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保护大熊猫官网 > 中国保护大熊猫官网 > 大熊猫官网消息

震区大熊猫活动恢复至震前 病饿大熊猫显著减少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5月06日01:36

  中新社广元5月5日电 (记者 杨杰)记者5日随“穿越大熊猫栖息地 探访熊猫守护人”采访团赴极重灾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及栖息地采访时获悉,最新大熊猫监测数据显示,地震灾区大熊猫活动已恢复至震前水平,病饿大熊猫显著减少,大熊猫已安然度过震后的危险期。

  四川在大熊猫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全球77%的大熊猫栖息地和76%的野生大熊猫个体。“5.12”汶川地震造成该省86.1万亩大熊猫栖息地毁损,潜在栖息地毁损2.9万亩,其中以岷山B种群大熊猫栖息地毁损程度最高,邛崃山种群次之,岷山A、C种群最轻。此外,地震还降低了大熊猫遗传交流廊道的联通性。

  国务院和四川省对震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为科学应对汶川地震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震后四川省林业厅专门邀请国内大熊猫保护和科研的权威专家,研究对策。同时,采用遥感图片解译辅以地面调查校正的方法,在全省尺度上解译和分析大熊猫栖息地毁损情况,掌握了毁损的整体情况,以及极重灾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受损情况,科学确立了“原地恢复为主,异地恢复为辅;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原则,编制完成相关规划,并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

  在实施恢复阶段,四川省林业厅派出了15批次45人次专家分赴汶川、北川、安县、什邡、都江堰、彭州、平武等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重点县(市),进行督导检查,并提供实地技术支持。

  据了解,各地在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中,根据不同毁损区域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恢复措施,对基质构成为裸岩和流石滩的毁损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受影响大熊猫栖息地实施封山育林措施;对基质构成为土壤和残留地被物的毁损大熊猫栖息地,以人工点撒播或人工造林的方式进行植被改造,使被毁损的栖息地斑块尽快恢复成物种多样、群落稳定并适宜大熊猫生活的生境;对已不适于就地恢复的大熊猫栖息地,选择土地岭、泥巴山等大熊猫走廊道和扩散关键区以及与现有大熊猫栖息地相邻且自然生态环境相近的区域,进行异地恢复。

  经过近三年努力,截至目前,四川已累计完成大熊猫栖息地恢复149万亩,占恢复目标的92.83%。现大熊猫栖息地内的裸露区域已基本被植被覆盖,并向大熊猫栖息地植被演替,动植物群落逐步恢复,震后的满目疮痍已呈现出勃勃生机,大熊猫的迁移和交流已基本摆脱地震的影响。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