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死亡 > 拉登死亡消息

拉登困扰西方数十年 恐怖主义代冷战成头号威胁

来源:环球网
2011年05月03日09:03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本报记者 卢长银 伊文丁襄 “拉登死了”、“拉登的死与活一个样”、“拉登不死”、“拉登真死了吗”……5月2日,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全世界确认拉登死讯后,各种分析和评论的复杂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仅仅对拉登死亡的看法就层出不穷。而争议更大的是拉登之死会改变什么,他之前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对此,不少西方媒体都承认,拉登之死很难将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关上,但它们同时也认为,“盒子”确实是拉登打开的。有分析称,拉登的作为重新定义了恐怖主义,他将美国拖入两场战争,他可以资助甚至保护一个国家,他影响着美国的内政外交,他令美国和西方感到恐惧。但也有人表示,拉登更像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符号。对此,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拉登如此牵动世人的目光,本身就说明他不是一个凡人。严格说来,拉登是美国为了对抗前苏联而培养出来的“杰作”,拉登的人生轨迹,从抗苏英雄到“9·11”制造者,中间的故事数不胜数,也许能够真实评价他的“只有历史本身”。

  拉登之死只是一个篇章的完结

  5月2日,本·拉登被美军击毙的消息被美国总统奥巴马证实,也让全球五味陈杂。英国《卫报》评论道,拉登的死讯如同一个戏剧性的新闻一样,终于为全球从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展开的反恐行动结束了一个篇章。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2日称,拉登之死意味着煽动种族仇恨和发动史无前例大规模屠杀的这个人图谋的终结,但“我们不应因拉登的死亡而洋洋自得,全世界必须继续联合打击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作为一个象征,拉登死了和活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美国兰德公司分析家阿尔图罗·穆诺兹说,“我不认为拉登之死有任何军事意义。意义主要还是政治上和心理上的。”英国《卫报》说,因为拉登触发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饱受争议的关塔那摩“基地”囚犯,而这一切的后续影响都还没有结束。

  美国联邦调查局专门负责抓捕拉登的前特工杰克·克鲁南说:“这是一个篇章的完结,但并不是整个事情的完结。他们仇恨我们的原因还未解除,这将会让事情再度发生波澜。”他认为,崇拜拉登的圣战主义分子并未消失。埃及《共和国报》2日称,拉登是特殊政治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怪物”,拉登代表的是一股势力,拉登们存在的土壤和环境依然存在,今后即使不会出现如此“大”拉登,“小”拉登也会冒出来。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巴尔顿说,这次刺杀行动“绝非什么重大胜利”,“基地”组织已成为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组织,失去拉登改变不了这一现实。接班人很快就会浮出水面。拉登不是一名伟大的知识分子,也不是一名伟大作家。他的作用就是一个富有感召力的抛头露面的人。

  西班牙《起义报》则质疑奥巴马此时公布拉登死亡的动机。文章说,“基地”组织作为一种负面标志长期以来都被用于维持一些国家的专制政权和让人们的注意力远离真正的战场。“正义得到伸张”,但正义经过了法院的独立审判了吗?没有。在民主和野蛮面前,美国政府没有疑问,野蛮似乎更加适合美国梦。

  重新定义恐怖主义威胁

  虽然很多西方媒体认为拉登之死很难改变反恐现状,但它们都承认,反恐现状的形成离不开拉登。《洛杉矶时报》说,虽然很久以前美国在中东就有敌人,但没有一个像拉登这么特别,给美国带来如此沉重的打击,他把圣战和殉道的教义、泛伊斯兰思想以及对西方的憎恨结合在一起,从一个出身富贵的人成为激进和暴力的代言人。路透社2日评论拉登之死时说,“他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令美国及其盟友被迫改写安保准则,焦头烂额地疲于应对从冷战风格的国家间冲突向新的跨国“非对称战争”转变。拉登没有坦克,没有潜艇,更没有航母。他的武器是21世纪全球化技术手段———用互联网招募、宣传和培训。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桑德尔森说:“拉登确实有能力牵着美国内外政策的鼻子走。”拉登使得恐怖主义成为冷战以后最重要的国际现象,而且拉登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国界,成为冷战后对美国及西方霸权最具挑战性的非传统危险因素。

  《纽约时报》称,拉登如同在21世纪建立了一个7世纪的伊斯兰王国,对恐怖主义威胁做了重新定义。该报分析道,早在“9·11”之前,拉登就已经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一个“英雄”,他把埃及、俄罗斯车臣、也门、菲律宾等各地完全不同的激进组织团结到一起,组成没有国界的恐怖集团。在拉登之前,恐怖主义通常是国家发起,但拉登却是一名资助国家的恐怖主义分子。1996年至2001年的5年间,他保护了塔利班,而后是阿富汗的统治者。他赢得时间和自由,使“基地”组织这一跨国组织得以向全球输出恐怖主义。“9·11”后,拉登和“基地”这两个名字就像21世纪的“政治瘟疫”一样传播,各地的恐怖组织都称自己是“基地”。他们在伊拉克袭击美军士兵,在巴厘岛炸死游客,在西班牙地铁里制造爆炸事件……现在这股势力的具体力量仍不为外界所知,“基地”到底有多少人,他们到底在多少国家活动,外界都不清楚。西班牙《国家报》称,拉登一直活着,一直是美国政府的噩梦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标志,在过去10年几乎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把伊斯兰圣战国际化并通过与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结盟来把恐惧传播到全世界。

  拉登被贴上的另一个标签是将美国拖入了两场战争。美国《赫芬顿邮报》说,杀死拉登如同给了美国一剂通便药,但来得有些太晚了。拉登给美国带来了太多痛苦,但他逃脱了追剿,让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美国入侵阿富汗就是为清除拉登和他的追随者,伊拉克战争同样带有深深的“拉登烙印”———美国不是因为“9·11”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但美国利用“9·11”把目标瞄准了伊拉克。《悉尼先驱晨报》援引美国战略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托马斯·桑德森的话说:“他事实上能够影响美国的部分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他在美国国内引发某种程度的歇斯底里与恐惧,并为进攻伊拉克提供了部分借口。”

  重新定义恐怖主义威胁

  虽然很多西方媒体认为拉登之死很难改变反恐现状,但它们都承认,反恐现状的形成离不开拉登。《洛杉矶时报》说,虽然很久以前美国在中东就有敌人,但没有一个像拉登这么特别,给美国带来如此沉重的打击,他把圣战和殉道的教义、泛伊斯兰思想以及对西方的憎恨结合在一起,从一个出身富贵的人成为激进和暴力的代言人。路透社2日评论拉登之死时说,“他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令美国及其盟友被迫改写安保准则,焦头烂额地疲于应对从冷战风格的国家间冲突向新的跨国“非对称战争”转变。拉登没有坦克,没有潜艇,更没有航母。他的武器是21世纪全球化技术手段———用互联网招募、宣传和培训。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桑德尔森说:“拉登确实有能力牵着美国内外政策的鼻子走。”拉登使得恐怖主义成为冷战以后最重要的国际现象,而且拉登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国界,成为冷战后对美国及西方霸权最具挑战性的非传统危险因素。

  《纽约时报》称,拉登如同在21世纪建立了一个7世纪的伊斯兰王国,对恐怖主义威胁做了重新定义。该报分析道,早在“9·11”之前,拉登就已经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一个“英雄”,他把埃及、俄罗斯车臣、也门、菲律宾等各地完全不同的激进组织团结到一起,组成没有国界的恐怖集团。在拉登之前,恐怖主义通常是国家发起,但拉登却是一名资助国家的恐怖主义分子。1996年至2001年的5年间,他保护了塔利班,而后是阿富汗的统治者。他赢得时间和自由,使“基地”组织这一跨国组织得以向全球输出恐怖主义。“9·11”后,拉登和“基地”这两个名字就像21世纪的“政治瘟疫”一样传播,各地的恐怖组织都称自己是“基地”。他们在伊拉克袭击美军士兵,在巴厘岛炸死游客,在西班牙地铁里制造爆炸事件……现在这股势力的具体力量仍不为外界所知,“基地”到底有多少人,他们到底在多少国家活动,外界都不清楚。西班牙《国家报》称,拉登一直活着,一直是美国政府的噩梦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标志,在过去10年几乎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把伊斯兰圣战国际化并通过与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结盟来把恐惧传播到全世界。

  拉登被贴上的另一个标签是将美国拖入了两场战争。美国《赫芬顿邮报》说,杀死拉登如同给了美国一剂通便药,但来得有些太晚了。拉登给美国带来了太多痛苦,但他逃脱了追剿,让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美国入侵阿富汗就是为清除拉登和他的追随者,伊拉克战争同样带有深深的“拉登烙印”———美国不是因为“9·11”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但美国利用“9·11”把目标瞄准了伊拉克。《悉尼先驱晨报》援引美国战略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托马斯·桑德森的话说:“他事实上能够影响美国的部分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他在美国国内引发某种程度的歇斯底里与恐惧,并为进攻伊拉克提供了部分借口。”

  “魔鬼化身”与推崇备至

  “史上最紧张的缉拿终成正果,但对拉登一生的解读绝非千篇一律。”美联社2日评论道,西方贬斥他是魔鬼的化身,部分穆斯林追随者则对他推崇至极。1996年,《阿拉伯圣城报》编辑阿特万曾与拉登同处一山洞达10天之久。他说,拉登从来不怕死。“聊到死亡,就像年轻人商量着去舞厅跳迪斯科一样”。美军开进阿富汗后不久,拉登就对一名巴基斯坦记者说:“美国人不可能活捉我。”

  《悉尼先驱晨报》援引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中东问题专家萨沙·菲利普的话说,任何对拉登尸体的展示都将给恐怖组织提供有力的宣传武器。他认为,“基地”组织也门和索马里分支都想通过拉登的死捞取资本。该报编辑哈切尔写道:“在一些伊斯兰国家,拉登比布什和奥巴马都更受人欢迎。他们并不认为拉登是邪恶而肆无忌惮的刽子手。他们认为他是民间英雄。现在这些人将他视为烈士。”

  不过,《纽约时报》记者克里斯托弗认为,人们对拉登的同情程度在过去5年已经明显降低。克里斯托弗说,如果拉登2002年或2003年死在美国人手里,带来的危险将大得多。“那时在巴基斯坦,很多百姓深切同情拉登并质疑他是否涉嫌‘9·11’袭击。时过境迁,现在舆论中反对拉登的声音更多,市场上再也看不到印有拉登的T恤衫。拉登被边缘化了。”

  西班牙《国家报》文章称,在一个被形象控制的世界,拉登的死亡将是对“基地”和其他类似恐怖组织的巨大打击,因为这些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靠着拉登的形象和宣传存活着。但尽管如此,拉登之死并不是这些恐怖组织的终结。西班牙《世界报》认为,美国需要避免拉登死后成为阿拉伯世界甚至所有反美势力的英雄式人物,因为自从利比亚民族英雄奥马尔·穆赫塔尔1931年被意大利军队处死后,阿拉伯世界已经很久没有精神领袖了。如果不能消除拉登之死的谜团,美国会犯下他们在切格瓦拉身上犯下的同一个错误———使本·拉登成为一个神话。

  美国要向世界证实拉登已死

  作为美国最想抓获的“头号通缉犯”,拉登自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人间消失”,因此他是生是死备受各界关注。2001年以来,拉登已“死”过好几回。

  此后,一些西方媒体不时发出拉登被美军炸死或“因健康恶化死亡”的消息,不过均不了了之。2004年2月,伊朗国家广播电台还爆料称,拉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巴基斯坦北部的部落地区被抓获。但相关说法遭到巴基斯坦军方和五角大楼的否认。在经过几年沉寂后,拉登2010年多次“现声”,进一步打破外界关于他死亡的传言。他最近一次“现声”是今年1月,他在录音中警告法国军队离开阿富汗。

  美国政治评论家和哲学教授戴维·雷·格里芬曾在其专著《拉登:是死是活》一书中披露:众多证据显示,拉登早已在2001年12月死于肾脏疾病,而后来在录像带和录音带中出现的拉登全都是“冒牌货”,这一系列的拉登音像资料全是美英政府故意伪造,目的是让全世界相信拉登仍然活着,为反恐战争炮制理由。西班牙《世界报》认为,美国政府宣布拉登被击毙是一回事,而向世界证实拉登已死又是另一回事。当年美军在伊拉克不得不两次向记者展示萨达姆的儿子和孙子的尸体,因为记者们始终对此持怀疑态度。在拉登问题上,美国同样不能有丝毫含糊,必须提供本·拉登已死的实质性证据。奥巴马如果不能充分证实这一点,将很有可能失去民众的信任。

  后拉登时代的“基地”组织

  在西方,拉登的死与“基地”组织的未来被联系在一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反恐分析师保罗认为,拉登具有将”基地”组织内部多个派系团结在一起的能力,他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人有他一样的魅力、名气和远见。在谈到拉登之死对“基地”组织的影响时,缺少了这位奠基者的指引,“基地”组织会分散。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尼尔森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表示,“实际上,拉登现在死或没死几乎对时局不会产生任何变化。拉登死之前已经不再对“基地”组织在全球的分支发出行动上或战略上的命令。”美国情报机构原高级官员保罗·皮拉尔说:“其实拉登早就不是故事主角了。《卫报》2日说,一些学者认为,其实拉登早就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遭遇不测,因此一直在”基地”组织内部实施“去中央集权化”,让”基地”组织的各地分支各自为战,继续同西方势力作对。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拉登之死对“基地”组织日常运转不会带来任何影响。美国国务院曾表示,至少从2009年开始,59岁的埃及医生扎瓦希里就已经成为“基地”组织的实际领袖。

(责任编辑:UN0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