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国家科技奖大会 > 科技奖励大会消息

大庆油田获国家科技大奖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1月17日14:02
  50年来,大庆油田走过风雨,创造辉煌,大庆人高扬“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已生产原油20.7亿吨,占我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40%以上,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一直在努力着、奉献着……1月14日,人民大会堂。大庆油田因《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大庆油田第三次荣获该项殊荣。这也是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10年间,继“青藏铁路工程”之后,通用技术项目第二次获得特等奖。

  一代代大庆人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挑战石油勘探开发极限,用自主创新支撑起稳产大厦,创造了稳产奇迹,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责任与使命:咬住“第一生产力”不动摇

  来到大庆油田,随处可见日夜不息的“磕头机”在抽油,这滚滚油流是由科技创新而来。大庆油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每一页写满了大庆人科技创新的奋斗足迹,缀满了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

  石油的勘探开发,要比一般想象的艰难许多。大庆人依靠科技探地下、牵油龙,让深埋地下的“黑金”见青天。

  50多年来,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0.7亿吨,与国际上同类油田6—12年的稳产期相比,大庆油田从1976年开始,已经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并连续8年实现4000万持续稳产。

  但随着油田的开发,产量递减是一个必然规律,特别是进入高含水后期,按当时的资源和技术,产量每年将递减200万吨以上,以此类推,到2009年将下降到3000万吨以下,要想保持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困难重重。

  而2010年年末,“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仍是4000万吨,并且,大庆人提出4000万吨产量要持续稳产。

  这是大庆人的气魄与担当,这是大庆人的责任与使命。面对困难,他们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高擎科技利剑,稳产的信心不减,稳产的脚步不停。

  大庆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面临的挑战大、任务重。经过多年的实践,大庆油田水、聚两驱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在原油稳产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要"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稳产,必须加快重大核心主导技术的创新步伐,尽快形成新的技术接替。”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永春坚定地说。这次获奖的项目,是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为保持油田持续高产稳产而实施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在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说是难度大、要求高、任务重。但是经过10多年的不懈攻关,不仅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而且形成了核心主导技术。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徐正顺介绍,大庆油田自主研发了高度分散剩余油定量描述与精细采油配套技术,实现了储层精细描述、剩余油定量识别和精细高效挖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实施各种调整措施近6万井次,薄差油层动用程度由38.5%提高到72.3%,自然递减率由13%控制在8%,年均多产油190万吨,累计多产油2681万吨。

  他们首创了聚合物粘弹性驱油理论及聚合物驱高效开发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揭示了聚合物驱可以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创新了聚合物粘弹性驱油理论,引领了世界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该技术推广应用后,使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年均多产油220万吨,累计增油3093万吨,自2002年以来,三次采油产量连续超过1000万吨,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冯子辉从勘探方面介绍,大庆油田首次揭示了大型陆相坳陷盆地负向构造带的油气分布规律,创新了薄砂体精细找油技术。突破了构造高部位找油的传统认识,实现了勘探思路从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带的转变,迎来了老探区石油储量增长的新高峰。1996年以来,在油田外围负向构造带落实了20亿吨可探明资源量,找到了18个大、中型油田。14年累计提交石油探明储量10亿吨,保障了大庆外围油田年产量由296万吨上产到535万吨。

  大庆油田发展了庆深气田勘探技术,发现了我国东部陆上第一大气田,已探明深层天然气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庆深气田的发现,对于改善和平衡我国天然气宏观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创新使大庆油田永葆活力。大庆油田技术发展部主任孙智说:为了加快油田科技进步,大庆油田着力推进科技管理创新,逐步构建了一套有利于催生成果、催生人才的科技创新体系。

  自开发建设以来,大庆油田坚持把科技进步放在主导地位,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以“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超前眼光规划科技发展,坚持“科技超前15年储备,超前10年攻关,超前5年配套”,切实搞好主营业务发展的技术接替,让科技始终走在生产的前面。正是油田科技的持续自主创新,推动了勘探开发水平的不断攀升,铸就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座又一座不朽丰碑,使大庆油田始终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领头雁。

  为了进一步鼓励自主创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油田对在技术创新活动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油田还评选出资深专家、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技术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等层次核心技术骨干,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气魄与担当:发扬“三超”精神攻克世界难题

  在大庆油田研究院的采收率实验楼内,写着这样十二个大字:“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这“三超”精神正是大庆油田科技队伍的精神品质真实写照。

  “2009年6月26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我院视察,称赞我们"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很有气魄。”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伍晓林激动地说。

  其实,来到大庆油田,了解大庆油田,就会真切感受到:大庆人每向前一步,都是在超越,都是在创新,都是在突破。

  历史的时针指向了2004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进入了4000万吨这一台阶,此时的油田含水将由82%上升到95%,剩余油高度分散,如何有效减缓产量递减?化学驱如何在中低渗透油层中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获得规模产量?松辽盆地成熟勘探区能否再获得新的重大油气发现,实现资源的有序接替?

  面对这太多的问号,大庆油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去解决,太多的难题只有通过大庆人的探索步伐才能攻克。

  石油勘探开发,资源只能越来越少,开采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少不等于没有,难度大不等于采不出来,首先我们搞石油的人不能退缩,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依靠科技。”大庆一名科研人员说。

  在大庆,大庆油田面对“含油性差的特差油层、没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论断,时任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的王启民带领他的团队发扬“三超”精神,不迷信、不惧怕、不保守,敢于挑战,历经七年研究摸索出开发表外储层技术,突破了低贫油层的开采禁区,相当于为大庆增加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

  大庆油田开采技术由一次自喷采油、二次水驱采油到三次化学驱采油,目前,大庆油田以水驱开发为主,但超前做好三次采油技术研发与储备。

  然而,“三采路”走的并不平坦,伍晓林说起当初研发情形,称国外权威专家的“你们彻底把三元复合驱和表面活性剂忘掉吧”给他们当头泼下凉水,“当时我们没蒙,更让我们清醒了,我们一定要做下去,而且一定要成功。”

  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三采技术是支撑未来油田发展的核心技术,大庆人在权威专家的质疑之声开始了艰难的三采技术研发之路。

  说起三采技术,有一个人扬振宇不得不提,三采研究生毕业的他就不信邪。杨振宇废寝忘食,带领他的团队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工作中,用事实突破了低酸值原油无法开展低张力化学驱的观念束缚,创新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理论,得出大庆三元复合驱在技术上可行,并且在特高含水期注聚合物仍能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以上的新结论。

  经过实践检验,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比水驱可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左右。杨振宇成功了,但40出头的他体重瘦得仅90多斤,最终他献出了生命,没有留下遗憾。

  三采的研究没有停止,而另一个新的难题——三元复合驱试验最关键组成部分表面活性剂一直需要进口,价格昂贵。“我们还要攻关,不能受制于人。”大庆人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伍晓林创新团队经过5600多次反复试验后,终于在2001年5月成功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表面活性剂,彻底摆脱了大庆油田三采技术对洋人的依赖。国产表面活性剂仅在大庆油田一个工业性试验区应用,就为国家节约1.47亿元!

  数据表明,1996年大庆油田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聚合物驱油技术采收率比水驱提高10%;而在聚合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等成分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2005年攻克的占据世界最前沿的泡沫复合驱油初步试验显示,比已有技术提高采收率10个以上百分点,预测可再为油田增加可采储量几亿吨。

  目前,大庆油田是世界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已连续8年。

  2010年,大庆油田以科技为支撑助力稳产。坚持集中方向、集中队伍、集中投入、集中精力、集中攻关,通过优化整合油田科技资源,配套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突出科技攻关重点,发扬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全力打好新时期高科技的新会战。这一年,大庆油田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78项,其中,“大庆油田"二三结合"水驱挖潜及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惟一的科技创新特等奖,为稳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姜万春说:“超越前人,就是学习前人,继承前人,解决前人没有遇到、没有想到、没有解决的矛盾问题,在前人基础上勇闯新路。”大庆石油人在超越中不断创新发展。

  攻坚与保障:大庆人让科技创新成为稳产支撑

  “资源有限,科技无限。依靠科技实现勘探开发新突破,实现大庆永续辉煌。”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永春说。

  近年来,大庆人不断解放思想,进军低、深、难领域,在长垣外围、海拉尔盆地等都获得了大发现,累计提交三级石油储量14.5亿吨,迎来了储量增长的第三次高峰。

  “搞石油的人,头脑里首先要有油,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依靠科技进步,勇于探索,地下的油才能不断地被挖掘出来。”73岁的大庆油田公司副总地质师王启民如是说。

  “在主力油田储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们以科技手段力争突破外围,实现油气勘探"箭头朝上"。”大庆人语气坚定。

  大庆油田立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油田开发效益,提出要实现“高效益、可持续、有保障”的“4000万”,树立了“立足长垣、稳定外围、依靠技术、夯实基础、突出效益”的总体开发思路,并围绕精细水驱、优化聚驱这一主题对油田开发各项部署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增老区控外围,增水驱控三采,增措施控产能,科学把握原油稳产与开发效益的关系。

  现在,大庆油田在全油田开辟了1个水驱综合治理示范厂和12个示范区,全力推进水驱精细挖潜工作。6个示范区实现“产量不递减,含水不上升”,产量规模达到200多万吨,占到水驱总产量的9%,意义非同寻常。其成果不仅在于示范区的稳产形势逐步好转、开发水平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探索了一条老油田精细挖潜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坚定了持续稳产的信心。

  大庆油田不忘注重抓好水驱技术的集成配套,坚持多措并举、优化组合、完善提升,使老技术有了新发展,老办法见到新成效,为综合调整、精细挖潜提供了有力支撑。超高分子高浓度聚驱、聚表剂驱和三元复合驱等重大现场试验见到明显效果,更为高效的三次采油技术和外围“三低”油藏有效开发技术工业化推广为今后进一步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油田采收率,探索了新的道路、提供了技术储备。

  核心技术“买不来”、“换不到”,大庆人立足油田,依靠自己,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主导技术和配套集成技术系列,为大庆油田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今后,大庆油田坚持集中方向、集中队伍、集中投入、集中精力、集中攻关的“五个集中”要求,力求更多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配套技术。

  围绕《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按照永续辉煌的战略构想和发展愿景,打造“科技大庆”,“十二五”期间,为百年油田的建设和大庆的科学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大庆油田把科技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努力实现“常规技术常用常新、成熟技术完善配套、储备技术加快攻关”,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立足最大限度地发现规模优质储量,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率。

  大庆油田坚持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不竭资源,着力建设同国际接轨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 “三支核心人才队伍”。其中之一就是到2020年,打造一支3000-4000人的技术专家队伍。

  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大庆油田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重大意义可谓非同小可,这对我国石油工业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再次证明,走科技创新之路,支撑油田稳产,这一选择是正确的,也是要坚持的。

  走过50年的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庆油田获得了国家最高级别的科技奖励,不只是激发了大庆油田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舞和激励科研人员在实现“高效益、可持续、有保障”的4000万吨稳产和永续大庆辉煌的进程中建功立业,更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大庆油田在我国工业战线的重要地位,使大庆油田这个老典型,成为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一面新旗帜,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大庆油田以往的辉煌离不开自主创新;大庆油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自主创新。”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语还在大庆油田人耳边回响。他们正在瞄准更高目标,攻克更多难关,使大庆油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挥更大作用。大庆油田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将会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大成果,继续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给世人更多的惊喜,让大庆红旗更加鲜艳。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