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什么打碎了我们的“城市梦”?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25日13:03

  发达国家“逆城市化”成趋势 什么打碎了我们的“城市梦”?

  随着近十几年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年涌入大城市,为自己的“城市梦”打拼。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人口流动趋势——人们纷纷搬离大城市,到乡村生活,这样的趋势被称为“逆城市化”。近日,澳大利亚一项人口调查就证实了这一点。

  高生活成本让城市居民搬家

  澳大利亚媒体近日报道,人类的传统居住理念正在澳大利亚发生着具有挑战性的变化,城市的高楼大厦魅力不再,市民涌向城郊、乡村等次发达地区。

  研究报告显示,澳大利亚州府城市的人口在1981年以前一直在增加,此后州府人口保持稳定;现在人口从郊区迁移到州府城市已不再是潮流,而流行的是从州府城市返回郊区和乡村,所以海滨地区和靠近城市的次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明显。时下,该国第一大城市悉尼作为移民门户城市的地位已下降,很多人喜欢选择墨尔本以及其他地区定居。

  《澳大利亚人报》曾刊文称,每年有2.2万人离开悉尼,搬到相对小一些的城市,或者干脆搬到乡村生活。在外迁的人群里,既包括退休的老人,也有学生和单身年轻人。不少悉尼人选择到邻近的昆士兰州生活。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悉尼的生活成本太高。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发现,悉尼居民需要多赚25%至35%才能维持与昆士兰首府布里斯班居民同样的生活水准。斯科特·麦考利去年带着妻子和女儿从悉尼搬到了布里斯班,在他看来,这的确是英明的决定。“在悉尼的安家费用实在是太高了,而在布里斯班的压力则要小得多,这里社交更发达,生活成本也比悉尼低了不少。”

  类似的情况在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也同样存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在2010年报道说,从2000到2008年间,有150万人搬离了被称为“帝国州”的纽约州,其数量之多冠绝全美!而这种现象最集中的发生地便是纽约市区,且“逃离”者多为富有的中上阶层人士。据统计,离开纽约的美国人平均年薪达93264美元。那为什么有钱人不愿待在光鲜耀眼的“大苹果”(纽约的别称)里呢?原因很简单,纽约的税收负担太重了。《华尔街日报》指出,从1997到2008年,纽约的州税和地方税之高,在全美数一数二。55岁的沃恩·史密斯去年11月放弃了他和妻子在纽约的住所,带着3个孩子一起搬到了税负最低的佛罗里达州,靠租房度日。“高税收正在毁灭我们的社区,在低税率和高额医疗保险之间,我们只能选其一。”

  逆城市化或是必经路

  在许多人看来,人们纷纷放弃大城市生活,重返乡村和次发达城市,似乎有悖常理,但其实,逆城市化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是国家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的正常现象。

  不可否认,逆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人口过密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有助于让资源向中小城市以及乡村流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美国为例,伴随人口郊区化,先后出现了制造业、零售业、个人服务业和办公业的郊区化。大量的就业岗位迁到郊区,导致中心城市财政危机、失业、种族骚乱、贫困等问题持续恶化,衰落的中心城市成为美国社会问题的中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诸如底特律这样的传统工业城市几乎彻底衰败了。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些老工业城市针对旧城衰落采取了许多振兴对策,部分城市如纽约等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或旧城的再开发,吸引中产阶级从郊区回迁中心城区,使中心城区经济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现象被称为“再城市化”或“中产阶级化”。而一些学者在研究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规律后认为,再城市化将是继逆城市化后,新的城市发展趋势。(特约记者 张咏) (来源:青年参考)  

(责任编辑:UN009)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