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3月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内,当温家宝总理讲到这里时,全场掌声雷动。
有全国人大代表点评道:“这是一份亲民的报告。”是的,作为一个普通民众,听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感受到,里面所说的都是自己最关心的,也是老百姓最期盼的。
民生,是2011年全国两会上与“幸福”息息相关的另一个热门词汇。多个新闻网站的网民留言显示,在十大热点议题中,民生问题占了一半以上;政协提案、人大议案50%以上都是关于民生;在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式上,民生被提至“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政府将不遗余力地在民生领域投入更多资源。一位官员称,“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从追求“国强”转向更加强调“民富”。温总理的报告,让人们看到了政府的这种决心。
在回顾“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时,温总理同样不讳言地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等等。
于是,城市里饱受物价和房价压力的工薪阶层听到了“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的声音。似乎,生活又有了新盼头,苦苦等待房价下降的人们,又燃起买房的希望。
于是,农田那头,守着失修水库和干涸水圳的农民,听到了“大兴水利,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声音。农民望得发酸的脖子,是不是可以放下来了?干裂的田地里,是不是不久后又能重现盎然绿意?村里的鹅鸭,是不是又可以在盈盈水波中畅游了?
于是,那些还在简陋校舍上课的学生和老师们,听到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或城市的薄弱学校倾斜”的声音。一位人大代表说道,农村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差,只是他们享有的资源太少,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公平教育的背景下,这些孩子将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
于是,那些被“就业难”所困扰的人们,听到了“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的声音。那么,在“十二五”,获得就业的人们,其腰包能不能逐渐鼓起来?
可喜的是,承诺在逐渐落地。就在总理作完报告的当天下午,广东的百姓便收到了省长黄华华送出的“礼包”。他承诺,今年广东将拿出352亿元为民办十件实事,还富于民。
这些声音,老百姓听进去,并记到了心坎里。承诺最终能否成为事实,人们都睁大眼睛看着,等着! □南方农村报特派北京记者 苏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