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环球人物》专区 > 《环球人物》最新

孙中山家族百年沧桑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2011年01月24日10:03

  早年全家支持孙中山领导革命,现在后人遍布海内外,远离政治

  孙中山家族百年沧桑

  当历史时光的指针跨入2011年,人们似乎猛然间听到了100年前震惊世界的轰响——那是辛亥革命的炮声。从此开启了中国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振臂一呼,风起云涌。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灰飞烟灭,民主与共和思想的清风迎面扑来。在这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复杂斗争中,孙中山及其家族也伴随着时代浪潮的翻涌,几经沉浮,沧桑巨变。

  如今,中山先生“国富民强”的愿景已经实现,他的后代遍布海内外,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2011年,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他们期待着在故土相聚。

  带着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之情,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走进广东孙中山故乡,探访南京总统府,拜谒中山陵,专访他的后辈亲人,记述那令人荡气回肠的百年故事。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探访中山市翠亨村

  农家走出一代伟人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雷

  “酸豆一株起卧龙”

  孙中山的出生地翠亨村,距广东中山市市区约25公里。2011年1月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慕名来到这里。中山市原名香山县,因境内有座香山而得名。按照当地人的说法,翠亨村的风水非常好,坐落在香山的“行龙干脉”上。

  1956年11月,为了纪念孙中山,政府在翠亨村建起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包括孙中山故居、孙中山史迹展览和翠亨村民居展览等几部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翠亨村风貌,当地政府将周边一些古屋征用,扩大了纪念馆的规模。这一工作一直延续到2009年,最后一户才搬走。

  在纪念馆的后山,政府为翠亨村人建了一个新的居住区。现在新翠亨村户籍人口有3900多人。村民多在附近镇上从事商业或服务类行业,生活较富足,很多人有私家车。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的翠亨村以“外来户”为主,姓孙的人并不多。1866年孙中山出生时,翠亨村有60余户人家,共约200人,其中有6户姓孙,大多是贫民。后来,这几户孙姓人家或跟随孙中山参加了革命,或在战火中丧生,或到海外谋求发展,或因家境衰败而搬离。如今,翠亨村里已无真正当年孙姓的后代。

  中山市是华侨之乡,很多人有海外关系。翠亨村所在的南朗镇,经济状况在中山市各个县区中排在前列。所以,当地人并不依靠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来发财致富。记者看到,虽然参观者如织,但门前几乎没有兜售旅游产品的小商贩。

  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所题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进入园内,走过一条百米长的林荫小道,一栋引人注目的二层红色小楼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孙中山故居。

  纪念馆馆长萧润君告诉记者:“孙中山在翠亨村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光,受到当时进步思想的熏陶,萌发了改变现状的爱国愿望。”

  故居小院里,有一棵参天大树,周长达2.7米,高12米,当地人称之为“酸子树”。这是孙中山17岁那年从美国檀香山带回的种子种植的。到今年,这棵树已128岁。树原本是笔直的,但在1931年不幸被台风吹歪。郭沫若1961年来这里参观时,曾感叹道:“酸豆一株起卧龙。”因此,这棵树也被翠亨村人称为“卧龙树”。

  孙中山故居是一座朝向西、融合了中西建筑特点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萧润君向记者介绍说:“主体建筑是1892年由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资、孙中山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孙中山12岁留洋,17岁回国,26岁设计了这座房子。房子的特点是门多窗多,有22扇门和26扇窗。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在1888年就去世了,所以没有住上儿子设计的新房子。”故居屏风后是孙中山母亲的卧室,按照当地的规矩,“屏后房”要由长辈居住。

  楼上房间里,多是岭南风格的家具和摆设,古味盎然。在楼下一间小屋里,陈列着一个铁胎搪瓷浴缸。萧润君告诉记者:“这是孙中山从澳门购买来的,可见当时他对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的认同。”

  主屋右侧,是孙中山和原配卢慕贞的卧室。在这里,他们生下1男2女:儿子孙科,长女孙娫(18岁病亡)和次女孙婉。

  走出故居,来到老翠亨村的街上。萧润君指着街两旁向记者介绍说,孙中山17岁回国后,建议村里按照西方社会的样子,在街上设置了街灯和更楼,并组织巡逻队防火防盗。记者看到,当年的更楼立于众多低矮的民居之中,显得格外高大。更楼二层墙壁上还有枪孔,可俯视整个村落的情况。

  孙氏家族迁徙史

  在中山市,有两本权威的资料可考孙中山的家族史。一本是著名历史学家、客家研究开拓者罗香林的《国父家事源流考》;另一本是在江西省宁都县发现的《宁都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据记载,孙中山先祖为中原望族,居住在河南陈留(今开封)。

  远祖名孙拙,字玄几,曾出任唐朝两江节度使。他的儿子孙俐英勇善战,在平定“黄巢之乱”时有功,被封为东平侯,驻扎在节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孙俐卸任后在宁都定居下来。他便是孙氏家族迁往江南的始祖。

  在孙科的《八十述略》一书里,他提到孙俐的曾孙孙有敬因躲避兵祸又南迁入闽(福建)。他被称为孙氏家族入闽之始祖。此后,孙家在福建居住了4代。直到明朝永乐年间,孙俐的第七代孙孙友松举家由福建迁到现在的广东省紫金县忠兴坝一带落户。他成为孙家入粤的始祖。从孙友松起,再经历11世,至孙俐的第十八世孙孙鼎标。孙鼎标是位抗清义士,因为其最后兵败,孙氏族人也多流徙离散。孙鼎标的次子孙连昌迁居到香山县,以耕渔为业。孙连昌是香山孙中山家族的始祖。

  孙连昌的孙子孙殿朝在乾隆时迁入翠亨村,孙殿朝的孙子孙敬贤就是孙中山的祖父。

  孙敬贤之前的几代人均以农耕为生,家境贫寒,属于典型中国贫民之家。到了孙敬贤这一代,凭着苦干和节俭,购得了田地20亩。但孙敬贤一生迷信风水。他对一位姓钟的术士优礼有加,并对他的风水之说深信不疑。钟姓术士给他看了一处坟地,说如购得此地,子孙必将发达。孙敬贤不惜变卖田地买回了这块坟地,并对坟地大加修缮。虽然坟地修好了,但其家道也随之败落了。

  到了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这一代,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他一面种田,一面做更夫,一家人常把红薯当主粮吃。

  倔强好动的“石头仔”

  孙中山原名孙文,本来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五。二哥和三姐早年夭亡,余下长兄孙眉、四姐孙妙茜、他和六妹孙秋绮。

  孙中山6岁就跟着姐姐孙妙茜上山打柴,捡拾猪菜。稍微大一点,各种农活都能干。他每年还要替人放几个月的牛,以换取用人家的牛给他家犁地。

  8岁那年,一户做豆腐的人家搬来翠亨村,住在孙中山家隔壁。人们给做豆腐的主人送了个绰号,叫“豆腐秀”。“豆腐秀”的两个儿子非常顽皮,经常暗地里用弹弓打孙中山。孙中山气急了想追赶他俩,但很不容易追到。有一次,孙中山实在忍无可忍,拿起一块石头追他俩,一直追到“豆腐秀”的店里,见到灶房正在煮一锅豆浆,便把石头掷了进去,“嘭”地一声把锅打破了。“豆腐秀”随后来到孙中山家“讨说法”。

  孙中山的母亲杨夫人平素与乡亲和睦相处,待人和蔼可亲,时常帮助亲友,所以在村里颇受敬重。她知道“豆腐秀”家生活也不容易,甘愿赔偿损失。“豆腐秀”深为感动,觉得自己儿子也有错,就不再追究。

  萧润君告诉记者,有史料记载,孙中山儿时倔强且顽皮,常爬上参天大树掏鸟窝。他的“绝活儿”是用石子掷打小鸟,而且掷得非常准,能把鸟打下来。村里人见他倔强好动,又爱玩石头,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石头仔”。

  孙中山出生时,南方刚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的事迹在两广地区广为流传,也成为当地民众热议的话题。翠亨村有位曾参加过太平军的老人,叫冯观爽。在门前大树下乘凉时,他常常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孙中山非常喜欢听。孙中山对洪秀全很是敬慕,将他视为英雄。

  每次老人讲完故事,孙中山都觉得不过瘾,就组织村里的孩子们玩“天兵抓清狗”的游戏。大家操着木棒打成一团。孩子们推孙中山为领袖,在游戏中当“洪秀全第二”。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出去游玩,经过一座庙,见到许多人在那儿跪拜。孙中山二话不说,上前将神像的手折断了。这一举动惊呆了很多人。曾教过孙中山私塾的一位先生给了他一句评语:“他将来不是做人上人,就是做人下人。”

  后来,有人问孙中山革命思想来自何处时,他回答说:“我革命思想之成为体系乃是以后的事,不过给我这种念头的,却是幼时乡间宿老的谈话。”

  1878年,孙中山12岁,好学的他得到在檀香山做生意的哥哥孙眉的支持和帮助,被接到那里读书。此后他接受了5年西方教育,不仅学业大大长进,更开阔了视野。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