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春运报道 > 2011年春运最新消息

农民工谈城市低薪生活:不想再漂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1年01月31日04:21
  “我是一名农民工,怎么称呼我们不重要。如果我比你大,叫我声大哥,如果您比我年长,叫我声兄弟,我就会很高兴,我的伙伴们也会很高兴。”--摘自一位农民工的网络留言

  这是一个两亿多人的群体。带着梦想,他们离乡背井。

  他们让城市一天天长高,让田野郁郁葱葱。

  兔年快到了,兄弟姐妹们,请把你们过去一年的故事说给我们听。

  “生活走上了正轨”

  本报记者 邓 圩

  人 物:钟其乐 24岁

  打工地:广东东莞

  公司品检员 月收入2000元

  家 乡:广西贺州

  1月28日,农历腊月廿五,广东东莞清溪镇。大街小巷不时走过背着大包小包的匆匆身影。每天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搭乘“海陆空”不同的交通工具返乡,喜悦和急切,成为当下这座城市的主要表情。

  上完最后一天班,在清溪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钟其乐也要加入到返乡的大军中。

  中等身材,带着眼镜的钟其乐,说话时总是带着暖暖的微笑。回家这个话题,让小钟脸上的笑意更浓。

  从清溪汽车站出发,不到10小时,钟其乐就可以回到广西贺州老家。小钟给父母和正上中学的弟弟都准备了红包,父母3000元,弟弟500元。他说:“在老家,500元的压岁钱可是个大数,就是想鼓励弟弟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

  钟其乐到东莞打工两年了,说起2010年的生活,他给我算了笔收支账。“我是大公司的小员工,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不算零花钱,每个月必要花费有:上网费50元,手机费50元,生活费350元。”“加上回家的车费500元、过年至少要1000元的备用款、给家里人的红包,这样算下来,一年挣的钱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小钟自诩“宅男”,不购物、不玩乐。城市里那些时髦的东西: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但现在只能一直当作梦去追求”。钟其乐也承认,“有时候心里很纠结!”

  去年是小钟打工以来最有收获的一年。“终于找到了份过得去的活儿,学到了校园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工作生活算是开始走上正轨了。还有一群合作愉快、玩得开的同事、朋友。”他说,也许这些收获能弥补心里的那些遗憾。

  1987年出生的钟其乐今年已24岁了,至今也没有考虑过谈恋爱。“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新手来说,希望得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只能更努力地工作。我的梦想就寄托给新的一年吧。” 小钟说。

  “不想再漂啊漂了”

  本报记者 朱 磊

  人 物:李振 22岁

  打工地:安徽合肥

  装修公司学徒 月收入500元

  家 乡:安徽临泉

  1月27日,在合肥火车站拥挤的人潮中,坐在候车室静静看书的李振显得很特别。细细一问,22岁的李振已经有了整整5年的打工经历,2009年8月,转战到合肥。

  2005年,李振刚刚高中毕业,就跟随表哥跑到温州打工,先到服装厂,后到鞋厂,一直干到2009年。当时,不包吃不包住,一个月3000元的工资,“每年能省下1万多。”李振说,“这几年的钱父母要求我都交给他们,可能是怕我乱花吧。”

  2009年,在异乡打工感到疲惫的李振回到了故乡,短暂休整之后,2009年8月他到了合肥。在亲戚的介绍下,跟随一位老师父学习室内装修。当学徒的工资每个月才500元,但是李振很有干劲。

  “这次来合肥,感觉比过去几年学到的都实用,以前都是流水线上的活儿,没手艺,现在学的东西,不仅仅可以打工用,我还希望将来自己当老板。”李振说到这里,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是吹牛,我很想自己干。合肥现在到处在建楼,学好了手艺将来肯定很吃香。”

  李振现在租住在大学城附近一间10来平方米的房间里,每月租金200多,自己的工资远远不够花。除了跟师父出去干活时偶尔打个牙祭,大部分时间只能自己做点青菜,就这样,每月家里还得支持千把块钱。“这个时候就看出父母的先见之明了。”李振乐呵呵地说。

  前不久,李振在温州打工时认识的女友跟他分手了,“打工的生活就是漂啊漂。就是不想再漂了,才去学门手艺,否则以后怎么办呢?”没有了打工时的工友们,李振说自己平时感到很寂寞。今年春节前没有什么活,他就向师父请了假,“在合肥打工最大的好处就是车票好买多了,过去从温州回家,经常买不到火车票,现在4个小时就能回家了。”李振笑着说:“今天全家都聚齐了,菜也准备好了,就等我回去吃饭了。”

  “快过年了,最想对自己的父母说点什么?”

  李振笑笑:“无法用言语表达。”

  “那么对你自己呢?”

  李振认真地想了想,“明年还要更努力一些。”

  “赚够钱回家投资”

  本报记者 袁 泉

  人 物:高万新 39岁

  打工地:黑龙江二道河农场

  农业工人 年收入30万元

  家 乡:黑龙江庆安

  39岁的高万新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民乐镇民合村的农民,1月28日他自己开车回家过年。“以前在老家,三口人就种了两垧旱地,只够温饱。”

  1995年,庆安县出台了“异地开发”的政策,头脑灵活的高万新转战两地,从友谊农场的75亩地干起,现在他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局的二道河农场的耕地已经发展到465亩。“以前种旱田,苞米黄豆效益差,一到建三江,我就开始种水稻。”

  “都说水稻效益好,可我们付出的也多。”肥沃的黑土地没有辜负勤劳的高万新,2010年,他种的水稻亩产达到了1200斤。“收成还可以吧。今年稻谷的收购价是每斤1.29元,我卖的急了,再晚一些卖可以卖到1块3毛多呢!”

  高万新一直把自己叫“农业工人”,他算了一下2010年的收入:秋后打粮54万斤,毛收入72万多元,交了承包费,扣除耗油费、电费3万元,化肥、农药4万元还有11万元的人工费,每亩水稻的纯收入达到了600元。“老家的两垧地租出去了,一年的租金有7000元,这一年纯收入30万元。”

  “以前农民种地都是在本乡本土,现在我们跑到建三江去承包地,光路上就有700多公里,一年忙到头,也就能回家两三趟,和外出打工没啥区别。”高万新说,2011年,他争取种地面积达到千亩。“本身咱就有技术,盘算着开春买上几台大型机械,真正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这些年虽说赚了些钱,但不能在身边伺候父母照顾孩子,感觉亏欠他们挺多的。”高万新点燃了一支烟,猛吸了几口。高万新的女儿今年读高一,“花多少钱都要供她读大学!”

  高万新去年秋收后在庆安县城花了20多万添置了一套70平方米的商品房,还买了辆轿车,成为有房有车一族。

  “在外面虽然辛苦一点,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眼界变宽了,收入也多了。现在庆安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以后赚到足够的钱,就回家投资个好项目,一来回报家乡,二来可以陪陪家人。”高万新说。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