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2011年清明节 > 2011年清明节最新评论

时评:公祭,和传统接上的只是一张皮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2011年04月01日13:47

  公祭现在真是不少。然而一而再、再而三露面的公祭大典,也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在现代社会下,还有必要举办这么多公祭吗?

  现在的公祭,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基本都是一个个程式化的表演项目。祭的人,是演员;看的人,是观众。如此而已。

  这样的公祭,实则已脱离了“祭”的本质。“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这种诚,倒并不一定是非得相信神灵是存在的,而是对于自己内心而言,要很虔诚的。也就是说,不是拜神,而是要“拜”自己的那颗心。孔夫子说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祭祀祖先时,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祭祀神灵时,就如同神灵真在那里。而我如果不能亲自参加祭祀,由别人代替的话,那就跟不祭祀没什么区别了。夫子这话,常被认为是儒家无神论的代表性语言之一。从这些话语里,也可见夫子是多么重视祭时的心灵状态。如果没有一颗真心诚心,如果只是重表面仪式,那就不如不祭。

  夫子的这种观点,到今天仍是正确的。许多地方的公祭大典,搞得鸡飞狗跳、香烟缭绕、热热闹闹,背后的动机,无不是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甚至只是一种要政绩、求名声的领导冲动。虽然这些公祭都打出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复兴民族传统礼仪的大旗,但显然可见,到现在为止,民族传统文化和礼仪,有多少是依靠着这些公祭大典而兴起的?我们是无神论者。而如果真有神灵的话,对于有泛滥趋势的花钱多、诚心少的各种公祭,估计神也厌烦透了。

  每一次公祭,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很重视的“大典”,不少是掏财政的腰包,拿公款搞公祭,群众对此不无质疑和怨言。这些公祭大典,有的大兴土木,大建仿古建筑,有的广邀名流,国内外大撒英雄帖,而群众却从中得不到什么实惠。这种实惠,一方面指物质的,另一方面也指精神的。或许有人会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没错,但不可能立竿见影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兴师动众的公祭大典,总该让当地群众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生活的丰富,至少是一种精神上的兴奋。但我们却多见的是,普通群众与公祭大典相当隔阂,最多只是看戏的观众,更多的则连观众也当不上。

  有很多公祭,其内在精神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了。就是说,从文化上接不上脉,从精神上对不上茬。而靠着现代人以钞票做后盾,硬接硬拉地连上续上,最多只能得其形,不可能得其神。我们今天最该续接的,是中华民族礼仪的内涵,不是形式。但公祭们能接上的,往往只是外面那张皮(有的连皮也不合格),里面的核儿却丢失不见了。

(责任编辑:UN91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