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影人冷静对待“冲奥” 张艺谋:给我肯定要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2月27日16:31
  中国电影人曾拿遍世界大大小小的电影奖项,唯独迈不过奥斯卡这道坎,他们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奥斯卡就是美国的金鸡奖百花奖。”导演陆川的话,一针见血。其言下之意,奥斯卡并非像戛纳或柏林电影节那样面向全世界电影人,只是一个美国本土电影奖项,拿不到也正常。

  对于这种说法,有网友断言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中国电影要走出国门,中国电影人就无法回避“奥斯卡”这个话题。但本报记者通过采访、整理发现,大多数中国影人对“冲奥”,心态已经没那么急切,基本抱持着冷静、务实的态度。

  其中张艺谋的观点尤其具有代表性,他说:“你给我我肯定愿意要,但它不会成为我工作的目标。”

  热情派

  邬君梅:对“奥斯卡”情有独钟

  奥斯卡的华人评委邬君梅对奥斯卡情有独钟,这不是因为她喜欢这个奖项,而是她的老公名字就叫“奥斯卡”,以前她曾专门从中国飞到美国,将自己的选票亲自送到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邬君梅告诉记者:“投票的那一刻,是我最自豪的,我会拿出自己全部的职业敏感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选出心中的最佳。”

  卢燕:中国影人还需努力

  老影人卢燕是奥斯卡的终身评委,她认为中国电影人冲奥还需继续努力:“我觉得奥斯卡奖代表着对影片艺术水准的高度肯定,每个电影人都应该希望得到它。我们现在有很多好导演、好演员,但目前我们的编剧力量还很匮乏,如果能有既富于中国文化韵味,又能够为外国观众理解接受的故事,拿奖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事情。”

  贾樟柯:想“冲奥”得加强推广

  “我们推荐参加奥斯卡的影片,在国外哪个国家发行过?在国内发行过吗?国内都可能没有发行过。这的确是一个局限,就是观众没看过这个电影。另外一方面,也没有在很好的影展做过推动和宣传、曝光的工作。”贾樟柯认为,中国影人要想冲奥成功,得在全世界范围内加强对冲奥影片的推广。

  “我觉得那些带着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现实、中国人的智慧,并且已经显示出它的能力的电影,在已经被很多人接受的情况下,才应该去参加那个游戏。要不然你就是一部新电影,谁也不知道拍的是什么,光是给一些评审看,那没有用。”贾樟柯说。

  中间派

  张艺谋:你给我我肯定愿意要

  国内导演中,张艺谋的冲奥次数最多,对此他表示:“我也不装一个什么态度,我自己看呢,你给我我肯定愿意要,我不会拒绝去领,我没有到那么高尚和超脱。实际上它的规则在好几个地方是你无法做到的,首先它要求必须是电影局推荐的,电影局不能老推荐你张艺谋,还有王艺谋呢,你要有新的人来。总之还是那句话,要真的有一天碰到了,那很幸运;但是拿不到,我不会伸手去要,更不能把它设立为工作的目标。”

  李安:得与失都是意外

  作为第一个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李安对奥斯卡抱着一个平常心,得与失都是意外。

  他说:“我是从拿下金球奖最佳导演后,才开始觉得角逐奥斯卡最佳导演有点希望。之后,没想到英国的BAFTA颁给我,美国导演工会又是我拿,这个奖很难拿,由内部成员投票,是个最核心、最男性的奖,听说是年轻一辈的导演支持我。拿了这个导演奖后,我心里才比较笃定了些。”

  “身在人家的地头上,能拿下4座奖已经很不容易了,也算是为华语片争光了。奥斯卡73年来,亚洲电影第一次拿下这么多奖,每个奖就单项来看都还好,包括最佳外语片,只因为华语片从未得过,比较稀奇些。在我眼里,3个技术奖及10项提名来得更重要及有意义,那个面子比较大,是对影片整体制作的肯定。”李安说。

  张宏森:从不把奥斯卡当绝对标准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选送“冲奥”影片的领导之一,在谈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奥时,张宏森说:“我们当然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参评并获奖,但我们也从不把奥斯卡当做绝对的衡量标准。”

  张宏森直言不讳地指出,没获奥斯卡的电影未必就不好,只要能给人带来欢乐、留有感悟和启发,就是好电影。

  宁浩:中国电影需要更多人性的思考

  宁浩认为,中国电影要想冲奥成功,需要更多人性的思考:“奥斯卡在主题上向来偏重于深入挖掘人性的影片,前些年的《老无所依》、《血钻》以及《玫瑰人生》都是属于这类影片。”

  中国更需要商业大片还是能够真正启发人性思考的影片?宁浩认为两者都需要,但最好是既能有票房号召的商业片,同时又能带给人思考。

  “还是集大家所长吧,当然能获奥斯卡奖的电影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但我认为如果只把这些定为未来影坛的发展趋势的话,还是有些笼统,我觉得只要是能吸引观众的电影,那都是未来电影发展的趋势。”

  冷淡派

  冯小刚:不去为妥

  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曾被拿去“申奥”,为此他说:“《大地震》不是奥斯卡那个范儿的电影,它就是拍给中国老百姓看的。我真是觉得,这个名额就留给其他同志吧。我去了,也拿不了奖,甚至我觉得都不会入围。拍电影这么多年了,要是连这个都看不出来,我不是白干了吗?”

  他还说:“到时候一旦拿不到奖,被人臊回来,还不落一个话柄啊!你看,傻了吧?被哄回来了吧?给人机会挤对我一顿。何必呢?所以,我觉得,真是不去为妥。”

  “我明确地、不止一次地跟王中军(华谊兄弟董事长)说过,没有太大必要去报这个名,包括跟电影局有关负责人也表过这个态,可大家还是给我报了。我觉得,他们有点侥幸心理万一真能得奖呢?但是,我认为,这个侥幸是不存在的。”

  在冯小刚看来,他是中国电影的儿子,他的眼睛从不瞄向西方大奖的评委。“外国电影界里有好几个"家长",却偏偏没我们中国人的份儿,审度电影的是西方人的世界观,不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一个电影奖、一个数亿的票房,只能要一个,我肯定选票房。”他说。

  顾长卫:被奥斯卡“除名”无所谓

  导演顾长卫身为《红高粱》、《霸王别姬》等掌镜,获摄影奖无数,最终成为奥斯卡的评委之一。不过,履行了几年投票权利之后,顾长卫也没了那份耐心。

  后来搬了几次家之后,他连选票都收不到了,渐渐地也就对奥斯卡没了兴趣,他甚至表示即使收到选票也会当垃圾,“奥斯卡跟我们的电影节一样,只不过它的评委多,选票发到电影学院下面五六千人手里,无记名投票。最终的电影能否获奖与电影宣传力度有很大关系。”

  不过顾长卫自己也无暇申请退出“奥斯卡评委”一职,他觉得这算是主动弃权,哪一天被“除名”他也无所谓。

  张伟平:“冲奥”没那么重要

  毋庸讳言,每个导演多少会有“奥斯卡情结”,但张伟平说他和电影局官员一起从来不讨论“申奥”话题,“第一,"申奥"对我们来说,没那么重要;第二,"申奥"这事电影局说了算。坦率地说,《山楂树之恋》去不去奥斯卡,无所谓。艺谋前些年的《英雄》、《十面埋伏》,再早些的《菊豆》,都去了,虽说没拿啥大奖,但那地方我们也挺熟悉的。”

  冯小宁:别把奥斯卡看得那么神圣

  曾经多次担任国际电影节评委的导演冯小宁说,全世界在册的国际电影节达400多个,无论是美国的“奥斯卡”还是法国的“戛纳”,甚至中国的“金鸡”,它们实际是电影人相互激励、学习的一个大平台。“把奥斯卡看得那么神圣,甚至称其为"导向",实在是大错特错。”他说。

  康健民:它就是美国的电影游戏

  中国电影节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康健民说:“能拿到奥斯卡是锦上添花,但也别把它太当回事儿,它就是美国的电影游戏。”康健民感叹:“13亿人口、巨大的电影市场,有哪个美国制片方不羡慕?中国电影必须立足本土,把中国观众"伺候"好、得到他们的认可比啥都强!”

  陆川:

  别把奥斯卡当衡量标准

  作为年轻一代导演里面的翘楚,陆川认为:“奥斯卡其实就是美国的金鸡百花电影节”。

  “它只是其他国家的一个国家级电影节,在本质上来说和金鸡百花是没有区别的,我们无需用它来作为衡量电影的标准。”陆川说。

  至于华语电影屡次冲奥失败,陆川将其归结于选拔推送体制的失误。

  不过,由于奥斯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作为一个电影人还是应当关注。陆川表示,奥斯卡的奖项机制主要是面对美国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因此,我们在奥斯卡奖中能看到最美国化的电影。

  整理/喻德术

  中国电影人曾拿遍世界大大小小的电影奖项,唯独迈不过奥斯卡这道坎,他们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奥斯卡就是美国的金鸡奖百花奖。”导演陆川的话,一针见血。其言下之意,奥斯卡并非像戛纳或柏林电影节那样面向全世界电影人,只是一个美国本土电影奖项,拿不到也正常。

  对于这种说法,有网友断言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中国电影要走出国门,中国电影人就无法回避“奥斯卡”这个话题。但本报记者通过采访、整理发现,大多数中国影人对“冲奥”,心态已经没那么急切,基本抱持着冷静、务实的态度。

  其中张艺谋的观点尤其具有代表性,他说:“你给我我肯定愿意要,但它不会成为我工作的目标。”

  热情派

  邬君梅:对“奥斯卡”情有独钟

  奥斯卡的华人评委邬君梅对奥斯卡情有独钟,这不是因为她喜欢这个奖项,而是她的老公名字就叫“奥斯卡”,以前她曾专门从中国飞到美国,将自己的选票亲自送到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邬君梅告诉记者:“投票的那一刻,是我最自豪的,我会拿出自己全部的职业敏感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选出心中的最佳。”

  卢燕:中国影人还需努力

  老影人卢燕是奥斯卡的终身评委,她认为中国电影人冲奥还需继续努力:“我觉得奥斯卡奖代表着对影片艺术水准的高度肯定,每个电影人都应该希望得到它。我们现在有很多好导演、好演员,但目前我们的编剧力量还很匮乏,如果能有既富于中国文化韵味,又能够为外国观众理解接受的故事,拿奖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事情。”

  贾樟柯:想“冲奥”得加强推广

  “我们推荐参加奥斯卡的影片,在国外哪个国家发行过?在国内发行过吗?国内都可能没有发行过。这的确是一个局限,就是观众没看过这个电影。另外一方面,也没有在很好的影展做过推动和宣传、曝光的工作。”贾樟柯认为,中国影人要想冲奥成功,得在全世界范围内加强对冲奥影片的推广。

  “我觉得那些带着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现实、中国人的智慧,并且已经显示出它的能力的电影,在已经被很多人接受的情况下,才应该去参加那个游戏。要不然你就是一部新电影,谁也不知道拍的是什么,光是给一些评审看,那没有用。”贾樟柯说。

  中间派

  张艺谋:你给我我肯定愿意要

  国内导演中,张艺谋的冲奥次数最多,对此他表示:“我也不装一个什么态度,我自己看呢,你给我我肯定愿意要,我不会拒绝去领,我没有到那么高尚和超脱。实际上它的规则在好几个地方是你无法做到的,首先它要求必须是电影局推荐的,电影局不能老推荐你张艺谋,还有王艺谋呢,你要有新的人来。总之还是那句话,要真的有一天碰到了,那很幸运;但是拿不到,我不会伸手去要,更不能把它设立为工作的目标。”

  李安:得与失都是意外

  作为第一个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人,李安对奥斯卡抱着一个平常心,得与失都是意外。

  他说:“我是从拿下金球奖最佳导演后,才开始觉得角逐奥斯卡最佳导演有点希望。之后,没想到英国的BAFTA颁给我,美国导演工会又是我拿,这个奖很难拿,由内部成员投票,是个最核心、最男性的奖,听说是年轻一辈的导演支持我。拿了这个导演奖后,我心里才比较笃定了些。”

  “身在人家的地头上,能拿下4座奖已经很不容易了,也算是为华语片争光了。奥斯卡73年来,亚洲电影第一次拿下这么多奖,每个奖就单项来看都还好,包括最佳外语片,只因为华语片从未得过,比较稀奇些。在我眼里,3个技术奖及10项提名来得更重要及有意义,那个面子比较大,是对影片整体制作的肯定。”李安说。

  张宏森:从不把奥斯卡当绝对标准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选送“冲奥”影片的领导之一,在谈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奥时,张宏森说:“我们当然希望这部影片能够参评并获奖,但我们也从不把奥斯卡当做绝对的衡量标准。”

  张宏森直言不讳地指出,没获奥斯卡的电影未必就不好,只要能给人带来欢乐、留有感悟和启发,就是好电影。

  宁浩:中国电影需要更多人性的思考

  宁浩认为,中国电影要想冲奥成功,需要更多人性的思考:“奥斯卡在主题上向来偏重于深入挖掘人性的影片,前些年的《老无所依》、《血钻》以及《玫瑰人生》都是属于这类影片。”

  中国更需要商业大片还是能够真正启发人性思考的影片?宁浩认为两者都需要,但最好是既能有票房号召的商业片,同时又能带给人思考。

  “还是集大家所长吧,当然能获奥斯卡奖的电影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但我认为如果只把这些定为未来影坛的发展趋势的话,还是有些笼统,我觉得只要是能吸引观众的电影,那都是未来电影发展的趋势。” (来源: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杨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