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消息

《瞭望》: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2月13日11:27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已进入平稳增长通道,2011年着力缓解通胀压力的同时,主动加快调整迎接“十二五”战略大机遇

  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多方关注此次会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出台的新政策、新安排。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中还出现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如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较多,推进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民生领域还存在诸多矛盾。特别是,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成为突出问题。

  做好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世界经济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相比去年,今年世界经济复苏趋缓,许多新的旧的经济问题正在催生重大变化。

  全球经济规模缩水。2009年全球经济规模缩水0.5%,发达国家整体收缩3.25%。2010年初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明显,但自5月份发生欧洲债务危机以后,对复苏产生严重影响。11月爱尔兰银行危机发生重燃欧债危机,欧洲经济复苏前景暗淡。

  全球经济虽在复苏中,但增长缓慢,还有继续放慢的可能。因此,世界经济仍很脆弱,尚未回到危机前的经济规模。据IMF的数据:全球经济产出的规模到今年年底大体处于2007年的水平,美国经济只有危机前的98%,欧洲经济约为97%,日本经济不足危机前的91%。

  国际金融系统仍不稳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出现了30年来的首次世界贸易萎缩。国际金融系统也不稳定,虽然进行了去杠杆化改革,但金融衍生产品总值依然过度泛滥。从2008年的640万亿美元达到目前的690万亿美元,并仍在上升。

  很多衍生品交易与发达国家地方政府有关。如法国未清偿的衍生品总值110亿欧元,涉及1000个城市;意大利涉及467个城市;美国有40个州的城市涉及市政当局开展衍生品交易的总值为2500亿~5000亿美元。地方政府在参与衍生品交易中有些已深陷金融混乱,被称为“市政炸弹”。

  银行惜贷严重。主要是因经济形势不好,企业产出和居民消费减少,贷款需要下降。银行因不确定性上升,资本头寸恶化,以及贷款损失日益加剧,放贷愿望降低。在金融危机中,银行信贷特别是对私营部门的信贷收缩。其中,今年初美国信贷总值比前一年下降了10%,英国下降了20%,欧元区大体相当。

  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GDP总量今年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由于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经济放缓、税收下降,企业不愿投资,经济缺乏增长来源,失业率高、财政赤字高居不下,平均增长速度仅2.2%;相比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保持良好势头,低债务、低财政赤字、低失业率,平均增长速度为6%。

  这使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据IMF的数据,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GDP总量今年首次超过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10年前约为全球经济总量的40%,今年首次超过50%;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在未来8年可达到60%。

  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世界经济中力量对比开始向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倾斜,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同比增长10.6%。我国经济已进入平稳增长通道。

  粮食产量连续7年丰收。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产2.9%。其中,夏粮总产量为12310万吨,比上年减少39万吨;秋粮总产量初步统计为39199万吨,比上年增加1801万吨。2010年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4973公斤/公顷,比上年提高了103公斤/公顷,因单产提高,粮食产量增产1118万吨。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后劲和活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长,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工业生产和效益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速同比加快7.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分月看,增速波幅明显减小,工业增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省份工业生产增速普遍高于东部省份。

  10月和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为54.7%和55.2%,是自2009年3月以来连续21个月位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中国制造业继续呈现稳步增长的上升态势,增速较前略有加快。

  其中,反映市场需求状况的新订单指数10月和11月分别为58.2%和58.3%,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8%以上的高位运行,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未来制造业发展向好的基础进一步稳固;出口订单指数为53.2%,比上月提升0.6个百分点。该指数连续四个月稳定在52.2%~53.2%区间,显示制造业出口订单增长平稳;上市公司业绩良好。截至11月3日,已发布全年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业绩向好的达到了80%,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继续提升。

  投资结构有所优化。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前10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36.5%。1-10月,全国新开工项目280276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4270.03亿元,同比增长23.8%;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76013.34亿元,同比增长25.7%。多数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趋于优化,一产、三产投资增长高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其中,浙江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9.1%,投资主体逐步由政策推动向市场主导转变。

  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以来,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制。前三季度,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比1-5月回落3.6个百分点。总体看,要继续加强节能目标预警调控,进一步加大高耗能行业限电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重点用能单位督查和地方节能目标考核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

  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继续提高。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005亿元,同比增长55%,远高于近年来工业利润同期增幅水平。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03%,同比提高0.84个百分点,与2003-2007年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利润率大体相当。

  主要行业中,电力、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倍以上,冶金、电子、煤炭、机械行业利润增长61.2%~95.7%。新增利润中,机械、轻工行业占比最多,分别占全部新增利润的25.8%和12.5%。

  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7%。1~8月全国财政收入56752亿元,增长23.6%;支出46035亿元,增长19.2%,收支相抵略有盈余。

  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3%,其中9月份为13537亿元,增长18.8%。市场信心持续增强,重点商品继续热销,汽车销售连续2个月保持在150万辆以上的水平,10月份销量154万辆,同比增长25.5%;受节能产品补贴政策发挥作用及购置税优惠政策调整预期双重影响,当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量环比增长2.2%。

  对外贸易持续活跃。1-10月,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3934亿美元,同比增长36.6%。比前三个季度放缓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为12706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去年同期为下降20.5%,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31个省份出口增速均达两位数;1-10月,全国进口总额11228亿美元,同比增长40.5%,去年同期为下降19%,增速比前三季度减缓1.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贸易顺差为1206亿美元。

  部分沿海地区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如浙江外贸出口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1-8月工业品出口交货值比2008年同期增长4.6%;对1500家出口企业调查表明,8月底47.6%的企业在手订单合同额同比有所增长。目前,我国外汇储备2.45万亿美元,人民币实际汇率走高。

  总之,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并逐步从依靠刺激政策拉动向依靠市场自身力量推动转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提高,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外需市场进一步巩固,内需市场持续向好,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较强,民生改善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从现在情况看,估计我国今年GDP增长速度会超过去年,经济总体形势良好。

  通胀压力加大成突出问题

  前三季度,我国价格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CPI逐季上升,10月份CPI增幅为4.4%。

  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2.9%,但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多,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食品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6.1%和4.1%。其中,粮食上涨10.9%,蔬菜上涨20.2%,燃气上涨25.7%,使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增大。因粮、油、肉、蛋和水电、燃气涨价导致城镇居民每人月支出增加18元以上,约占全国平均低保标准236元的7.8%。

  为了保障民生,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实施后,10月下旬至今,食品价格出现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下旬全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29种调查食品中,蔬菜价格全面下滑。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12月初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24个蔬菜品种综合平均批发价比11月24日回落10.07%。其中,部分大路菜如大白菜、黄瓜、萝卜、茄子、西红柿价格平均降幅在15%左右。肉、禽、蛋价格也基本保持平稳。

  从粮食、蔬菜价格快速下降的趋势来看,未来CPI有望缓慢走稳,但是,全年CPI上涨可能会突破今年目标通货膨胀率3%的水平。

  多种因素抬高了商品价格,增强了通胀预期。今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涉及因素比较多,如南方天气灾害造成蔬菜、粮食减产,抬高价格;城镇周边种菜用地减少,也会抬高蔬菜价格。此外,因油价上升及收费站层层收费等原因抬高了鲜活农产品货运成本,也会推动鲜活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内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环境成本的上升、职工工资的提高等增加企业的成本,推高工业品产品的价格,增强通胀预期。

  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输入性通货膨胀逐步显现。受国际粮食减产、美元贬值,以及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粮食、大豆、糖料价格大幅度反弹,黄金、原油等价格大幅度走高。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逐步向国内市场传导,使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逐步显现。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存度偏高,受制于世界能源价格上涨产生明显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影响面宽,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不容忽视。

  部分社会资本无序流动、投机炒作,推高价格水平。在股市表现差、房地产市场受调控抑制的情况下,部分社会资金无序流动,以农产品减产为借口,散布谣言、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对大蒜、绿豆、棉花等农产品进行投机和恶意炒作,推动了这些商品价格的暴涨,以从中牟利。

  货币超发行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当前这一轮物价上涨,首先,反映了刺激经济而采取的“适当宽松”的货币供应量,造成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近几年来货币供应量增速较快,特别是流通中的M0(现金)增加快。M0从2008年8月增长率为10.9%到今年8月加快到16%,大大超过按公式计算的实体经济所需货币增长率,使货币供应量相对实体经济需要较多,成为推动物价水平上涨的主要动因。

  其次,主要是与对外经济有关。一方面是由于国际贸易收支顺差扩大带来的外汇占款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致使国际游资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加大了外汇占款,迫使央行多投放人民币,形成了流动性过剩问题。随着流动性过剩逐步传导到实体经济,还将带动社会需求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力缓通胀压力

  鉴于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

  及时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要高度重视M0流通中现金量的投放工作,逐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使现金投放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同时调节和完善信贷结构,在控制新增贷款规模的情况下,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积极鼓励企业更多利用股市、债券等形式进行直接融资。管理好通胀预期,积极采取多方面措施,有效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增加产量,平抑物价。

  继续抓好“三农”工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稳产增产,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促进生猪、油料、鸡蛋、蔬菜等生产和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产量增加,平抑猪肉、油料、鸡蛋、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

  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

  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抑制消费品过快上涨。密切监测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情况。把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合理流动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牟取暴利、散布谣言等各种价格违法行为,严防个别产品价格暴涨和剧烈波动,保证市场供应。

  积极采取储备调节措施。

  在大中城市和农副产品主销区要认真落实商品粮、油储备制度,掌握足够存货,做好应急投放工作,防止抢购和脱销。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大宗产品的价格走势,在价格适当时,扩大对国内紧缺农副产品的进口,充实储备,增强调节能力,平抑市场物价。

  通过扩大对重要原材料、先进技术和设备等的进口,适当减少贸易顺差。加强对外资流入的监管,防止投机性“热钱”的非法流入。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加汇率机制的灵活性。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外汇占款对投放货币的压力。

  千方百计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继续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完善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及时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补贴,安排好他们的生活。(作者为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