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胡锦涛访美 > 胡锦涛访美消息

中美关系新定位回归现实 做不成朋友也不做敌人

来源:东方早报
2011年01月21日05:17
  华盛顿当地时间19日晚,奥巴马为胡锦涛举行了盛大的国宴。
  华盛顿当地时间19日晚,奥巴马为胡锦涛举行了盛大的国宴。

  中美关系新定位“回归现实”

  作者 早报记者 吴挺 张颖

    确认彼此地位身份;做不成朋友也不做敌人;要成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

  “今天是非常典型的华盛顿1月份的天气。”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上午以聊天气这种通常的寒暄形式开始了他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谈话。经过3个多小时面对面的会谈,中美联合声明有关中美关系的新定位——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正如华盛顿当天的天气:当胡锦涛走上白宫南草坪的讲坛发表致辞时,白宫及其周边地区都沐浴在蓝天白云背景的阳光下,而在欢迎仪式结束之际,太阳已隐身在乌云背后。

  朋友?还是敌人?长期以来,世界上老牌超级大国美国和正在崛起的亚洲劲旅中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游移,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导致双方的误判,并引发2010年双方发生的多起摩擦。如今的这一新定位或许意味着尽管中美这次并未在过去一年影响双方关系的一系列贸易与安全争端上面取得突破,但并不影响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共同利益与合作,两国领导人也试图努力淡化或忽视长期以来存在分歧的问题,就算暂时没有解决办法,中美之间还是可以做到求同存异。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似乎正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原则。

  防止说一套做一套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在19日深夜举行的吹风会上表示,2009年奥巴马访华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两国关系定位为“积极、合作、全面的伙伴关系”,而这次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出在此基础上,两国要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准确地说这不是一个差别,而是一种进展,这一进展反映出过去一段时间两国共同利益、相互需求在不断增长,需要两国携手应对的挑战也在不断出现。”崔天凯还高调表示,中美关系的这一新定位可以看成是胡锦涛主席访美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看来,“积极、合作、全面”是中美展开合作的具体精神,“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强调的则是内容和积极的基调。中美之间也许不是朋友和盟友,但也不应成为敌人和对手,“合作伙伴”体现了“积极合作全面关系”的本质特点,显示双方是致力于合作的伙伴,“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对中美关系全面准确客观的定位。”

  袁鹏认为,这一新的定位还体现在双方对彼此地位和身份的确认。在访问期间,美方“重申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中方“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努力”。“针对彼此最大的疑虑,双方的表态实际上实现了对彼此地位和身份的再确认。”

  至于胡锦涛在会谈中提出的中美关系发展需要“新思路、新行动、新气象”,并为此提出涉及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全球伙伴合作、人民友好事业和高层交往模式的五点建议,袁鹏认为,这五点建议准确把握了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如果说中美联合声明是发展中美关系总原则的话,那么这五点建议就相当于两国合作的‘路线图’。”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李成提醒,虽然联合声明谈到中美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是非常积极的观点,但存在的问题是,期望值和真实情况的变化和反差,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中国方面对奥巴马有误解和批评,很大程度是说去年访华之后,中美关系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这是一种误解导致的,但和当时的期待值也有关系。奥巴马访华后,当时中国媒体说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折,已经成为了战略伙伴。后来发生问题之后,反差产生,对奥巴马的诚意产生了怀疑。这是一个教训,不要让联合声明产生之后,产生一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误解。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实际上,中国媒体走向多元,多种不同声音都会出现。问题在于,不要重新走入歧途,不要把对方当作敌人。

  首次关切朝鲜铀浓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弘告诉东方早报,跟去年在多方面出现紧张局面的中美关系相比,中国这次主动、显著地改善气氛,减少紧张,正确地搁置了分歧,不急于求成,为中美关系今后出现良好进展的可能打下了基础。但他提醒,在具体问题上,中美分歧依然如故,矛盾依然深刻。他非常同意两国元首在联合声明中对中美关系的形容——重要和复杂。“中美关系在将来会变得更加重要,也会更加复杂。”

  时殷弘指出,美国这次给了中国很大面子,给予胡锦涛一行高贵待遇——奥巴马周二晚上和胡锦涛共进了私人晚宴,又在周三举办正式国宴款待胡锦涛。中国领导人前两次访问白宫的时候,中国显然是实力较弱的一方,受到的待遇也与当时的实力相应。但现在情况变了,双方领导人都试图在国内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同时对外又采取安抚姿态缓和形势。

  他同时指出,美国给了“面子”,中国还以“里子”。时殷弘认为,元首会谈有两个主要的成果,一是中国同意向朝鲜施压,遏制朝鲜进行可能提高其核武能力的铀浓缩计划,这一点也明确列入中美发布的联合声明,声明说“中美对朝鲜宣称的铀浓缩计划表示关切”。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公开就朝鲜铀浓缩项目发表类似评论和批评,这缩小了中美在朝鲜问题上的巨大鸿沟,对美国来说,这很重要。奥巴马还说,他和胡锦涛一致认为,朝鲜必须避免“进一步挑衅”。其次,在经贸关系上,就美国企业界包括在华美企屡屡抱怨的所谓中国投资环境恶化问题,中方主动修改了政策,表示将自主创新与政府采购进行脱钩。另外,在人权问题上,中国也有让步,包括同意在新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前举办人权对话,胡锦涛在记者会上也就人权相关问题进行了委婉表态。但美国并没有在中国的关切上就具体问题做出让步。

  美国政府高官透露,在私下会晤时,两位领导人讨论了一些两国之间存在分歧的问题,他们花了半个小时讨论经济问题,剩下的时间还讨论了伊朗和朝鲜问题,以及人权等其他问题。

  不过,夏威夷智库东西方中心高级研究员饶义(Denny Roy)向记者表示,未来回顾这段事件不会认为是历史性的。他的个人观点是,这场峰会没有显示出中美关系在基本特征上有任何变化,仍然呈现出经济合作与战略竞争的不和谐交织,而战略竞争的因素在增加。

  中方注意到国际疑虑

  对于中国民众和政府内部某些人士表现出的对美国的担心,胡锦涛反复强调美国将中国作为平等的对手,而且双方“相互尊重,互惠互利”。面对美国民众时,他没有提及令中国政府不满的一些未决问题,包括对中国所持近9000亿美元美国国债是否安全的担忧,以及美联储实施的超低利率政策,后者可能会在中国引发地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员黄严忠告诉记者,胡锦涛的讲话还是传递了积极的信息,说明中国领导人是了解国际舆论的质疑的,美国的智库就通过各种渠道将美国社会的真实想法传递到中国外交部。华盛顿国际事务分析师、SchirachReport.com创办人保罗·施里奇(Paolo von Schirach)向记者表示,在致辞中,胡锦涛显得很和蔼,不论是在记者招待会还是在国宴上,都表现了这一点。但胡锦涛避开了具体事务,特别是避免提及任何与美国的争论点。他谈及了全球性问题,以及一起协作的必要性。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中合作中心执行主任赵穗生说,元首会晤主要不是解决具体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在高层定下一个基调,在最高领导个人间建立起相互的了解和互信,在最高层面传递一些信息,创造一些气氛。两场宴会是非常重要的安排,美国人最看重的是私宴,因为在没有记者在场的情况下,领导人之间可以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进行私人的交流,可以把各自的关切谈透,是实质性的会面。而中国更看重国宴。“我个人认为,有私宴的安排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对于胡锦涛和奥巴马的个人关系,赵穗生认为,从记者招待会来看,奥巴马至少比较了解胡锦涛的立场和想法,虽然不一定同意,但至少个人间建立了某种感觉,这样有助于以对方更加可以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然,分歧不会搁置,但至少在处理方式上会更讲究。这也是高层外交的重要性所在。双方还同意美国副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互访。

  李成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胡锦涛与奥巴马彼此之间至少没有很强的反感,但他对双方是否有好感或者互信还不能草率下结论。他还特别注意到,在这次大的外交场合中,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任何外交纰漏。唯一的小插曲是,19日上午在白宫南草坪欢迎仪式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的夫人突然昏厥并摔倒在地,她被白宫办公厅主任戴利护离现场,并接受了白宫医生的治疗。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