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调研劳务派遣制度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06月30日09:59
 

  近些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引发的社会矛盾剧增,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换取企业利润,牺牲社会公平正义,不可能持续下去。全国总工会关于劳动派遣的专项调研使得这一问题再次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刊记者/王全宝

  “调研成果论证会可能要延迟到下个月召开了。”6月20日,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法规处副处长关祥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3月初,全国总工会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开展劳务派遣专项调研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在5月20日前将调研报告报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并于6月召开由部分省市总工会及相关部门参加的调研成果论证会。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由劳务派遣制度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本次由工会系统主导的全国性调研,旨在摸清劳务派遣员工的生存现状。

  劳动纠纷频发

  “没办法,我上诉到法院了!”6月20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原业务代表黄灿辉在电话中显得很无奈。

  2010年1月8日,因不满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违法劳动派遣用工,黄灿辉被迫主动辞职。

  随后,黄灿辉将加多宝饮料公司和鹰潭蓝拓人力资源公司告上东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长安仲裁庭,向加多宝饮料公司追讨加班费损失与经济补偿共计3106元。

  因不服裁决结果,5月11日,黄灿辉又将上述两被告起诉到东莞市第二法院。

  据黄灿辉介绍,加多宝饮料公司的用人制度分三种:一种是正式员工;一种是劳务派遣员工;还有一种是经销商聘请的员工。三种员工的待遇区别在于,正式员工有社保、公积金;劳务派遣员工是在社保系数低的江西鹰潭缴纳社保金,但没公积金;经销商聘请的员工是经销商发工资,没有福利,受加多宝各办事处管理。

  从去年开始,加多宝饮料公司因劳务派遣引发的纠纷在全国发生多起。6月20日,加多宝饮料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证实:该公司取消劳务派遣制员工正在进行中。

  实际上,从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裁员事件频发,先是某电视台大规模清退“临时工”,达1800人之多;随后是华为的“集体辞职”事件;期间LG、沃尔玛等外企的裁员行为也引发争议。

  而由劳务派遣引发的纠纷这几年开始逐渐显现。今年3月,上海市黄浦区法院发布的《2010年度劳动争议诉讼情况白皮书》显示,劳务派遣、集体合同等特殊用工形式逐渐成为矛盾多发的源头。

  黄浦区法院2010年审结的78件劳务派遣类纠纷中,判决结案的有40件,其中,因用工单位退回劳动者引发的纠纷有24件,占判决总数的60%。可见,在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退回劳动者已成为纠纷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法院认为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存在进一步规范之处。

  2009年10月,广州市某啤酒企业的劳务工因劳动报酬补偿问题与劳务公司发生纠纷,其中有10多名劳务工更是穿着该企业的工作服,在海珠桥上演“跳桥秀”。

  曾参与《劳动合同法》制订的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周玉清认为,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的无序扩大甚至滥用,早已违背了《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用工的立法原意和宗旨。“劳务派遣本是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但如果无限制地滥用,就会侵害劳动者权益,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

  国企受关注

  媒体报道,今年2月,全国总工会已将完整的“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上报至全国人大法工委,建议修改《劳动合同法》中相关“劳务派遣”内容。该报告显示,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公有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都属于劳务派遣。

  两会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从现在劳务派遣用工的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同工不同酬和用工不规范。

  同时,尹蔚民也坦承,劳务派遣用工主要还是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比较多。

  早在200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检查《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就建议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今年3月,上海由劳动、工会、企联等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专项调研显示,近两三年来,从事劳务派遣的公司有近千家,使用劳务派遣的单位有4万多家,全市劳务派遣员工总数达到100万人,和2008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调查组认为,劳务派遣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些领域、一些单位、一些岗位劳务派遣员工比例过高;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出现了工资分配上的新“二元”结构;40%的劳务派遣员工没有参加工会。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但现实中,一些企业劳务派遣人员已于企业正式员工数量等同,甚至超过正式员工的数量。

  根据全总两次调研获得的结果,现在有的企业劳务派遣工的比例已经达到和传统的正式工的比例是1:1,有的甚至更严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部长郭稳才说。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倪小庭算了一笔账:1998年,我国央企在册职工有3000万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央企职工总数已锐减到1000万人。“表面上国企员工减少了,实际上背后是国企大量使用派遣工”。

  倪小庭进一步分析认为,1000万在册职工和3000万在册职工相比,如果企业为一个人一年少支出1万元工资,一年则少支出2000亿元,那么,这部分“少支出”的工资便成了企业的“利润”。这也是许多国有企业对劳务派遣工“情有独钟”的主要原因。

  在今年初上海召开的“两会”上,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回应政协委员建议时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利润很高,最后把社会矛盾的隐患都推到社会上去了,最后社会矛盾就加大了。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为代价,不能以扩大社会矛盾为代价,不能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是非改不可的!”

  早期从事劳务派遣行业的麦斯特人力资源公司总裁李妍菲认为,劳务派遣员工长期忍受着不平等待遇,如果任由这种状况长期存在下去,不及时对劳务派遣进行规范,就有可能以激烈的方式反作用于企业或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 ★

(责任编辑:付吉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