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 11建党90周年消息

彭湃: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创建者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2011年06月16日10:23

  彭湃: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创建者

  晶报记者 吴文超  引言

  今年8月30日,是彭湃烈士英勇就义79周年的纪念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先导者和卓越领袖,1927年,在全国处于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中,彭湃领导创建起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他带领海陆丰农民率先在中国开展土地革命,他创建的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彭湃的著作《海丰农民运动》是中共党史上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毛泽东称他是“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出身大地主家庭,却义无反顾地走出豪门寻找救民的革命真理,发动农民创建海陆丰根据地,直至英勇牺牲。其壮丽的一生,在近代革命史册上写下独特的篇章。为探求这位被瞿秋白誉为“中国农民运动第一个战士”的生命轨迹和革命历程,近日记者来到彭湃的故乡——粤东海丰县。

  彭湃的理想主义追求

  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早年在一篇回忆彭湃的文章里,称彭湃是“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钟敬文说:“一想起这位中国农民忠实的朋友和导师,我就感到理想的庄严,理想的尊贵。因为他是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他靠理想活着、工作着,最后也为理想欣然死去。”

  彭湃自述家况是:“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

  当时海丰县是广东社会矛盾尖锐之地,官绅横行不法,鱼肉百姓。自小生活在这里的彭湃,目睹了巨大的两极分化,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和困惑,也萌发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

  1917年彭湃东渡日本求学,1918年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1920年和留日学生组织赤心社,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在日期间,彭湃一度深入研究宗教和探讨无政府主义,希望从中发现解决社会阶级矛盾的方法。后来,他从河上肇、堺利彦等日本的社会主义者那里了解到马列主义。他认定,只有进行民族和民主这两重革命,才能解放中国的社会。

  彭湃的五弟彭泽与彭湃一同留学日本,他在《往事的回忆》一书讲述当时彭湃在日本的情况:“他初到日本时,穿的是笔直的西装,吃的也很讲究。自从他钻研马列主义和参加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之后,他穿衣服很随便,吃的也很简单”。

  1921年,彭湃回国后在广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又在海丰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劳动者同情会”。9月1日,创办《新海丰》刊物,宣传革命思想。

  1922年他被任命为县教育局长。他亲自用毛笔画了一幅马克思的巨像挂在教育局内,表示他要以社会主义为指导,改造中国社会的坚定决心。刚上任不久,他就组织县城学生高举写有“赤化”的红旗,举行“五一”劳动节游行。海丰的官绅大感惊骇,县政府马上罢了他的职。彭湃不在乎丢官,5月14日,他创办《赤心周刊》,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并在该刊第六期发表《告农民的话》一文,决心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起来革命。

  1929年8月24日下午,时为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的彭湃,在上海参加江苏省军委的会议。因叛徒白鑫告密,彭湃被捕。在狱中,他连遭毒刑,腿部骨折,几次昏厥,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8月30日,彭湃被枪杀于龙华警备司令部内。

  8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对彭湃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他这样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省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领袖,彭湃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农民运动的贡献。他是农民运动的开拓者和理论家。毛泽东曾称赞彭湃是“农民运动的大王”。

  1921年,彭湃到乡下去向农民宣传革命。初到农村,他穿着一身讲究的衣服,乡下人以为他来收租讨账,躲着他。后来他戴上竹笠,光着脚板,用通俗的语言与农民交谈,逐渐被农民所接受。

  彭湃搞革命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他希望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世界,他将理想投入实践的第一步,是先把自己由有产者变成无产者。

  家中兄弟分产自立后,彭湃把自己分得的田契亲自送给佃户。佃户不敢要,彭湃就将田契全部当众烧毁,并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

  彭湃烧田契的行动,表明他以“我即贫民”的坚决态度,与私有财产制实行彻底的决裂。彭湃烧田契在视土地为命根的农民眼里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他的革命行动,迅速传遍海陆丰大地,农民一致承认彭湃是“真革命”。日后,彭湃走到哪里,都有大批农民众星捧月般地簇拥过来,称他是“彭菩萨”,拥护他起来当农会的首领,农会组织迅猛发展。

  1922年7月29日晚上,彭湃与另外5位农民组成一个秘密六人农会。同年10月,成立赤山约农会。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他当选为会长,积极领导农民开展反对恶霸地主加租易佃的斗争。这表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进入有纲领有领导的新阶段。

  同年4月,彭湃协助成立“陆丰县农会筹备会”。5月,海丰总农会改组为惠州农民联合会,他任会长。很快,农会组织发展到潮汕、兴梅一带,出现了以海丰为中心的粤东农民运动高潮。不久,广东省农会成立,彭湃被推选为执行委员长。

  1924年4月,彭湃抵达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按党组织安排,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同年7月,被委任为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此后还担任过第五届主任。

  1926年,彭湃发表和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农民运动的专著《海丰农民运动》。瞿秋白评价该书“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本最有价值的著作”。

  1927年3月,中华全国农民协会成立,彭湃和毛泽东、方志敏等13人被选为执行委员,担负起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重任。

  8月1日,彭湃参加南昌起义,任前敌委员会委员。在“八七”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后随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

  办农会为农民做实事

  彭湃在发动农民参加农会时讲到,学生有学生会,工人有工会,农民也应该组织起来为自己谋利益。海丰农会成立后,农会切实关心群众的疾苦,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使农会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农民纷纷表示:“生当农会人,死当农会鬼。”

  当时海丰绝大部分教育经费抽诸农民,而农民却享受不到教育的权利,彭湃对此深恶痛绝。他把在早稻田大学学的政治经济学,运用到为贫民办教育上,成立农民学校,办起“农民教育”。农民教育即给农民以现实的教育:教农民记数、写信,会写食料及农具的名字。农会规定学生读书不用钱,学校经费由建立农民学校的乡村指定耕地作为学田,由学校向地主批耕,种子肥料由农会出钱,农具、牛力、人工则由入学学生的父兄合理负担。所收粮食除去田租外,其余的作为学校经费。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中总结:这方法实行后不到一个月,就“成立了十余所农民学校,夜校也有数间”,“与教育绝缘的农村儿童,有五百余人得入学校读书了。”

  海丰总农会还办起了农民医药房,由热心农运的西医生主持。凡农会会员,无论门诊出诊,凭会员证不收诊费,药费仅收一半,“余半价由农会和会外乐捐补充之。”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享有了看病不用钱的待遇。

  农会还组建了仲裁部,主要是做“和事佬”,免费为会员调解纠纷。于是,不管婚姻、命案等,远近农民一有争执,都愿到农会仲裁部要求解决。在农民看来,农会仲裁部是农民的法庭,农会则是农民的地方政府。

  农会还成立济丧会,为丧者办新式丧礼。旧时海丰有个恶习,白事大操大办,地主还趁机放债从中盘剥。济丧会“由会员自由参加,无论哪个会员的家属或自己死了,由各会员挪出两毫钱来济丧。”并为死者举行追悼会,参加者只参加悼念,不去死者家中吃喝。彭湃还特地写了一首歌谣在农民中宣传:“无道理,无道理,死了一个人,吃饱通乡里。太不该,太不该,地主来讨债,孝子哭哀哀!”

  1926年海丰县农会会员达25万之众,占全县总人口65%。这时的海陆丰农村真正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乡村间只有农会这一权力组织,海陆丰出现了政治清明、群众安居乐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气象,被当时的报刊誉为东方“小莫斯科”。

  创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1927年10月30日,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由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支持配合,海陆丰农民武装举行第三次起义,夺取了政权。11月8日,彭湃受派从香港回到海陆丰,筹建苏维埃政权。11月13日和18日,陆丰和海丰先后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告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建立。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马上着手进行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彭湃主持制定了《没收土地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最早的一个土地法规,苏维埃政权由此率先在海陆丰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土地革命。随后苏维埃政府公布《征兵条例》,颁发《妇女问题案》保护妇孺权益,并建立了“海陆丰劳动银行”,这个银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建设最早的银行,它发行的货币是红色政权通过自己的银行发行的第一种货币。

  海陆丰根据地成为共产党领导下较早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最早在海陆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道路。

  彭湃领导农民运动期间,海陆丰的共产党组织迅速发展,党员人数最多的1928年,海丰有1800人,陆丰有6000人。周恩来在中共六大的组织报告中提到,当时全国有党员16万余人,可见海陆丰党员数在全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陆丰县城和海丰县城相继于1928年2月29日和3月1日被敌占领,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屹立了近四个月后,撤往山区。1928年上半年,彭湃领导的农民武装加上徐向前带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部分兵力,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捍卫苏维埃政权,武装斗争一直坚持到1933年。

  1927年12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发表题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的长篇文章,对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给予高度评价。

  满门英烈后人继往开来

  受彭湃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感召,彭家的亲人们前赴后继走上革命征途,先后有六人为中国革命壮烈牺牲。彭湃的两个儿子,自小就是孤儿,靠人民群众的掩护帮助,吃着百家饭幸存了下来。其中彭士禄15岁时,几经艰难被周恩来接往延安,之后留学苏联,他是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83年他曾担任大亚湾核电站筹建的总指挥。彭湃的小儿子彭洪则当过海丰县县长,“文革”期间惨遭迫害致死。

  上世纪60年代,海丰突然掀起一股反彭湃的风浪,彭家四位亲人被害不幸身亡。曾为毛泽东主席接见过的彭湃母亲周凤,也被投入黑牢,遭受残酷折磨。

  对于彭家在“文革”中所遭受的冲击和迫害,彭湃的孙女、现任深圳报业集团监察室主任彭伊娜认为,彭家冤案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不应怨怨相报,否则永无了结。彭伊娜说故乡很多相识或不相识的人,给他们家情真意切的帮助,至今仍使她感激不已,她深深地感念海陆丰那一方土地和人民。

  彭伊娜对记者讲,彭湃留学日本时与爱妻相约,在中日两地遥望中秋月寄相思,诗意浪漫;他为理想赴死,给爱人的诀别信情深义重;他与周恩来等人的情谊,肝胆相照,义薄云天。彭伊娜说,那一代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人民的富强而出生入死的中华精英,并非了无情趣、只知斗争的一群人。彭湃才华横溢,他为传播革命道理给农民写的诗深入浅出,画的画活灵活现;他给农会设计的会旗、为倡导新式殡葬给其祖母设计的墓碑,风格时尚简约,至今看来仍然不俗,正如彭湃的同乡、民俗学家钟敬文所说:“如果不是革命的行动占去了他全部的时间,谁能断定他不成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呢?”

  谈起爷爷彭湃对彭家后人的影响,彭伊娜动情地说,彭湃从自身开始进行理想的实践,为了让农民翻身过上好日子,他进行艰苦卓绝的农民运动,直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彭湃为革命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特质遗传了下来,彭伊娜感言:“要说我们的家风,可能就是一种理想主义吧。”

  海陆丰这一方红土地

  从深圳开车出发,到深汕高速公路■门段,路旁的小山坡上矗立着徐向前元帅手书的“奔向海陆丰”5个红色大字,这提示着我们,海陆丰这一方红土地到了。

  海陆丰位于南海之滨,面临开放的海岸,它既不在崇山峻岭之间,也不是内陆边远地区,但为何海陆丰地区每每发生抗暴斗争,更诞生出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呢?这是党史和社会学研究领域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海陆丰民风强悍刚烈,人民勇于拼搏进取,有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以至于有“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一说。抗战时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被东江纵队从香港营救出来,转移到海丰,他称这里“颇多慕义之士”。

  现在海陆丰地区居住的约300万人口中,大部分是祖先由于灾荒、战乱等原因逐渐由中原向南迁移到福建,再从福建过来的“福佬”人,与其他民系比较,海陆丰区域并不大,“福佬”人人口也不多,然而海陆丰“福佬”人不但源远流长,而且日益繁荣昌盛,为世人所瞩目。

  就海陆丰人文精神而论,上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到海陆丰组织抗元,在海丰五坡岭被捕,文公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一直是海陆丰人世代相传的精神力量。文天祥在海陆丰的抗元活动,激发了当地人民炽热的政治情怀和抗争精神,影响了700年的海陆丰政治史。明代海陆丰人民配合前来抗倭的名将俞大猷,取得抗倭大捷,彻底肃清了盘踞东南沿海100多年的倭患。

  海陆丰的斗争组织以架构严密、团结著称。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海陆丰籍社团都有着这种组织严密、团结奋发的传统。

  海陆丰在海内外有较高知名度还在于海陆丰人才辈出,人文荟萃。曾任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的陈炯明,音乐家马思聪,著名学者钟敬文、杨成志等人就诞生在这里。

  在文学艺术方面,海陆丰是中原文化的沉淀地,其主要有戏剧和民间艺术,这里有全国仅有的古老稀有剧种正字戏、西秦戏和白字戏,这三个古老戏剧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均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还保留和流传着大量的民间艺术,诸如各种舞蹈音乐、滚地龙、英歌、泥塑、纸扎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强烈地表现出海陆丰人慎终追远的人文特征。

  彭湃希望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世界,他将理想投入实践的第一步,是先把自己由有产者变成无产者。彭湃烧田契在视土地为命根的农民眼里,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他的革命行动,迅速传遍海陆丰大地,农民一致承认彭湃是“真革命”。日后,彭湃走到哪里,都有大批农民众星捧月般地簇拥过来,称他是“彭菩萨”。

  陆丰市龙山中学——

  中国首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龙山中学位于陆丰市区龙山南麓,校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其前身是“龙山书院”,为清乾隆七年(1742年)陆丰知县陈冠世所创,建校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1906年,废科举时改为“龙山高等小学堂”,次年附设简师班,陆丰的师范教育由此开始。1924年改名“龙山中学”,龙山中学一直是陆丰最高学府,在各个历史时期,培养了一批批杰出人才。

  龙山中学富有光荣革命传统。1919年“五四”运动时,师生积极响应,在龙山召开陆丰首届学生代表大会,成立陆丰县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推行新文化运动。1927年11月13日,陆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山校园内召开,成立了陆丰县苏维埃政府,彭湃亲临作政治报告,龙山中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

(责任编辑:UN91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