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日本发生9.0级强震 > 日本地震评论

放射物入海会被稀释 核泄漏不会“弄脏”海洋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3月18日11:43
  连日来,由日本地震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各方关注,如海洋会否受到污染?鱼类、海盐等还能不能入口?本州岛位移,会不会给地球带来“蝴蝶效应”?记者昨天采访相关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不会有“食盐危机”

  有传言说,受核泄漏影响的海水可能带来“食盐危机”。对此,中国盐业总公司专家强调,我国绝大部分食盐是井矿盐,与海水无关,全国三分之二的省都有盐场,完全可以保证市场供应。同时,我国食用井矿盐取自地下1000—2000米,绝对保证安全。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岳斌认为,海盐也是安全的。他解释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海水里不止有钠离子,现代制盐工艺使用多次结晶的方法,能够把其他金属离子排除掉,最后结晶成为食盐。因此,即使海水中出现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也完全可以通过工艺程序去除。退一步而言,可能影响海盐制造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铯,但是它的金属离子非常重,在海水里会马上沉到海床,不可能随海水漂到两千公里以外的地方。所以,我国的沿海盐场也是安全的。

  海洋自净能力强

  除了食盐外,不少人还担忧,一旦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水,会不会随着洋流扩散,进而影响全球海洋生物的安全?人类作为食物链高端,是不是也会受到影响?对此,我国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表示无须担忧。他指出,海洋拥有足够强大的自净能力,即使有放射性物质进入,在大体量海水的稀释作用下,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我国东部沿岸洋流基本朝东北方向,因此市民无须担忧沿岸海产品的安全。

  地

  球每天“长指甲”

  有勘测发现,日本可能因强烈地震向东移动最多4米,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地壳位移。有人因此焦虑:这会不会引发 “蝴蝶效应”,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生态圈?对此,汪品先表示,每个大洋底部都有中脊不断扩张,比如大西洋每年长2—3厘米,太平洋每年长约20厘米,生长幅度“跟人长指甲差不多”。这次日本强震,就是由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俯冲入日本下方,并向西侵入欧亚板块造成的。岛屿的位移对于整个海洋长年缓慢的“日长夜大”来说,显然微不足道,根本无须多虑。

  本报记者 彭德倩 通讯员 陶韠烁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UN91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