言慎行。”

  招聘之“水”深几许

  针对一些信息公司刊登虚假招聘广告的问题,成都市劳动秩序维护小组负责人之一温英魁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劳动秩序的维护分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关部门联手整顿,但仍然有明确分工,如劳动部门负责职业介绍,人事部门负责人才交流等。”

  “作为一个较真点的执法人员,应该也只能警告这些公司,并通知工商局吊销其营业执照。此外,还可以通知媒体,警告他们,如果再刊登这些虚假广告,就让宣传部门来管他们。同时,这些公司也懂法律法规,懂得研究相关政策,并钻其缝隙。对此,只有我们整个的就业背景和机制(如社区举报,全社会关注等)得以改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一场“40名美女走T台应聘,老总台下挑人”,则演绎出来了另外一个被扭曲了的“招聘”版本。

  “11月27日晚,成都一家酒店内,40名年轻美女在T台上走秀。她们既不是模特表演,也不是选美,而是前来应聘的。招聘她们的,是台下的80名企业老总。是招聘还是相亲?引来市民一片质疑。”一家媒体的报道如是称。

  一名为“巴山口水鱼”的网友对此事发表看法:“有些把硬件放在第一的工作,像大品牌化妆品销售,高档商品销售,面试时就要多注意形象。如果你到一家公司,看到员工穿着很廉价的衣服,大家都会估计这个公司员工的薪水应该很低,或者那家公司经营情况不好。当然,公司的客户也会这么认为。”

  时事评论员刘志平针对这种现象则表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这种选美风气,容易造成对所应聘职业的曲解,此次招聘也是对那些真正的美女是一种蔑视与侮辱,通过一些毫无疑义的层层‘考试’仅仅是为了月薪几千块的工作,这里面本身就藏着‘以美丽换工资’的某些玄机,我绝不相信,以‘美丽’评测标准的工作,她们干起来是不是很安全与塌实?”

  源源不断的求职者,在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各种招聘时,能否不被扭曲式招聘“试用”,事实上不仅仅取决于求职者本身。■

(责任编辑:new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