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 11建党90周年消息

陶然亭等见证革命历程 陈独秀故居格局未改(图)

来源:新京报
2011年07月01日01:59
昨日,居民孙先生在院内,该院是陈独秀故居。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昨日,居民孙先生在院内,该院是陈独秀故居。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昨日,年轻人正在北大红楼内参观展览,了解早期共产党人的活动经历。本报记者 杨杰 摄
昨日,年轻人正在北大红楼内参观展览,了解早期共产党人的活动经历。本报记者 杨杰 摄
昨日,北大红楼外,几位年轻学子正拍照留念。本报记者 杨杰 摄
昨日,北大红楼外,几位年轻学子正拍照留念。本报记者 杨杰 摄

  李大钊、陈独秀,中共早期领导人,他们均曾在北京生活工作。他们当年居住的地方,现在有的是民居,有的成为故居展览馆。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党早期秘密活动据点、北大红楼,均成为北京红色景点。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一一探访,展示一个跨越时空的红色地标。

  北大红楼

  毕业生拍照留念

  地点:北京五四大街29号

  历史:1919年5月4日,大游行从红楼北面大操场集合出发。

  红楼建成于1918年,是当时北大文科、校部和图书馆所在地。陈独秀是文科学长,李大钊是图书馆馆长。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说起五四运动,就不能不提北大红楼。1919年5月4日,大游行从红楼北面的大操场集合出发,由此成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红楼建成于1918年8月,是当时北大文科、校部和图书馆所在地。陈独秀是北大文科学长,李大钊是北大图书馆馆长,毛泽东也于1918年秋天来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目前,红楼一楼紧挨着楼梯的一间是陈独秀展厅。其中有一尊陈独秀先生的铜像,穿着西装,左手拿着一卷书,右手叉在腰间。在这个展览中,给蔡元培、陈独秀等设了专题陈列,复原了李大钊图书馆主任室和毛泽东工作过的阅览室等。

  新文化运动陈列专题展览的第一个展品就是“《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这是陈独秀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后更名为《新青年》并迁到北京。

  昨日,一位70多岁的北大毕业生,在红楼“新时代的先声”的展览现场参观。下午,三位大学生从背包里取出学士服,在红楼前互相拍照留念。本报记者 郭少峰 杜丁

  陈独秀故居格局多年未改

  地点:东城区北池子大街旁箭杆胡同20号

  历史:1917年,陈独秀住箭杆胡同,这里成为《新青年》编辑部。

  箭杆胡同位于故宫旁,约30米长,4米宽,胡同内只有一个四合院和一座公厕。就是在这个四合院里,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

  《狂人日记》在这里刊发

  1917年1月,陈独秀应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聘请,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从上海搬到北京,箭杆胡同9号(现名为箭杆胡同20号)就是他的住所和《新青年》编辑部。在这里,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出入频繁,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第一批白话文陆续发表在《新青年》上。

  石狮“守卫”四合院

  现在,两个不到一米高的石狮“守卫”着四合院。进入后,这里与普通四合院没有什么不同。现在的主人是孙志广家。陈独秀到北京后,孙志广的爷爷把东院租给陈独秀,自己到西院住。

  “北房三间是陈独秀的居所,书房、客厅、卧室,现在我和家人在这里居住。”这位71岁的老人说,“这里是一个二道门,门上当年挂着新青年杂志社的牌匾。”

  孙志广说,南房三间是《新青年》编辑部,当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此选稿发刊。现在这里也成了其他人家居住的地方。孙志广说,院内格局从陈独秀入住后至今没有改变。

  革命前辈后人曾到访

  “以前在东院和西院间有一个二道门,当年军警来抓陈独秀时,他就是从这个二道门离开的。”孙志广说,现在东院和西院已经分离,以前爷爷住的西院叫“妞妞房9号”,现在已经是智德西巷的另一座四合院。

  去年,陈独秀、李大钊的孙女曾一起来拜访,跟孙志广一聊就是三小时。离开时非常舍不得。本报记者 邢世伟
(责任编辑:UN01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