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温家宝出访印巴两国 > 温家宝出访印巴消息

温家宝访印否定龙象之争说 中印拒绝在亚洲敌对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2010年12月19日09:44

  本报驻印度、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记者联合报道

  本报记者 段聪聪 魏莱 杜天琦 于景浩 陈一 丁襄

  中印两国16日决定建立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并有建立两国总理热线、2015年将两国贸易增至1000亿美元等重大宣布。遭到大量“好不到哪去”怀疑的中印关系同时放出了几颗卫星,温家宝总理几句妙语被印度媒体广泛传播。“龙象之争”的概念似乎被中国总理的此次访问剪碎了,1000亿美元尤其是印度次大陆的“天文级别”贸易数字,印美今年的贸易额只有不到400亿美元。“国家间贸易意味着交易的发生,意味着两国都有很多人因此挣到钱,因此中印贸易很可能成为面对两国各种复杂不信任的一把剪刀。”中国南亚问题专家金 风16日对《环球时报》说。然而中印关系冷飕飕了几十年,很多人冷惯了,16日的进展让边界两侧的20多亿人相信并消化需要时间。在西方,很多媒体的评论仍在冷风劲吹。不过龙与象16日的拥抱还是传出了一个信息:这是两个有头脑的国家,他们大概不会随着西方的哨子表演亚洲式摔跤。

  两个巨人发出一个声音,全世界都要倾听

  “心走到哪,笔锋就会到哪。”《印度教徒报》16日的头版把温家宝总理在印度泰戈尔国际学校题字时说的这句话放在标题上。该报特别提到温总理对印度瑜伽和中国书法的比较:“瑜伽是心灵与身体的结合……中国书法是心与力的结合。”这两天的印度媒体刊发文章希望双方更多合作的“心”。

  温家宝总理和印度总理辛格16日进行了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公报。《印度时报》网站当天新闻的标题是“中印拒绝敌对,寻求战略共识”。文章称,中印两国正在成为世界舞台上的新兴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拒绝任何敌对。对于中印总理热线、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双方认为这有助于建立合作与信任,以及就重要的全球议题进行紧急磋商。辛格在欢庆晚宴上发言特别强调说,“事实上,当中国与印度,代表着超过25亿人口的两个大国用一个声音来说话,那么全世界都要倾听”。

  金风说,中国是印度建立的第一个“热线国家”。印度与俄罗斯关系非常铁,每年互访很频繁,但即便这样也没有建立热线机制。而中国也是只与关系紧密的国家才有热线,比如美国、俄罗斯。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16日的报道评论说,印中联合公报没有提到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也没有出现敦促巴基斯坦对恐怖组织采取行动的字眼。但公报提到了联合国决议中的几个恐怖组织。中国此前反对将其中的一些列为恐怖组织,这次联合公报在这方面是一个进步。报道说,中国没有公开保证支持印度“入常”。而相比之下,两国对贸易展现了浓厚的兴趣,印中设定的2015年贸易额目标是庞大的1000亿美元。

  《印度时报》说,为什么双边经贸关系成为此次访问最重要的亮点,从某方面来说答案非常直接:中印贸易增长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成功,贸易额在金融危机前几乎每年都翻倍增长。实际上,中印的贸易增幅是双方关系中少数超过预期的方面,中印贸易额2000年为29亿美元,到今年已经突破600亿美元,足足翻了19倍,远远超出温总理2005年访印时定下的300亿美元的目标。照此发展下去,《印度时报》乐观地预测称,“不出几十年,中印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两个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东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能够弥合喜马拉雅山两侧的分歧吗?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评论称,尽管中印“希望利用商业往来抓住机遇,带来两个古老文明的复兴”,但两国在政治领域的巨大、明显分歧,反倒令两国政府在这一敏感问题上小心翼翼。他们深知,中印两个大国必须保持良好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相当脆弱,且一旦被破坏就很难修复。文章称,相对于温家宝的积极和热情,印方的态度显得较为矛盾、复杂,对于向强大的、捉摸不定的中国开放更多市场,以及中国日渐增长的海军实力和中国在印度周边国家发展关系,印度人感到不放心。

  印度《商业标准报》16日的评论认为,在谈及崛起大国时,世界经常把印度和中国相提并论,但中国的GDP是印度的4倍。印度经常会对中国的实力感到忌惮。

  但对于“中印关系脆弱论”,印度亚洲通讯社16日援引外长克利希纳的话称,比起以前,印中关系实际上“更稳固了”。克利希纳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辛格和温家宝的会面是两位领导人的第11次会谈。自2005年以来,印中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合作显著增多”。“比起20年前,甚至30年前,印中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我不认为一些有分歧的事情就能撼动两国关系的根基。”

  “中国以经济外交遏制"中国威胁论"”

  “通过贸易促进变化是西方与中国打交道的口号。现在,这句座右铭归中国拥有:通过更紧密的经济联系,放松与对手印度的关系并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德国《商报》16日这句话道出西方国家的担心。日本Searchina网站16日称,中国总理访印让欧美有点“气闷”。中印之间的贸易额是美印间的1.5倍,“此次温家宝总理带领大规模商务代表团访问印度,不由得让人觉得新的亚洲会由中印两国建造”。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温家宝总理访印,随行的400名商界领袖共签署了总值160亿美元的合同,超过了奥巴马访印时美印间100亿美元的合同总值。中方庞大的代表团也令美、法、英三国此前的代表团规模相形见绌,后3国分别为215人、60多人和约40人。

  “中国政府正在以经济外交遏制"中国威胁论"”。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在《中国简报》11月刊上的文章作出了这样论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大打“安全牌”拉拢中国周边国家,以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似乎“十分尴尬”。文章称,中国正在亚太以及欧盟地区集中施展其经济外交的手腕,北京通过不断展示其“经济肌肉”让全世界相信,中国这个“准超级大国”的崛起将给世界带来双赢。

  《中国简报》的文章还说,中国最抓人眼球的“人民币外交”发生在欧洲。今年,在对法国总统萨科齐长达两年的“封杀”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法国,并签署了228亿美元的经贸和投资大单。两年前,由于萨科齐会见达赖喇嘛而被北京政府“雪藏”,现在萨科齐转而大谈“中国对于全球的贡献”。文章称,胡锦涛甚至造访了政治上并不重要的葡萄牙和希腊,大量购买这些国家的国债。

  在一直埋怨中国没有在天安舰和延坪岛事件中“说公道话”的韩国,《东亚日报》称,韩国外交的“中国派”和“北美派”最近进行了一场交锋。《东亚日报》文章称,“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的根本”,但同时 “必须要客观地认识到同盟只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考虑到中国既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同时又成为了G2之一,因此对华必须采取更加弹性的应对策略。

  边界和“入常”,印中能互相理解吗

  今年以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领导人接连访问印度。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萨科齐等访印行程中不仅带去了高级别经贸代表团,还公开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不仅有着要做世界最大贸易国的期盼,也期待中国在“入常”问题上作出同样的表态。中印联合公报中说,“中国高度重视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理解和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印度斯坦时报》有些失望地写道:“印度官员希望中国的立场能有所"发展"。但中国只坚持"继续多沟通",而不会清楚地表达"进一步的立场"”。

  是否支持印度“入常”的议题16日也引起了中国网上的复杂议论。对有中国专家提出“中国可以有交换条件支持印度"入常"”的观点,环球网16日网上民意调查中,支持和反对的投票数交替上升。截止16日晚8时,共有约1.8万名网友参与了投票,赞成的约占45%,反对的占55%。有网友留言:“必要的妥协是让对方看到我们希望发展中印关系的诚意。”也有人认为,作为五常之一,“中国如果搞这种交换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印度能否"入常",要看它自己的表现。”

  由于日前维基解密网站公开的美国机密文件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将印度贬斥为“自封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热门候选国”,许多印度人恼怒地大骂美国“骗子”。对中国的态度,《印度时报》说,“印度不会拼命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席位,这件事情的关键还要看联合国的改革进程”。

  “中印到底是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温总理在访问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伙伴”的明确回答,但西方媒体仍然热衷谈论双方的对抗。美联社称,中印关系仍然存在许多隐患,双方在边界和领土问题上的争端长期得不到解决,印度对中国发展和印度周边国家关系感到紧张和恼火,对中国的克什米尔政策表示不满。

  不过,即使在双方争议最激烈的边界问题上,印度媒体上也出现了新的声音。《印度教徒报》16日报道了印度学者诺拉尼的新书《印中边界问题1846—1947:历史与外交》,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在该书的发行仪式上称,印中边界问题已经被谈论得很多了,但很少有人进行认真的研究。他对双方最终能找到一个公平和平等的解决方案充满信心。诺拉尼称,必须避免陷入相信“我的国家”或“是对还是错”这样的陷阱中。他说:“如果没有得到双方的同意,任何边界都没有道义上的合法性或者法律效力。这就是为什么我结束这本著作的写作时恳求双方进行和解的原因。”

  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