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吴陈 缪晓娟 荣娇娇)带着过去五年的瞩目成就和严峻挑战,中国的发展在2011年进入新的五年周期。“十二五”(2011-2015)被认为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
2011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按照蓝图,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将为中国在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跻身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基础。
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开篇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国两会日程过半。代表委员们在审议和讨论中显现出对达成目标的强烈自信。这首先是源于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的总体表现。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比利时著名智库国际关系皇家学院研究员托马斯·雷那尔说,中国的总体发展令人印象极其深刻。中国加入WTO十年时间,就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口第一大国、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经济似乎永不停歇”。
代表委员们还认为,在应对金融危机以及一系列自然灾害中,中国显现了制度优越性以及较强的综合国力。
两会前夕,正赶上中东北非发生动荡,一些国家的经济社会遭受重大损失。相较之下,中国较好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令代表委员们印象深刻。在接受采访时,他们纷纷流露出强烈自豪感。
美国如新大中华区副总裁李潮东说,中国政府在新的五年计划中提出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同时提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希望而又务实可行的富民蓝图”。
但与此同时,人们传达出的忧患感,也十分突出。
发展是中国的核心命题。经过三十年的奇迹般崛起,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动力在哪里?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都提出,今后的发展要依靠转换经济发展方式。
分析人士指出,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弊端更加凸显。只有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基础上,建立在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基础上,才能解决中国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但对于如何转型,尤其是如何实现创新驱动,代表委员们表示较大忧虑。
江绍高委员曾作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带队做过一次专题调研。他了解到,中国自来水笔、圆珠笔、木杆铅笔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中国制笔企业使用的笔头90%以上依赖进口,中性墨水80%依赖进口。
“一支笔能有多少核心技术?但就是这小小一支笔,我们都这样依赖进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可见一斑。”曾一同参与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说。
目前,中国人均GDP世界排位仍在百位左右,低于不少非洲国家。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十分突出,按联合国人均一天一美元的生活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为了改变贫困状况,大量农民进城打工。现在中国有2.4亿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岛市琴岛律师事务所主任杨伟程说:“农民工作出的贡献与得到的待遇是不成正比的。”
他说,农民工处境不佳,主要表现在拖欠工资、不签合同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普遍存在。更突出的是,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比如医疗、社保、子女上学等问题都没有根本解决。
改革攻坚的任务更加复杂而艰巨,涉及诸个方面。中国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常修泽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都是第一次被非常明确地写入五年规划的“改革”篇章中。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问题专家古斯塔夫·盖拉茨说,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亟需结构大调整的关键时刻,但经济结构调整、刺激内需等计划都是知易行难。
托马斯·雷那尔认为,经济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副作用需要得到解决,比如提高劳动力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加大社会福利、治理环境污染等,如何解决“未富先老”也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清水正夫教授则认为,社会不平等和城乡差距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两会的外长记者招待会上,一些提问传达了对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担忧,涉及竞争、摩擦以及安全问题,考验着中国的和平发展路径。
过去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都反复要求官员增强忧患意识。这种警示显然是出于十分现实的理性考虑,认识到了中国发展所处的“初级阶段”。
可以想见,未来五年,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考验着中国执政者的智慧。因此,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代表和委员们的看法是,问题是可以克服的,重要的是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从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压力下萌发动力。核心是坚持这些年通过摸索所找到的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过去30多年里,每到发展的关键时刻,西方均有舆论描述中国将要崩溃。但这些预言都落空了。可以预料,中国虽面临重重困难,但只要坚持科学发展,其全面复兴已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
(责任编辑:UN901)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