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三省共同试点,浙江如何作为?

来源:《观察与思考》杂志
2011年07月11日15:36

  三省共同试点,浙江如何作为?

  —访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葛立成

  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

  潜力巨大

  观察记者:葛院长,据我所知,您是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浙江海洋经济的学者,当时主要关心什么问题?

  葛立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浙江陆域资源相对缺乏、陆域空间比较狭小的问题日益凸显。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大省,逐步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社科院就按照省领导的要求开展了海洋经济的专题调研。当时的着重点是研究海岛的开发问题,即浙江如何加快开发数量居全国首位的海洋岛屿,从而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岛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提高海岛居民生活水平,使他们共享通宵电、自来水、有线电视、九年义务教育、社区文化等。我们当时提出了“小岛迁,大岛建”的发展战略,主张将偏僻小岛的渔农居民向大岛作整体迁移,促进了要素的集聚、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享性的提升。

  观察记者:那么,您怎样评价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进程?

  葛立成:浙江拥有丰富的港、渔、景、涂、岛、能等海洋资源,海岸线特别是深水岸线、海洋岛屿特别是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近海渔场特别是其可捕捞量、海洋能源特别是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等,均居全国前列。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浙江的海洋经济已逐渐成为支撑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目前全省已形成了涵盖13类主要海洋产业的产业体系,海上运输、海水利用等海洋产业居全国首位,石化、船舶工业、滨海旅游等海洋产业居全国前列,海洋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8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0亿元,海洋经济占全省GDP比重由2006年的约11%提高到2010年的13%,海洋经济大省地位已基本确立。

  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是全省海洋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浙江已进一步明确了“一个中心、四个示范”的战略定位,即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空间布局和构筑“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的三大任务。这些规划和战略,再加上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石化工业以及海岸线、滩涂、小岛、海域等集中连片开发的政策举措,必将推动全省海洋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全盛的时代。

  当然,毋庸讳言,与同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粤、鲁两省相比,浙江2010年的海洋生产总值和人均海洋GDP,均居第三的位置。这表明,目前浙江的海洋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海洋经济的产业链较短,深加工产品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也表明,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空间很大、潜力很大,它不仅可以成为全省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而且可以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要在国际坐标系中

  寻找战略定位

  观察记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国际上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以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

  葛立成: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是世界各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随着陆域资源的日益紧缺,许多国家都将触角尽力向海洋延伸,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它们中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经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已达100个左右。日本于2003年制定了《新世纪日本海洋政策基本框架》,提出对海洋实施全面管理。美国于2004年出台了《21世纪海洋蓝图》,发布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海洋政策。

  近年数据显示,世界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约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近7%。现代海洋石油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海洋水产、海洋生物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娱乐休闲业、海洋服务和海洋新能源等,已经成为海洋经济的主要增长领域。

  浙江的海洋经济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一些先行国家或地区相比,尚存在不小差距。以国际海洋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为例:在海洋油气产业方面,东海大陆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主体部分在浙江海域,专家估计油气资源蕴藏量在60亿吨左右,现已探明油气田3处,含油气构造6处,可能含油气构造200余处,开发前景良好。但目前已经启动的仅有平湖油气田的开发,东海油气产业的整体培育,还任重而道远。在海洋旅游业方面,浙江拥有大量的海洋旅游资源,拥有不断扩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但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有非常大的空间。例如,浙江应当充分利用客源市场和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及早规划和发展游轮产业,布局和建设游轮母港,抢占新的竞争制高点。在海洋渔业方面,浙江正处于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由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的转变过程之中,现代海洋渔业、特别是远洋捕捞的规模、水平、技术和远洋基地建设等,都与发达国家或地区有不少差距。同样,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方面,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建港条件,近年港口建设和集疏运网络也发展得很快,“十一五”期间全省海运船舶运力已达1447万净载重吨,规模居全国首位。但是,从简单的货物装卸、堆存服务转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服务支撑系统等“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仍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要树立东海意识和远洋意识

  观察记者:刚才您提到我们靠近东海,但是海洋油气产业尚未形成实质性的突破,而我们的海洋渔业基本上也徘徊于沿海和近海。这是否折射出我们的海洋视野还不够开阔?

  葛立成: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海洋意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国际海洋法》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和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全面管理海洋新时代的开始。而由近海向远海延伸来谋划海洋经济的发展,来配置海洋发展的资源,已是大势所趋。

  在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三个试点省中,广东提出要启动和实施“南海战略”。该战略的主要构想:一是从最重要和最具备可行性的油气资源开发入手,把广东打造成南海渔业和油气等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参与主体。二是围绕南海综合开发,在沿海布局和建设深海油气、天然气水合物质勘探开发装备的生产基地,布局和建设沿海输气、输油管道等,把广东打造成南海开发的服务和后勤保障基地。三是依托广东乃至全国的深海研究力量,组织课题研究和项目攻关,把广东打造成南海开发的智力支撑基地。

  山东提出要以蓝色经济区为依托,打造“欧亚大通道”。主要构想包括:一是积极寻求环黄渤海经济圈国际合作的突破口,率先在物流、贸易、金融等方面开展中日韩之间的次区域合作,在山东半岛沿海形成以物流为主导的三国自由贸易区的雏形。二是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强与日韩等国的涉海产业合作,有效拓展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三是与日韩等国合作建设基础设施,推动大路网、大物流发展,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日韩通往欧亚最便捷的海陆连结通道。

  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而言,沿海、近海当然是主战场。但从宽视野、大时空来审视,却不能局限于此。因此,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既要着力于沿海,也要着眼于远海,既要有沿海意识,也要有远海意识,要及早谋划和制定浙江面向太平洋的“东海战略”。东海开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应全方位地考虑对接、主动参与,使之成为东海开发的物资供应和补给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工基地,研发和后勤保障基地,产品的推广运销基地,资金筹措和技术人才储备基地等,这样才能拓展全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更大空间。

  要强化大项目带动

  和创新体制机制

  观察记者:当前,三个试点省都在积极谋划未来海洋经济的提速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推进方法上,粤鲁两省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吗?

  葛立成:粤鲁两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均注重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与支撑作用,将产业发展目标具体落实到大型项目、龙头企业和合适的空间上。如广东总投资690亿元的湛江钢铁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的中国-科威特合资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中国-委内瑞拉合资南海石化项目,年产值预计超千亿元的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等。山东继今年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恳谈会后,进一步加大了项目推介力度,省政府已与12家银行总行和6家保险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沿海市县与相关企业签约投资项目23个,投资额在20亿元以上,总投资额达2549亿元。这些涉海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将有力地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并形成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粤鲁两省还将分别在港澳地区和日韩等国开展海洋经济建设项目推荐活动,集中落实一批涉海产业的大项目。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我省借鉴的。近期,国内最大炼化项目登陆浙江台州,该项目总投资1740亿元,能带动10万岗位,对海洋相关产业的带动性也十分明显。

  观察记者:在您看来,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特别是建设舟山群岛新区,最亟待突破的关口是什么?

  葛立成:海洋开发是一种集成开发,有赖于港口、产业、油气、滩涂、海岛、资金、人才等多种资源和要素,而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资源。如果没有一大批海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科技、复合型、稀缺型的人才,那么无论是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是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与此相关,有效组合和配置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来发展海洋经济,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体制机制的保障。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我省已调整了领导机构,设立了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人员编制和主要职责。但在建立跨行政区划的协调联动体制机制方面(如宁波、舟山之间),在海域制度安排与陆域制度安排的衔接方面(如海域使用证与土地使用证的对接管理、陆源污染与海洋直接污染的对接管理),在激发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开发建设的活力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锐意创新并取得成效。

(责任编辑:刘芬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