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上海部分超市售染色馒头 > 染色馒头消息

新华社质疑食品安全监管:曝出来就查曝不出就算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叶卡斯
2011年04月19日03:51
 


  新华社昨日发文质疑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把好“入口”安全关该有哪些突破?

  监管“马后炮”:

  曝出来就查,曝不出来就算

  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余家。食品安全的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为何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现?

  随着上海盛禄食品公司非法使用色素生产“染色”馒头的曝光,相关部门迅速进行了查处。然而,疑问却并未随着调查结果公布而消除。一个馒头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最终上到百姓餐桌,需要过企业内控、质监、工商等诸多关口,但遗憾的是,除了经营者“黑心”外,安全监管防线“集体失守”。

  记者梳理发现,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牛肉膏”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假葡萄酒”事件,其中暴露出的“马后炮”监管,并不少见。

  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从当年3月起三鹿集团、有关部门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映,在前期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先后多次对三鹿奶粉进行检验,“均未发现问题”。

  2010年底的河北“昌黎葡萄酒造假事件”中,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条龙”,而当地的监管部门竟“浑然不觉”,直到被曝光,才开始“迅即”介入……

  在疑云未散的“瘦肉精”事件中,有关部门排查后对外界称,确认的“瘦肉精”阳性生猪主要集中在河南济源周边四县市。“巧合”的是,媒体所曝光的,也是这四县市。“搞调查的媒体掌握得这么准?没被曝光的就全都让人放心吗?”采访中,一些百姓仍心存疑虑。

  山东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专家马广海教授认为,作为百姓食品安全“把关人”,少数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得过且过,曝出来就查,曝不出来就算,这样食品安全事件焉能不发生?

  以利定取舍:

  “执法为民”还是“执法为利”

  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瘦肉精”事件中,曝出“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更有甚者,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甚至存在执法腐败,监管职责被抛之脑后。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多少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

  山东某县质监局一位食品审查员曾多次向记者反映基层监管问题:“收费罚款省局、市局都扣一部分,剩下大约80%是‘自己’的,所有人的工资福利就从收费、罚款中出,这样的监管能没漏洞吗?如果说之前曝出的上海出租车运营是‘钓鱼执法’,我们现在就变成了‘养鱼执法’,每天就是想着如何完成‘创收’任务。”

  这位食品审查员举例说,执法中即使发现造假也不能罚死,罚太狠了,下年找谁收钱去?本来罚10万元的现在罚1万,企业交了“保护费”,焉有不放之理?这样的怪象下,监管人员快与违规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了。

  据了解,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浙江一名基层监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有的年份几个月可以不干活,因为“前期努力”,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创收”任务。

  此外,来自一些地方政府的压力,也削弱了监管力度。一位地方质监部门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政府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监管部门如果只是管管小企业、打打苍蝇还无所谓,要是对于地方“有重要贡献”的食品企业、行业“铁面无私”,领导就会找你“谈话”。

  问责需到位:严防“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一些专家指出,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虽然部分人员确实存在失职、渎职行为,但法律法规对于如何判定监管部门是否履职到位,缺乏明确界定。每次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监管部门“理直气壮”地把矛头指向肇事者,但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失职却易被忽视。“这种现象一定要杜绝,监管部门也不能免责。”马广海教授说。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和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的今天,食品安全监管一旦不及时,极易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所以强化监管是重要的突破口。”舆情问题专家、天津社科院研究员陈月生等专家认为,应从问责“查处比曝光慢半拍”现象入手,铁腕查处失职渎职、以权谋私、执法腐败、部门牟利等行为。

  食品行业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监管力量分散,必须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专家建议,按照查获情况重奖举报者,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力量,让不良分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无藏身之地,从而净化食品市场。此外,专家还建议,要加强基层监管部门人力、设备和经费保障力度,让罚款与部门利益脱钩,严禁罚款返还、变相“坐收坐支”。

  (据新华社电)

  去年广东“瘦肉精”检出率0.1%

  本报讯 (记者叶卡斯)去年广东监测生猪数量占全省生猪上市量的5%,位居全国前列,“瘦肉精”检出率为0.1%。记者了解到,为做好“瘦肉精”监管工作,昨天省农业厅召开全省“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与各市农牧主管部门签订了《广东省农牧部门“瘦肉精”监管工作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要求严把饲料生产经营和生猪养殖环节两道关口。

  根据会上省、市农牧部门签订的《责任书》,各地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饲料生产经营和生猪养殖环节“瘦肉精”的监管工作,抓好“瘦肉精”监测与执法,建立产地准出和销区准入制度,制定实施“瘦肉精”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并广泛开展饲料法律法规、饲料安全的重要性和“瘦肉精”的危害性等宣传教育工作。省农业厅将不定期组织检查,对未落实责任或因工作不得力而造成在饲料生产经营和生猪饲养环节添加“瘦肉精”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广东是畜牧、饲料生产大省和畜产品消费大省,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947亿元,肉类产量441万吨,产值、产量全国排名第六,工业饲料产量1853万吨,全国排名第一。多年来,广东饲料中“瘦肉精”等禁用物品保持“零检出”,饲料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猪质量安全水平总体良好,2010年全省监测生猪尿样近300万头份,检测数量占全省生猪上市量的5%,位居全国前列,“瘦肉精”检出率为0.1%,低于1%的控制目标。另外,亚运期间广东还扎实推进“抓规范、促执法、打禁药”专项整治,对供亚畜禽产品全程跟踪、专项抽检,确保了亚运、亚残运会猪肉等肉食品质量安全。

  会议强调,各地农牧部门要以重点环节、重点地区为突破口,加大饲料和生猪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力度,严把饲料生产经营和生猪养殖环节两道关口,逐级分解、落实“瘦肉精”属地监管责任,明确监管职责,确保工作、人员、措施到位。同时,突出抓好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开展“拉网式”排查,坚决取缔生产销售含违禁药品产品的饲料、兽药企业。农业厅还要求各地抓好“瘦肉精”监测,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瘦肉精”问题。

(责任编辑:UN913)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