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清华百年校庆 > 清华百年校庆最新消息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科技清华(组图)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04月24日12:10
部分直播人员在直播车前合影中广网记者 涂傲 摄


  [回放]百年清华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欢聚清华

  主持人:各位现场的清华大学师生以及海内外的清华校友们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主持人雨亭。

  主持人:我是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主持人姜珊。我们现在正在从位于清华园大礼堂前的卫星直播车上为您带来中国之声特别节目《百年清华》。

  主持人:是的,很多的网友习惯把我们这样一台直播车亲切的叫做“大黄蜂”,今天“大黄蜂”又在清华园当中变形了,现在所在的位置往前面看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校友报到处,在这之间有一片绿绿的大草坪而我们旁边清华的大礼堂也是清华著名的建筑,再往前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二校门的建筑了。

  主持人:其实大家可能在平时周六、周日也来清华校园感受一下,但是那个时候的清华校园这一片草坪上基本上是没有人的,那么今天在这个草坪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人,看到了很多校友从四面八方会聚到这里。

  主持人:今天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日,四面八方的学子专程赶回他们在清华共同的家,重新回到了母校温暖的怀抱。

  主持人:现在正是正午十分直播车外阳光明媚,草坪嫩绿,百花待放,在直播车里有大家熟悉的老朋友,也是清华校园的老朋友,也是中国之声的老朋友,他就是曹景行教授。

  主持人:中国之声的观察员曹景行先生也是清华大学的一名老师,当然也是校友之一,刚才曹老师从直播车下上来的时候有不少校友和他一起在我们直播车前的背板“百年清华”前不断留影,曹老师是不是这个时间站起来向车下的师生还有校友打个招呼啊!大家好向您招手。



一群清华校友在直播车前合影(中广网记者 涂傲 摄)


  主持人:平时想看到真正的曹老师机会不多,今天看到真的了。曹老师在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想问你,因为中午了嘛,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您吃了吗?

  曹景行:要吃饭了。

  主持人:清华的伙食怎么样啊?

  曹景行:实实在在。

  主持人:一会儿请我们尝尝吧。

  曹景行:清华有很多食堂,清华食堂有的说有20多个,而且各有特色,这里面有一个食堂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我也常去吃的叫“万人大食堂”。

  主持人:听上去就是宏伟的。

  曹景行:是在大操场附近的,真的吃饭的时候外面停的自行车可以想像,“万人大食堂”,外面可能就是万辆自行车。

  主持人:说到自行车,刚才。

  主持人:赶紧加一句,曹老师的车技太棒了,刚才离开我们直播车的时候,我们看到曹老师嗖嗖就骑出去了。

  主持人:骑着自行车非常潇洒的背影离开了我们。

  主持人:曹老师说,我的车技特别厉害,在这里就不用下来。

  曹景行:在清华大学,自行车是个最好的工具,学生都是骑着自行车上下课,所以每到快上课的时候,只看到四面八方的骑着自行车赶过去的那样的,然后找一个停车的地方,那是最困难的时候。



一群清华校友在合影(中广网记者 涂傲 摄)


  主持人:这里找自行车停车位也困难吗?

  曹景行:自行车是感情之间的连接,凡是你看到男同学自行车后面的座子,如果厚厚的加上一层垫子,那就是他们知道应该有专人。

  主持人:在我们直播车前面有一位男同学也有一位女同学都挎着自行车的,后座倒是没有厚厚的垫子。

  主持人:有厚厚的书,表扬这位朋友。

  主持人:我们车前有不少朋友围观我们直播车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收听过中国之声的节目了不了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节目,如果有收听我们节目的朋友能不能举个手,很多,谢谢,今天我们有特别的礼物送给车下清华大学的师生和校友。

  主持人:在节目当中互动小环节叫做“提问清华”,如果您对清华大学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欢迎您发送手机短信到10669500168或者关注中国之声新浪微博给我们留言。

  主持人:现在短信平台一直就没有断过,有一位手机尾号6848北京的朋友发来短信说,我是中国之声的忠实听众家就在清华园当中,此刻在离家几百米的园中能够听到你们直播很激动,等一会儿就到直播现场看看你们的样子,不知道现在这位朋友是不是在车的前面。

一位清华校友在中国之声特制的明信片上写下自己的祝福(中广网记者 涂傲 摄)


  主持人:刚才也有一位现场的朋友给我们工作人员送上了明信片在上面写上了他的祝福,是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他现在在民族大学附中高一五班读书,他的名作叫王尔实(音),希望没有读错你的名字,说“我会努力,清华2013年见”。

  主持人:刚才我们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是一家三口三个人都是清华人写的一张明信片,现在我们把它收集到了我们直播车里,这是来自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六一级的吴景雷(音)、陈晓颖(音)夫妇还有他们的儿子电子工程系94级的吴梓林(音),他们三个人写了一段话祝福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祝福清华电子工程系兴旺昌盛。



中国之声的领导在接受中国广播网记者的采访(中广网记者 涂傲 摄)


  主持人:今天在我们直播车上也有很多工作人员辛苦劳动了好几个日日夜夜为大家制作了非常精美的片花,通过这样的片花大家可以了解到清华的历史我们一起听一下。

  主持人:其实这段片花能让我们感知到翻开了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长卷当中,在工程科技领域有这样一批顶级的专家,甚至是奠基性的人物,都是来自清华的。

  片花:清华大学是中国最具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建有一个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清华大学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项目等大量重要的科研任务,科研经费、专利申请和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及被引用数都名列前茅。清华大学在能源、材料、建筑、环境、化工、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清华大学精英汇集、名师荟萃,是全国拥有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最多的高校,学校遵循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方针,切实加强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内外广泛选聘优秀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数学大师林家翘,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等,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主持人:听了这样的片花特别有感慨,觉得有一种得天下英才而欲之的豪迈,我想或许正是这样的一种气魄成就了人才辈出的水木清华。

  主持人:你说到“气魄”这两个字,我特别有感受,刚才在直播车前面一位清华的校友,他是被家人推着轮椅过来的,坐在轮椅上精神矍铄,虽然是白发苍苍但是能够感觉到对母校的眷恋和精气神,他给我们带来了明信片的留言,是来自清华49级生物系1949年上的大学,和共和国是同龄了,49级生物系的曾庆萧(音)他写了一段话,祝祖国繁荣昌盛清华百年校庆能够越走越远。其实说到这样的一种豪迈和气魄,我想问姜珊一个问题,你知道清华大学第一幢大楼建在什么地方吗?

  主持人:这和气魄豪迈没关?我真不知道。

  主持人:第一座大楼一定要知道,因为它这个气魄豪迈和这个有一定的关联,其实我也是上了直播车之前,刚刚也请教了曹老师一下。

  主持人:曹老师看着我们微笑。左边,就是前面。



清华校友们热捧中国之声纪念品(中广网记者 涂傲 摄)


  主持人:现在我们中央台记者白杰戈就在我们所说的位置,这是沉淀了百年学术气息的清华学堂。白杰戈你好。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

  记者:现在我的面前是清华学堂,像你们说的清华学堂最早在一百年前清华诞生的时候就建成,它也是学校的第一座教学楼,是一座德国古典风格的二层楼房。所以现在在清华学堂门前取景拍照的人非常多,很热闹,在清华百年校庆的前夕,4月22日,也就是前天,新清华学堂刚刚举行了揭幕仪式,目前内部的装修和安装是基本完成了,预计可以提供的座位将会是以前的将近两倍,清华学堂也是见证了百年来清华大学很多的学术成果,说到我们这一时段的主题“科技”,有人就统计过在23名“两弹一星”的元勋当中就有14位曾经在清华学习或者工作过,他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我要再说另外一个更简单的例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旁边,国家广电总局的屋顶,在50多年前曾经有一个创造历史的东西,它就是清华大学的科研成果电视发射系统,它保证了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在1958年开播开创了中国的电视事业,而在刚开始的时候清华大学的电视实验室其实也是在离我不远的礼堂东边,老电机馆二层,当时只有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简单的桌椅设备和零部件都是很短缺的,所以做科研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供电不能保证,晚上做实验的时候保险丝烧了,要自己去动手修,触电了之后被送进医院醒来第一句话是说咱们的设备没烧坏吧?到了新世纪,我们说一个比较近的例子,去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卫星上就搭载着清华大学研制的升空遥测低密度奇偶编码器,这个复杂的名字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如果把卫星比作一个风筝的话,这个编码器其实就能让牵着风筝的无型的线能够放的更长更有保障,清华大学现在的技术实力和硬件水平都比当年要高了,但是搞科研仍然不是轻松的事情,为了嫦娥二号,清华大学不少科研人员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面要在北京、青岛和喀什三个地方要来回的转机,不过负责这个项目的陆建华教授说,从来没有人提过收入、奖金还有加班费之类的问题,由此可见不论时代怎么发展条件怎么改善,像这样严谨、刻苦、甘于奉献的科研精神都是在一代一代的传承,就好像我身边的清华学堂,即便它现在跟一百年前的清华学堂已经不完全一样了,但是我们希望它代表的清华大学传统的科学精神能够保存和发扬。

  主持人:好的,谢谢白杰戈的报道。我们都知道这样一段话,大学不是仅仅有一座大楼就能称作大学,而是一定要有大师才行,这是清华老校长,也是终身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曹老师在您看来,清华大学靠什么,得以培养出如此众多的大使和领军人物,仅从理工科技方面就有很多的栋梁之材,当然还包括走出了这样多的政坛领袖。



  曹景行:清华从一开始就办成一个真正的大学,而真正的大学首先要吸引大师级的人才,它要有一种包容心,这样才能把天下的可用之才吸引过来然后来教学生,而这个学生又是天下的精英,尤其是这些年来应该说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年轻人,那些读书读得最棒的人就进了清华,进了清华还不算,大师带你出来以后还有就是实实在在的去干,所以清华当中的自强不息当中有一点,就是醒世恒言,他做事情很踏实,现在我们看看我们国家这么多的科技领域的人当中清华出来就和这个有关,甚至我们国家有许多难题要解决,有一个老专家跟我说这种时候往往就是中央某个部门半夜里面就会来打电话给清华的这些专家,然后说不定就派车接你过去来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紧急的问题,那么这种科技人才的培养是连续的,这种连续的就是在困难的时候,就是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我们说我们的教育方针有波折的时候,但是在专业这个方面那是清华从来没有间断过,他一直在培养有真正专业才能的人才。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的,其实在共和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当中有14位就是来自清华,其中9位也是毕业于清华物理系,而亲手缔造了物理系的是一位叫做叶企孙的大师,他的名字并非一般人耳熟能详。

  主持人:但是他门下的弟子,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就是华罗庚、李政道、钱三强等等。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记者李谦到清华物理系的新馆感受一下来自那里神奇的力量。

  主持人:你好李谦。

  记者:现在我就是在物理系三层的大厅里,刚刚雨亭提到的神奇我一直在这里寻找着,应该说我面前这面墙就非常明显的透射出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物理系从建系开始走出来的84位院士的照片和名牌就在这个墙上,所以这个墙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院士林”,我发现很多从物理系回来的这些老校友合影最多的地方就是这了,除了像钱三强、邓稼先这样“两弹一星”元勋的照片以外,还有像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当然也有清华大学现任校长顾秉林的照片,其实现在三层的院士墙两边我已经都打探过了,有一边是老师的办公室,还有一边是现在学生的实验室,虽然是校庆,但是我发现有一个学生今天早上一上午他都在这里上自习,所以我抓住他想要采访他一下,是一个很帅气很阳光的小伙子,你好。

  谢三恩:你好我是物理系大三的学生,我叫谢三恩(音),现在我除了在上课阶段以外还从事一些关于石墨烯的研究,石墨烯是一个最新发现的材料,它在去年刚刚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记者:谢三恩今年大三,我特别想从他这里知道有层层光环包围下的现在的物理系学生毕业之后都去哪里工作,也包括你自己,你的理想是什么?

  谢三恩:我们师姐、师哥一般大学毕业以后,很多都去深造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还有一部分就直接进入研究所工作。

  记者:谢三恩在我面前现在稍稍有点紧张,但是我之前沟通的时候完全打破了我对物理系,或者说很典型理科生的印象,他的感觉非常自信,而且一点那种学究气或者害羞都没有。



  主持人:其实来自清华今天的校友当中,有来自各个系原来从事不同专业和不同领域的人员和校友,但是他们的才气他们的才情大家也能感受到这段清华人的祝福,希望也能延续李谦报道当中的感觉。

  倪维斗:我叫倪维斗(音),应该说清华大学一百年我这里面亲历是60余年,应该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教师到现在,希望这另外一百周年在大家的全体努力之下清华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我们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卢庚戌:我是清华大学89级建筑系的卢庚戌(音),现在是树木年华的成员,希望在这里读书的学弟、学妹能够珍惜大学的时光,希望清华的老师们能够身体健康。

  主持人:卢庚戌是大家熟悉的青年歌手也是来自清华的。接下来又到了一个环节就是“提问清华”,有请记者车丽。

  车丽:这一时段我们又收到很多听众发来的问题又涉及到工作、生活还有学习,其中手机尾号3896来自河南的听众问,这个问题比较俏皮,是这样的,听说在清华大学里男生比女生的比例要高很多,那么男生好找女朋友吗?有请身边的小伙子在校生回答一下。

  学生:我是清华大学2010级软件学院的蓝奇,据我了解原来谣传是10:1但是现在据实际调查情况好像是3:1,女生没有少的那么恐怖,男生如果想出击去找的话应该能找得到,因为有些人是比较埋头搞学习,就相当于一部分被忽略了,关于我自己以前就已经有了所以不愁这个问题了。

  记者:那么第二个问题手机尾号0039来自北京的听众问,清华跨越百年老校友回到母校最先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有请我身边的老校友回答一下?

  老校友:我是1953年入学的,我叫傅伯英我们首先来从南校门进来,最喜欢来的一个大礼堂,清华学堂,就是我自己原来住的,我53年来的嘛。

  主持人:相信这些地方是要来的校友必去的地方。

  主持人:也请您继续锁定13点40分到14点的中国之声特别直播百年轻化第三主题是“人文清华”。

  主持人:稍候见,谢谢现场的校友还有收音机旁的听众朋友!

(责任编辑:UN93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