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 最新文章

创造不做大官也能做大事的环境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5月16日11:35

  【作者】周东飞(资深评论人)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4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观了马来亚大学,并与该校师生交流。在回答马来亚大学学生的提问时,温家宝谈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他说,要做大事而不要做大官。一个人职位再低,只要为人民做好事,人民就会永远记住他。一个人职务再高,不为人民办好事,终究会被人民唾弃。

  温总理谈的是如何选择人生目标的问题。人生不过百年,人这一辈子到底应该选择做大事,还是应该选择做大官?温总理结合自己的从政经历,给马来西亚大学生提出了忠告,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也是为了勉励自己。一个人将做大事选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无论位卑位尊,他都将因为成就了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大事业而获得外界的公正评价。比如,王选将汉字排版技术当作毕生追求,使中国出版业告别铅与火的年代一跃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他本人被誉为“当代毕升”。袁隆平苦心钻研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十数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并非选择了做大事就一定不能做大官,或者说一旦做了大官就一定做不了大事。一个人在立志做大事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受国家和人民重托从而做了大官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一个人身居高位仍立志成就大事业并且做成了大事的,也有不少例子。

  在不少情况下,做大官还有助于做成大事。毕竟,有些大事需要在广阔的范围内调动资源、协调利益、平衡得失,非大官不足以担当此番重任。位置越高责任越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大官者更要立志去做大事。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能够触动我们的神经,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官念”盛行现象有关。大官和大事都蕴含着大利益,区别无非在于做大官所获得的大利益更多地指向个人,而大事所导致的大利益更多指向社会和公众。“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在当前我国的“官本位”思想盛行的背景下,这样的观念尤其需要有影响力的人来倡导和树立,帮助人生走向尚未明晰的青年确定正确的方向,类似的忠告与劝导善莫大焉。

  而且,有一点很值得强调,社会尚须以现实的体制和机制为年轻人的正确选择提供切实的保障,社会更需要培养一种做大事的氛围,“要做大事,不做大官”,不应仅仅是一种道德劝善,而应当呈现利害于社会现实之中。

  新近发生的“五道杠”少年事件,不妨看作是“做大官,做大事”理念冲突的一个实例。媒体称,13岁的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副总队长黄某“从两三岁看新闻联播,7岁看《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黄某的个人博客上发布了一组“五道杠”图片,图片说明中不乏“在总队部与总队委们一起研究工作”、“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后欣然题字”、“在总队部阅读文件”之语。面对舆论的批评,黄某之父颇感委屈,认为社会对他的孩子不够宽容。

  其实,舆论批判的并非那个“官气逼人”的孩子,而是一个顽固地扎根于某些人头脑之中的“官念”。但是,在批评的同时,我们也当反思,中国当下是否具备一种只求做大事不图当大官的体制和机制,是否已经具备不做大官也能做大事的环境呢?

(责任编辑:UN1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