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从即日起,本刊特辟“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专稿”栏目,约请专家学者对讲话中的新观点、新提法、新概括,进行深入阐述、解读,敬请关注。
“三大成就”的概括“新”在何处
石仲泉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说“三件大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曾经讲过,这一次主要是进一步展开加以说明,那么“三大成就”则是这次讲话第一次作的明确概括。这个概括的“新”在何处呢?
第一,增加了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内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并作了分析,明确了它们的内涵。讲“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过去没有过的新观点。
第二,将“三大成就”作为90年的奋斗结果首次提出。十七大报告讲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讲的,即是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成就看待的。这次将其扩大和延伸为90年的伟大成就,并加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提出,这就升华到一个新的认识层面。当然,这个提升也不是简单地作为90年的成就来归纳,而是有“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这样的动态性表述词语,以凸显它的历史过程感。
第三,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地作了规范性表述。胡锦涛同志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那段话包含了三个内容:一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义;二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三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即五个“有利于”。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这样的概括在党的文献中也是第一次。
第四,将“三大成就”与高举旗帜一起作为我们党今后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四个主要内涵而首次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的“中国特色”有很多,但哪些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需要不断地加以明确。如果说讲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三个“中国特色”,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明确,那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是这次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的。它既为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第五,明确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回顾我们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的情况,首先肯定了取得的重大进展,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同时,讲话也没有回避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讲话强调,今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其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重申和深化了在十七大讲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方面要求:一是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二是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三是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是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这就澄清了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疑虑和模糊认识。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
为什么要高扬人民民主的旗帜
叶小文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民主?每临大事有静气,每逢大庆思民主。纪念建党90周年,当然要谈民主。革命时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所为者何?就是为了争得民主,或曰让人民当家作主。
共产党最有资格谈民主。连当年司徒雷登在离开中国时也承认,“整个来讲,不论是对中国的民众(特别是农民),或者是对国内国外的观察家,共产党都能给他们这样一种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于人民事业的,它真正希望促进中国的民主事业,希望中国在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获得一个真正独立而强有力的地位。”
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强调的首先是民主。毛泽东说,我们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就得靠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强调的还是民主。邓小平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我们的民主“更高”,是因为:我们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民主的制度保障。我们不仅重视选举民主,建立和完善有关投票、选举制度,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创造了协商民主,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协商民主的固定平台——各级人民政协组织,各党派、阶层、界别、民族、宗教的代表以及海内外华人代表,按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要求,通过政协组织参与政治协商。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是民主形式的创新。
我们的民主“更切实”,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仅是民主的问题,更是按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式实现民主的问题。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一度接受西方的民主模式,希望通过激进的改革,效仿西方。经过诸多曲折之后,那里的政治人物和民众都意识到,尽管民主政治值得追求,但如果民主不能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动乱,而政权也会处于低度合法性。那种导致社会动乱的“民主”最终害的是老百姓。前车之鉴,不可不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完备的法治建设与积极稳妥有序的民主建设紧密结合,为人民民主提供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社会基础。
我们的民主“更高、更切实”,还因为:民主建设与时俱进。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必须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党员队伍和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个“深刻”,四个“面对”,要求我们积极推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推进民主建设的历史;90年的脚步,踏响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步的节拍。
(作者为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
怎样提升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甄小英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就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保持和提升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抵御脱离群众最大危险的任务。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由小到大,以弱胜强,不断取得胜利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既没有权,也缺少钱,但我们拥有的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流血牺牲而赢得的民心。抗战时期,美国军事观察组来华考察后,得出一个结论:国民党占有着大片的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的人心。我们正是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得民心”的政治优势,才由占领大片的人心,转化为占有大片的土地,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也是由于充分发挥了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才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但是,这种政治优势是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不是与生俱来,也不能一劳永逸。它会随着长期执政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所产生的精神懈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工作中的失误尤其是消极腐败现象而磨损或流失。因此,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保持自己的政治优势,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优势。否则,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会逐步流失,流失到一定程度,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就可能会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如果不能防止政治优势的弱化、退化甚至异化,就有可能被人民抛弃。近二三十年来,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历史一再警示,任何政党,无论曾经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过多么大的牺牲和贡献,一旦丧失民心,都逃脱不了被人民抛弃的命运。这是一条铁律。
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执政60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过挫折,出现过失误,包括发生过“文革”那样严重的错误。但是,党自己纠正了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党的政治优势注入了时代的内容和新的活力。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由衷地信任、拥护和支持,是党群关系的主线、主流,也是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建更大辉煌的基础和底气。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对于长期执政的党来讲,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锦涛同志指出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面对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归结起来,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挑战。党肩负着艰巨的执政使命,“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二是来自党自身建设的挑战。建设好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实属不易,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全方位开放以及空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执政党的党员干部面临太多的诱惑和陷阱。要成功应对这两方面的挑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保障人民的权利。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实现工作中心下移,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解决好群众的困难和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要继续系统地、整体性地推进改革。既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创造条件,使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开手脚创造自己的新生活。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第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实现党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当前,特别要注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好肃清封建残余思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等问题。要把基层民主建设经验,基层党的领导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好做法,加以总结完善,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防止一些深受群众拥护的好做法,因领导干部的变化而“人走政息”,自生自灭。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新概括
李 捷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并作出科学概括。这是一大亮点,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十七大报告关于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论断的认识,是根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所作出的新概括。
讲话在继续重申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作了重申和进一步阐发,有针对性地做了释疑解惑的工作。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继续探索和进一步发展,作了科学阐述。讲话指出:毛泽东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二是重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理论成果,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曾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等分别作出过概括。在此基础上,“七一”重要讲话从以下三个方面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其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两个层次。人民代表大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其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的相互关系,讲话指出:它是一个制度体系,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整体协调,整体统筹,整体推进。
其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讲话提出“两个前提”和“五个有利于”。“两个前提”就是,要“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五个有利于”包括:“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四个考验”与“四个危险”
沈宝祥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七一”重要讲话中有一段话特别耐人寻味,促人深思:“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里提出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是向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这段铿然有声的语言,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
在9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取得了多次辉煌的胜利。在取得胜利之后,在大好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我们党避免陷入盲目性的重要条件。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指出了党面临的危险,党员面临的新考验,他告诫全党,要防止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特别要防止被糖衣炮弹击倒。1982年,在完成全面拨乱反正、初步打开改革开放局面,全党正在迎接党的十二大的时候,邓小平敏锐地指出,已经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在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又强调指出,党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前仍然有危险。
在取得胜利的时候,在大好形势下,指出面临的考验,看到存在的危险,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清醒。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们党坚持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因此,我们的奋斗决不会在某一阶段上停顿下来,决不会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就自满懈怠,也决不允许任何党组织和党员偏离以人为本。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武器,能够清醒观察分析形势,能够全面地观察分析自身,因而能够指出“四个考验”、“四个危险”。
在我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坚持立党为公,保持党的本色;二是如何提高能力,务求执政有效。概括地说就是:坚持立党为公,务求执政有效。解决好了这两个大问题,也就具有了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两个大问题,经受“四个考验”,化解“四个风险”呢?从党组织来说,要保持活力和清廉,这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理论创新和武装,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严肃党纪,等等。关键是要围绕发展人民民主和从严治党,推进党内各项制度改革。从共产党员来说,要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常讲共产党员的修养,常讲党性锻炼。如何经受“四个考验”,如何防止危险,这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最实际的修养,最实际的党性锻炼。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