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一个32岁的普通男人。如果顺利的话,三个月后他将当上爸爸。然而这一切却被现实击个粉碎。在此次温州动车事故中,他失去了五位亲人,其中就有他的妻子及未出世的孩子。面对媒体,他无奈而又悲愤:“事都出了,大家都没有办法,但救援不力,需要政府给我一个解释。”
需要一个解释的何止是一个杨锋?
已经披露的报道表明,此次事故并非单纯的天气原因,背后的人为因素尚需调查厘清。铁道部在事故起因上业已存在难辞其咎的责任,然而在接下来的救援行动中依旧没有汲取教训,一错再错。指挥僵化、救援迟滞、草草收场造就了本不该发生的“奇迹”。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尽早恢复通车?按照德日等国的惯例,在没彻底查明原因前是不可能恢复通车的,铁道部的这一决定,才真正称得上是个“奇迹”!
事故发生以后,当地政府和民众竭尽全力展开救助。在微博上,来自全国的对遇难者的悼念和家属的声援,持续地进行中。对往生者的敬意和家属的同情,是人之常情;面对灾难,悲天悯人、推己及人更是做人的道德底线。而就是这一点最基本的情感,在铁道部官员那里却是付之阙如的。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军在发布会上的种种怪论,到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没有出席新闻发布会,从铁道部网站的一片“和谐”,到7月24日《人民铁道》报头版对事故的不着一墨,处处都写着“冷漠”二字。这,才是酿成“奇迹”的根源。
昨天是公布死难者名单的日子,亦是出台赔偿政策的日子,并签下了第一份赔偿协议。如果可以选择,在亲人与高额赔偿之间,谁都会选择前者。在这个举国悲恸的关口,铁道部似乎又误读了人之常情,以为只要赔偿到位即可“摆平”家属,就可以是杨峰们需要的那个解释。
杨峰们需要的何止是一个解释?
经温州动车事故一役,铁道部已经完全透支了公信力,以现有境况让国人信任铁道部、高铁、动车已属一厢情愿。就此次事件所持续发酵的效应看,已非铁道部一个部委所能承担。政府整体公信力在此间的消耗与透支,亦是不争的事实。此时此刻,面对家属的悲愤、汹涌的民意,铁道部只有回归到尊重生命、敬畏民意的原点,真正拿出自省自律的诚意和决心,所有的道歉和赔偿才不会流于空洞的应对;与此同时,更高层面只有雷厉风行地展开公开透明的调查和问责,才能挽救公信力的危机,重建人民的信任和谦和。
请给杨峰们一个迟到的尊重,发自内心,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