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汶川5.12地震三周年 > 汶川三周年消息

中央台特别报道:汶川重建 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05月12日05:36

  中广网成都5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2011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收官之年。灾区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仅创造了原地起跳、跨越发展、科学重生的奇迹,也给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百折不挠”的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请听特别报道:《汶川重建,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采写:中央台记者樊新征、刘涛、马喆。

  记者在北川巴拿恰商业步行街看到,“巴拿恰”在羌语中的意思就是集市。商业街的开业,标志着北川新县城开始注入商贸旅游功能,从此有了灵气和活力……

  北川羌缘红中药材公司坐落在繁华的巴拿恰中,进门处的大字“感恩、奋进、博爱”,提醒人们这里曾经的不平凡。说起三年前,总经理王永胜没有哀叹自己多年奋斗积攒的九百万元资产瞬间化为泡影,而是念想着11位再也无法一起创业的兄弟姐妹。

  王永胜:当时在县城上班的14名员工中遇难了11人,大灾难就剩下我和销售部经理,真正叫做重头再来、重新开始。

  王永胜说自己必须要扛起“责任”两个字,为地震中遭受重创的人们带去希望。地震3个月后,他成立了北川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教授群众种植中药材。2008年底,注册“羌缘红”公司,种植加工金银花,并开发了羌绣、土特产等羌族特色产品。三年来,无数个像王永胜这样的创业青年,在书写重建传奇、给北川新城注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在用北川人的坚毅和果敢,证实着大禹故里的不凡。

  王永胜: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百折不挠、不等不靠。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也在灾后重建中得到了最好的传承。走进什邡市红白镇,田野里,鲜艳的野花迎风挺立,古镇上,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川西民居点缀在群山之间,明亮的教室不时传出琅琅书声……推开路边三层小楼的大门,村民肖永福一家正在忙碌地准备着午饭看到这热闹温馨的场景,谁也不会把它与三年前的灾难联系在一起。

  肖永福:原来我家住的平房、现在住的楼房,160多个平方,当然高兴了,我们要感谢整个社会对我们的帮助。

  红白镇与汶川只有10公里之遥,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交通中断,经济损失达96亿多元,可以说被彻底震成了一张白纸。党中央作出对口支援的重大决策后,北京立刻调集精兵强将奔赴什邡。不到两年时间,红白镇两千多户永久性住房全部竣工。

  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什邡和北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实际上北京把什邡当做北京一个区来建设,这让什邡人非常感动。

  毁坏的家园正在重建,曾经的疮痍已经新生。18个对口援建省市10万多名援建人员冒寒暑,战洪灾,昼夜施工,顽强拼搏,把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磨砺得分外鲜明。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2008年5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地震断裂带中心德阳穿心店,在瓦砾堆上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这振聋发聩的声音。三年后,这里矗立起全国第一座“5·12地震诗歌墙”,作为中国人民从不向灾难低头、不屈不挠精神的历史纪念碑。

  什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元绍:通过诗歌墙的展示,缅怀这段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大爱无疆、民族团结、自强不息的精神。

  精神凝聚力量,信念铸就坚强。一座座在废墟上崛起的新城,一条条蜿蜒通达的道路,一幢幢整齐漂亮的民居,一片片强势崛起的产业基地,一张张蓬勃向上的笑脸……让我们见证了一场沧桑巨变,一幕人间奇迹!13亿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夺取了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那些曾经在灾难中顽强挺立的人们,正在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

  灾区民众: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建筑师……我的梦想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线索爆料平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登录平台或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