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西藏人家 > 11西藏60年消息

武警交通一总队建设西藏第一条高速公路纪事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7月19日13:45
  新华网拉萨7月19日电(记者文涛)2011年7月17日,注定将载入西藏交通建设史。这一天,西藏第一条高速公路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正式竣工通车。

  全长38公里的机场高速,是西藏公路建设里程碑式的新开始,也是属于中国筑路军人用智慧镌刻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荣耀。“能够亲手在"世界屋脊"建设西藏首条高速公路,再一次刷新共和国的交通版图,这是何等的豪迈与荣光。”修建这条道路的武警交通一总队的官兵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2009年10月,受领任务伊始,武警交通一总队总队长张继锁在开工动员会上慷慨陈词:“摆在部队面前的是一项"硬骨头"任务,也是检验官兵忠实履行使命、争做忠诚卫士决心和行动的试金石,必须坚定敢打必胜、勇打头阵的信念,打造一流精品工程,请党和人民放心。”

  部队迅速从西南片区高速公路建设主战场集中优势兵力、集结精良装备,第一时间投入施工,举全部队之力打好这场攻坚战。

  施工任务交给了擅长“啃硬骨头”的武警交通一总队三支队。开工后,三支队支队长田亚军、政委石明每天都要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要求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的建设理念,全力备战。

  机场高速沿线位于拉萨河腹地,极端天气较多,年实际有效施工期只有9个月。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质量标准高,建设者始终对每一个施工环节、每一项技术要求都严格把关。采用“倒排工期、合理布局、平行推进、交叉作业”,与时间赛跑,与高寒缺氧抗争。这种近乎残酷的高强度作业方式,确保了工程的整体推进。

  2010年12月底,高原气温接近冰点,空气中弥漫着彻骨严寒。根据施工部署,必须赶在严冬前将所有桥墩基础浇筑完毕。突击队官兵们兵分三路,实行紧急围堰。

  围堰过程中,湍急的河流将倾倒的沙石料冲得荡然无存,工程负责人大吼一声:“同志们,上沙袋!”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年轻官兵背起沙袋飞奔,快速采用“丁字坝”围堰,用钢筋铅丝笼做骨架支撑,筑起了一道道冲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抢运过程中,尖利的冰块划破了官兵们的迷彩服和身体,可谁都没有退却。

  承台是机场高速才纳大桥施工的关键,由于承台基坑渗水量大,坑壁不稳,基坑深度最深达13米,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无法进行,严重制约着全盘施工。总工程师赵红军带领大伙采取钢板桩、钢套箱等技术革新手段,将沙袋在基坑周围砌成挡墙,减少渗水,避免坍塌。

  在高海拔条件下,冬季混凝土施工一直困扰着官兵。赵红军会同技术骨干通过采用锅炉蒸气养生、薄膜养生等防冻保温措施,形成封闭热循环的保温层,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

  2011年4月,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机场高速公路看望武警交通官兵时,紧紧握着官兵布满血口的双手,深情地说:“机场高速是西藏的"区门第一路",武警交通官兵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出色完成阶段性建设重任,是西藏交通战线上的主力军!”

  在崭新、平坦的高速路上,快速行驶的车辆络绎不绝。这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背后,是武警筑路官兵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

  作者:文涛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