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社会公正是避免恐惧的良方

来源:北国网-时代商报
2011年01月04日20:48

  近日,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高达73.5%。专家称刚性的制度、公正公平程序的缺乏是当下中国不安全感产生的源泉。(《西安晚报》12月5日)

  一个社会中,连最中坚的精英阶层都有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连在体制保护下的党政干部,也有近半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真正的弱势群体,还并未包括在调查数据中。这种现象,恐怕仅仅用矫情、哭穷是无法解释得通的。这种连精英阶层也生活于不安、恐惧中的状况,不仅需要一个保障社会公正的司法体系,还需要每一位公民保持对公正的追求,才能得到解决。否则,这种弱势感会越来越扩大,并影响到社会稳定的根基。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到,这些自认为是弱势群体的精英阶层自认是弱势群体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收入与预期有距离,生存、工作压力大”(37%),“社会竞争中产生不公平感,导致相对被剥夺感强烈”(29%),“许多个人权利得不到有效维护”(16%)。也可见社会缺失公正的保障和对公正的不同理解,是这些精英群体“自甘”于弱势群体的主因。

  精英阶层弱势感越来越强烈,说明司法对公正的保障还远远不够。法国政治家、学者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就指出,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正处于经济增长、人们生活正在好转的转型期,但却爆发了大革命,原因之一就是对司法体系的不信任。司法对公正保障的缺失,也是精英阶层有弱势感的主因。因为不论在职场还是官场,当遇到不公正对待时,司法的救济都是最终的保障。而当司法无法给予公正保障时,挫折感和失望感会增加心理上弱势的感受。

  精英阶层感到收入与预期的距离过大,面临生存的压力,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的问题,实际上还有文化的问题。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效率高的应得到更多的报酬”这一问题,在22个被调查的国家中,赞同率最高的是中国人;而在“平等比自由更重要”的调查项中,中国人的赞同率同样是最高的。20年过去,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人们才发现,平等与高效率高收入的“能人主义”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精英阶层减少对“能人主义”的崇拜,更多关注社会平等,既有助于弥合社会的裂缝,也有助于减少弱势感。

  西方有一句谚语:“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它所说的含义,是当社会容忍对一个人的不公正时,就是在容忍不公正的制度,而不公正的制度最终有可能落到所有人的头上。社会中坚阶层更应该把这句话放在自己的心里,时刻关注他人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为他人的公正而努力,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公正的制度环境,才能免于在恐惧不安中生存。

  ◎首席评论员 韩雷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