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剂是冬季常用的除雪方法,国内外常见的融雪剂按主要成分一般分为醋酸钾(有机融雪剂)和氯盐两类。氯盐类融雪剂因其价格便宜、效果明显,从而被广泛使用。但其中含有的氯化物,如氯化钠、氯化钙等物质极易对环境造成破坏。过度依赖氯盐类融雪剂除雪,并因此导致的融雪剂滥用已经成为腐蚀中国城市的一大隐患。
被忽视的氯盐类融雪剂污染 “依据2008年的统计,中国每年的融雪剂消耗量在60万至70万吨之间。在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这些北方城市,每年都会耗用几千吨甚至万余吨融雪剂。另有资料表明,每使用一吨融雪剂造成的腐蚀损失合计达803美元,融雪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高额经济损失,也带来众多环境问题。”
北京多城区 万余株行道树枯死 2005年冬末春初,北京八个城区曾出现大批草木枯死的状况。据北京市园林局的不完全统计,共有11000余株行道树、149万余株绿篱、色块等灌木、近20万平方米草坪遭受严重盐害或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在3000万元以上。园林专家曾对北四环路边的残雪及周边土壤进行了取样,发现含盐浓度比正常值高392倍,氯离子、钠离子等的浓度也大大超标。
目前普遍使用的融雪剂主要成分都是含有氯离子的盐类,即便是市面上号称的环保融雪剂,也只是减少了其中氯化钠的含量,增加了腐蚀性相对较弱的氯化钙、氯化镁的含量。使用融雪剂融化后的雪水一旦渗入到土壤中,会使土壤盐碱化,导致植物枯萎死亡。融雪剂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的降解时间最长可达15年,补种的植物也难以存活,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深层换土。
雪灾撒融雪剂 污染周边水源 2008年雪灾后,广东韶关京珠高速沿线一些村庄的村民反映,他们的饮用水变苦、变咸了,一些居民饮用后出现发烧、呕吐、喉咙痛的症状。
当地环保部门调查后发现,村民们饮用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已经接近饮用水上限标准,这与当时破冰除雪、撒下千吨融雪剂不无关系。融雪剂融化后,其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渗透进地表,极可能污染地下水体。饮用后,将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工业盐中多含有亚硝酸盐,饮用后容易出现慢性中毒,如果大量、长期饮用可致人死亡。
加速路桥老化 腐蚀汽车底盘 北京原西直门立交桥197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结果不到20年便重新修建。在对路桥的耐久性问题做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和试验之后,得到基本一致的看法是:除去先天施工、设计的因素,就环境影响而言,撒布氯盐类融雪剂造成的钢筋腐蚀、混凝土冻融破坏,是路桥过早报废的主要原因。
这是因为盐类遇水以后,会发生“盐涨”现象,会造成道路路基破坏,并给道路维护加大难度。氯盐渗透到混凝土中,会使混凝土保护层发生顺钢筋开裂、脱落的状况,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或丧失。
中国北方地区高速公路、桥梁等,均有氯盐融雪剂破坏的现象。此外融雪剂对汽车底盘和轮胎也会产生腐蚀作用,容易使底盘生锈,长时间腐蚀会造成底盘损坏,还会使轮胎氧化、出现裂纹,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
中国城市融雪剂使用不当导致消耗过量 “有研究表明,使用融雪剂可显著降低雪天事故发生率,加上经济因素的综合考虑,在环保廉价高效的融雪剂得以研制推广前,氯盐类融雪剂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可以使用不代表可以滥用,过度依赖除雪剂,不分时机不分场合地使用,不仅容易造成浪费,也是对其危害的漠视。曾有业内人士指出使用融雪剂就是“往地上撒钱”。”
中国城市融雪剂撒布不均 增加融用量导致更大污染 融雪剂使用时并非越多效果越好,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精确计算使用量并进行均匀铺撒。因此发达国家禁止人工撒布融雪剂,要求必须用撒布机进行机械式撒布。但在中国,多数情况下还是依靠铁锹等工具人工撒布融雪剂,因此根本无法做到均匀精确,无形之中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缺乏适当的清雪机械,试图用大量融雪剂融化积雪,再靠人工清理积雪的做法是造成国内融雪剂使用过量的根本原因。
中国城市对降雪响应不足 临时图快选择融雪剂不当 在融雪剂的使用上,发达国家通常采用前撒布办法,在降雪之前1到2小时撒布融雪剂。即便遇到气象预报不准确的情况,也能够进行"实时清雪",即随下雪随清理,在清理后的薄层积雪上再及时撒布融雪剂甚至无需再使用除雪剂,这样不仅能够事半功倍,也能大大降低融雪剂的使用量。中国有些城市应对夜间降雪响应不足,在面对城市交通压力的情况下,为求快速除雪,只得选择本不必要使用的融雪剂。
《融雪剂管理办法》出台后使用量不降反增30倍 发达国家融雪剂撒布设备的剂量精确与否会由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标定,以确定撒布设备是否可以使用。不通过的设备,严禁上路进行除雪作业。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融雪剂制造和使用标准。直到2002年,北京市才出台了中国首个融雪剂地方标准,对融雪剂的腐蚀性和污染性进行了规范,并同时出台了专门的《融雪剂使用管理办法》。而北京市的融雪剂使用量却连年上升,从之前的1000吨到2003年的7000吨,再到2010年的3万吨,这相当于此前5年冬季融雪剂使用量的总和。
欧美国家应对融雪剂危害 “ 欧美一些国家也曾大量使用氯盐融雪剂,后因危害大面积爆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此发达国家开始采取措施,逐渐限制使用氯盐融雪剂。近年来,许多欧美国家的城市开始彻底改变使用化学盐融雪的思路,转而寻找多样的物理方法。美国的一些州已彻底禁用氯盐类融雪剂。”
美日: 改造融雪剂成分降低融雪污染 考虑到氯盐类融雪剂对路面以及植物的损害,发达国家会采用一些防护措施降低氯盐类融雪剂的破坏。美国、日本曾在融雪剂里加缓蚀剂,尽可能降低氯盐类融雪剂中氯离子的破坏作用。在建造路面、桥面时,也会设计有隔离层,防止氯离子渗入桥体。为防止融雪剂对植物的危害,则会选择在可能接近融雪剂的路旁及中央隔离带选择耐盐类植物,或对植物采取冬季遮挡的办法。
英国: 改造城市排污 铺设专用管道 为防止融雪后的盐水渗入地下或污染地表水,英国采取了"汇集盐水"的方法。在城市路桥旁, 铺设专用管道,收集融雪后的盐水,最终引流到污水处理厂。俄罗斯莫斯科市政府也在市区内建立了多个积雪处理厂,就近将积雪融化、过滤,无害化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道。对于撒过融雪剂的"盐雪",日本环卫工人则会将其压成方砖的形状,装车运到专门的工厂池子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氯盐类融雪剂逐步被淘汰是大势所趋,在不得不用的情况下,为完成任务一味图快而不负责任、不讲科学的滥用,腐蚀的是城市环境未来。有效减少冰雪危害并不能只靠事后弥补,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城市设施方能从根本上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
本报综合报道
多数城市融雪剂的撒布完全依靠人工进行,根本无法做到精确均匀,融雪效果难以保证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融雪剂,间接导致其滥用。
融雪剂是桥梁路面受到腐蚀、过早报废的主要原因。
融雪剂导致土壤盐碱化,绿化植被因此枯黄甚至死亡。 (来源:黑龙江晨报)
(责任编辑:周径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