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云南和日本相继发生地震,与会代表、委员们对此纷纷表示关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其中,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代表、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委员,都带来了各自的建议提案。
南大校长陈骏:
尽快编制全国强震发生断层图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陈骏的这份建议是在新西兰地震后完成的,他建议尽快编制全国强震发生断层图。而这份建议的形成,还与一位南京大学校友有关——长期从事地震研究的院士李平。两会前,李平院士就与陈骏代表进行了沟通,希望他在两会上提出关于编制全国强震发生断层图的建议。
陈骏代表告诉快报记者,当前地震发生频率加大,应尽快编制《中国强震发生断层图》,在全国范围内用确定性方法编制会发生强震的地方,建设时则可以避开强震带。其实,目前中国地震局也已经在进行这项研究,“编制这份断层图完全有能力做到。”由此,不仅可以大大缩小地震监测和预报的范围,而且可以未雨绸缪,提前采取防御措施,根治地震带来的危害。
陈骏代表在建议中称,全国强震发生断层300~500条,每条长以500公里计,每条做人工地震测深剖面10个、高精度卫片解析、山地工作现场核实,所用经费30亿~50亿元,5年内可完成。
省住建厅长周岚:
尽快在城市绿地建应急避难所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住建厅厅长周岚接受快报采访时表示,应进一步加快城镇应急避难场所立法。她此次提交了一份相关提案并强烈建议:要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的影响,尽快在城市绿地、操场、广场下,广建应急避难所,增加避震疏散功能,灾难来临时,可以让居民避难疏散。
目前,城市中应急避难场所很少。汶川地震之后,南京在国防园建起了首个“地震公园”,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但其他公园及城市绿地等,还没有利用起来。周岚说,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近一段时间,世界范围内破坏性地震频发,加快推进城镇应急避难场所立法,是当前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迫切需要。应急避难所对周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地质上要求避开断层,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山体,以免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应急避难所顾名思义是“应急”的时候才避难的,平时怎么办?对此,周岚建议,城镇应急避难场,应该灵活“两栖”,就像国防园,平时可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使用,又能在遇到突发破坏性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突发灾害时供居民紧急避难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公园、绿地、市民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人防工程和大型露天停车场等设施。统筹各类城市改造、出新项目,增加避震疏散功能,满足居民避难疏散需要。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孙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