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巡视员谢扬
当前,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非常关注长江中下游地区历史罕见的春夏旱涝灾害。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南方部分省市连日来遭遇一场持续的强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得到缓解,但旱灾急剧转变为洪涝灾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巡视员谢扬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的问题是久旱转大涝,这个是考验,可能会影响秋粮的生产。
旱涝灾害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请您分析一下当前我国总体的灾情。
谢扬:入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先后遭遇干旱,其中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等五省相继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影响了早稻生长发育和中稻适期栽种,棉花、蔬菜等旱地作物生长发育也受到较大影响。旱情还使渔业生产遭受重创,养殖生产受阻,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受到破坏。不过,近日来,中西部地区开始降雨,长江上游地区旱情已得到缓解,但中下游的问题更为严重,也就是说湖北、湖南等旱情较严重的省份在大规模降雨后还要做好防洪的准备。
中国经济时报:旱涝灾害对我国的粮食市场会带来哪些影响?
谢扬:在我看来,对小麦的影响不大,因为小麦主要集中在北方,现在已陆续进入收割期,干旱一点还有利于收割。主要就是早稻,因为整个四五月份是育秧期,这时候会产生干旱。但按照往年的经验,秧田一般受干旱影响较小,关键是看早期的薄膜覆盖是不是完好,再一个就是插秧期间,据往年经验,凡是有水田的地方都有池塘,多多少少都会蓄一定量的水。截至5月25日全国早稻栽插基本结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全国早稻种植面积885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60多万亩。所以从粮食角度来讲,即使受一点影响,影响也不会太大,一般到6月中旬都会有雨。
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呢?就是久旱转成大涝,这个是考验,可能会影响秋粮的生产。所以我觉得旱情对粮食的影响不大。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出现反常情况。可以发现,4月份,北方蔬菜价格下跌,南方没什么变化,本身南方蔬菜比较多样,因此即使出现点问题,也问题不大;5月上旬的问题也不大,但是5月下旬,价格就又上来了,包括蔬菜,因为蔬菜的需求量很大,我估计多多少少受点影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南方应付蔬菜涨价还不如北方,北方还有一些棚菜,到现在为止南方的气温都很高了,而且大部分都是露地菜,这就需要应付缺水问题。我判断,蔬菜价格将略有上涨,但是涨幅不大,因为4月份往回跌,现在往上升,总体上价格比去年高不了很多,因为进入蔬菜供应旺季了。
饲料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 中国经济时报:灾害对我国的物价将会带来多大的冲击呢?
谢扬:6月份公布的数字还在继续翘,但是我认为这种翘是延续4月份的结果,因为4月份的结果显示,物价的上涨与农产品无关,即使5月份有点翘也不是太大,不像去年,反常情况太厉害了。所以我估计很多人想往那上面挂钩,但是挂不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整个旱情对粮食、对农产品的波动的影响,现在还看不出来。只要夏粮丰收,只要价格还维持现在这种态势,我觉得旱情对整体影响不大。今年的一个反常情况就是,所有人都判断粮食价格上涨会比较大。粮食价格上涨最重要的是对饲料的影响,现在猪肉和鸡蛋的价格都在上涨,这个涨已经是去年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后续反应,但所有人预测今年的畜产品价格会继续上涨,这个预测从去年到现在已经证实了。这是值得担忧的。
从饲料的角度来讲,今年会有一个上涨幅度,因为畜牧行业是有周期的,一般是一年半到两年,这个周期到了,该上涨了。从上涨的角度来讲,对农民调整结构包括饲养规模等是有利的,不像去年、前年跌得厉害。这是一个恢复性上涨的态势。所以我的一个判断就是,饲料价格今年肯定要上涨,而事实上已经在涨,但是这个涨是有幅度的。还有人担心通货膨胀,下半年的通胀压力可能加大。干旱对粮食减产的影响,这些更多反映到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眼前还会延续4月份的形势。重要的是蔬菜,这个东西只要不强力上涨就不会影响大局。南方种蔬菜的条件比较好,随时可以转产。再加上中央与地方抓蔬菜的积极性比较高,菜篮子工程包括市长负责制,这些条件还可以。此外,全国流通还比较好。只要这两块稳住了,水果和蔬菜价格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关键在落实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严重的干旱,其症结究竟何在?
谢扬:我观察有四年了,秋旱连着春旱,个别地方到夏旱,的确比较频繁,这种频繁我觉得是一种天气反常的现象,包括2008年的冰雪霜冻。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出现旱情的同时,我们的寒冷地带在往南移。可以看到,今年碰巧没遇到春寒,2008年、2010年都是,这边旱那边就寒冷,这对于秋冬季节收获作物的生长影响极大。
寒南移了,这是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好在四年之中只出现一年,前几年,有冻的时候没出现旱,就怕两个碰到一起,只有一个出现,都有应对办法,如果又旱又寒就难办了。南方一直是水利投入的弱点,据我的调查,这几年国家都是上百万亩的灌区投入,南方几乎找不着这种项目,所以按流域治理的大型水利项目中几乎所有投资项目,南方都享受不了,南方提出的概念在哪?就是二十万亩以下的水利投资,可国家没有这么小的投资项目,所以按现在说法,导致现在工程性缺水。南方基本上就是渠塘,让星罗棋布的水塘有水,在需要种水稻时把水引下去就行了。我想能不能模仿我们西北地区搞的节水工程,将南方池塘、湖泊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小型水利设施改造的重点,将水在丰水季节存住,供干旱季节之用。所以工程性缺水是水利部提出的加强南方水利工程建设的概念,能否因地制宜落实是关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是提出全方位、大规模加强水利建设投入,这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但重点是在北方还是南方?南北方水利特点如何兼顾?今后南方应付抗旱可能是长期的。以前缺水好像是北方,现在也包括南方了。因此,不仅继续重视大型灌区的改造,也要重视十几万亩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特别是南方地区中小型灌区的治理改造问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中国经济时报:在应对干旱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谢扬:我们传统北方抗旱能力已经有了提高,现在需要总结的就是增加南方抗寒、抗旱的经验,特别是小型灌区,今年一号文件已经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框架性概念了,关键就是看怎么落实。(周子勋)
作者:周子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责任编辑:UN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