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西藏怎样香格里拉--- 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1年06月06日19:42

  西藏不只一个文本

  和平解放精确打击了农奴制,又没破坏整幅图画

  文 | 刘耿

   西藏解放都60年了,解放的必要性仍然被讨论。要搞清楚这极小部分异质思维,要先弄明白当他们谈论西藏时,他们在谈什么?

  他们在谈一个所谓“时间停滞的香格里拉”,在谈旧西藏是“清净美妙”的、“无需解放”的,那里肯定有“卢梭所说的高尚的野蛮人”。

  西藏与香格里拉之间的等号是怎样加上的?这是一场延拓千古的想象文学的接力赛。西方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历史》中就“记载”了西藏,遍地都是硕大蚂蚁,擅淘金沙;《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西藏人是翻手云覆手雨的魔术师;葡萄牙传教士安东尼奥.德.安德拉德是第一个到达西藏的西方人,他发现西藏是一个天主教的王国,因为西藏教皇(大喇嘛)名叫帕巴(Papa),是原汁原味的葡文。

  西方读者按照这些作品想象西藏,在心目中建构西藏,而这些作品的起点不是真实,是作者的想象。最富想象力的力作当是1933年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裁一片云南的彩云、截一段西藏的雪峰、植一亩四川的草甸、掬一捧尼泊尔的湖,再装填上中央供暖、俄亥俄的阿克伦浴缸、大图书馆、羽管键琴、宋代瓷器,还有从山下肥沃的谷地运来的食物,就凑成了一个香格里拉。

  《消失的地平线》成书于“二战”待发前的经济萧条期,处在心灵迷茫状态中的人们,亟需一个可被寄托的理想国。经济衰落,文化繁荣。2010年,观众带着对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走进电影院欣赏《阿凡达》。先进的3D技术一次性引爆了观众所有的想象力,现代传媒业的发达、人肉搜索、维基百科,使得一切想象,立马就被证伪。

  西藏地理条件的不易接近性给西方人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消失的地平线》时代的想象力只能在观众头脑中发酵,真作假时假亦真,《历史》所载蚂蚁淘金的故事,令很多西方人至今依然相信西藏遍地是黄金。

  一道杠的地平线消失了,两道杠的等号出现了。

  西藏并不只有一个文本。早期进入西藏的一些西方传教士、探险者以写实主义风格素描旧日藏区,农奴被当成“会说话的马”来使唤,“当时的拉萨,连一根针都生产不出来”。

  然而,历史文本在与文学文本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因为西方人所热爱的西藏与西藏无关,是东方主义中的一个“他者”。

  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就体现在保护了“他者”不受战火侵扰。一支由7个民族的136名干部战士组成的解放军先遣连,进军阿里,现身藏军主力后方,从战略上配合了后来的昌都战役,就解放了西藏---面积相当于十二个浙江省的美丽高原。

  在新中国建立前后两三年中,发生在北平、湖南、绥远、新疆、四川、云南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成为中央新政权与地方旧势力之间解决统一问题的最佳范式。

  和平解放精确打击了农奴制,又没破坏整幅图画。西藏,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香格里拉。最庸俗的文艺青年和最有思想的文艺青年有一句台词是一样的: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去西藏。一拨又一拨人,戴着旅行社的小红帽、寂寞和人生的挫折感而来,寻找梦中的香巴拉。

  今天,当我们谈论香格里拉时,我们又在谈什么?从殖民主义话语体系摘下来的香格里拉,不再泛着政治色彩。存在且仅存在于东亚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中甸、稻城亚丁和日瓦乡抢注香格里拉地名,既是迎合西方人的想象,更是迎合西方人的钱袋。

  今天,西藏可以这样香格里拉。

  在或不在,爱或不爱,西藏是西藏,香格里拉是香格里拉。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