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英国伦敦骚乱趋于平息 > 伦敦骚乱评论

英“绅士之都”骚乱引深思 暴露社会病态及脆弱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8月14日09:46
  中新网8月14日电 英国多个城市连日来发生骚乱,因打砸抢烧被捕者达上千人,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撰文称,骚乱暴露出英国这个多元移民社会在长期面对经济不振、前景不明时所积压的种种深层裂痕。让人关注的是,参与掠抢的不光是所谓被边缘化的社会底层,也包括白人和中产阶级。报道指,这不是一场为夺取面包而发生的“革命”。英国这个“绅士之都”,生病了么?

  “绅士之都”爆发骚乱

  报道称,英国这段时间内忧外患不断,加上削减公共服务和教育经费等一系列不受欢迎的措施,导致士气低落,不断有学生和工作人士上街示威,这一个星期来的骚乱、掠夺和烧戮更如水破沸点,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推向高潮。虽然骚乱只局限在英格兰的几个城市如伦敦、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但其涉及的人数之多、性质之恶劣、暴徒态度之嚣张,让人不敢相信这竟发生在“有绅士风度、文明有礼”的国际都会。

  据报道,伦敦一些拘留所人满为患,处理小型案件的各社区推事庭不胜负荷,甚至要通宵开庭。讽刺的是,政府去年才宣布因财政不济要关闭英格兰和威尔士的93个推事庭。

  事件的导火线发生在8月4日晚上,警方在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开枪打死一名29岁黑人,警方称此人拒捕还开枪袭警,独立警方投诉委员会随后介入调查。事件发生后,当地一些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一场和平示威迅速升级为暴动,暴民开始烧警车和商店。接下来,包括伯明翰、利物浦和布里斯托等城市也发生骚乱。

  至今备受媒体关注的事件包括:3名伯明翰的伊斯兰教年轻人因在当地时间周三清晨保护社区里的油站和商店时,被暴徒开车撞死,肇事者逃匿。其中一名年轻人的父亲当场为儿子施以心肺复苏术但无效。他后来在记者会上痛心呼吁各族群不要以怨报怨,以免引发种族危机。至今已有4人因此被捕,其中最小的才16岁。

  警方承认在事件初始判断错误,以为是一般的骚乱,没有采取足够应对。但随后,警方加强了戒备,派出1.6万警力在伦敦巡逻。报道指,此举果然奏效,之后伦敦地区就没有再发生严重的掠夺事件。警方还把嫌疑犯的照片公布在媒体上,希望家长或认识的人举报他们。

  暴徒盯上大型商店

  正在休假的英国议会11日紧急复会一天,首相卡梅伦言辞强硬地谴责暴徒的丑恶行径,并加强警方的执法权限,包括有权实施宵禁、使用水枪、橡皮子弹、要求人们脱下遮住面部的面罩、面具及在必要时封锁社交网站等,但具体要如何封锁无所不在的新媒体,让人感到好奇。这些网站在这次暴乱中被人用来组织掠夺行程。一名南伦敦的外卖中餐馆员工小李(22岁)告诉记者,掠夺事件最严重的星期一晚上,她的朋友在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上看到有人打算晚上到这带抢商店后提醒她要小心,结果附近的超市果真被抢。但她说,自己的餐馆并未受影响。

  她说,暴徒的目标是大超市、大连锁店,比如附近的特易购(Tesco)、廉价店Argos和电器店Currys。她说:“他们也知道这些店里才有值钱的,而且也不是针对外来人员的,比较多是不满政府。”

  报道指,特易购店家把原本20~30米长的玻璃外墙用厚木板封死,并在木板上贴上很多告示,说“这间店晚上不留现金或值钱的商品”。一名职员说,他们的确是晚上把值钱的货物搬到仓库去。他也说,9日晚上,有人砸破窗户偷了些东西,虽损失不大,但是店家还是要以防万一。记者看到,购物的人潮并不多,没有出现囤货的现象。

  英国社会陷“病态” 白人中产阶级加入骚乱

  报道分析称,骚乱事件虽然正逐渐平息,但它却像“X光”一样,暴露出英国这个多元移民社会在长期面对经济不振、前景不明时所产生的种种积累起来的深层裂痕,但让人费解的是,参与掠抢的并不只是所谓被边缘化的社会底层,也包括白人和中产阶级,而且他们中许多人相当年幼,最小的一男一女只有11岁。

  据悉,英国的电视新闻中不断播出这些青少年中的有些人步入法庭时,一副吊儿郎当、毫不在乎的神情,还有的在镜头前豪言:“这是至今最好的示威!”

  首相卡梅伦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社会中的某些人群不仅是破裂,而且老实说,是病态!这部分人完全不负责任,他们觉得世界欠他们的。”

  他也说:“看到那些年轻人在街上打砸抢掠,还面带笑容,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管教不周、缺乏教养、没有道德的行为,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

  报道认为,这番描述不但不是卡梅伦对自己国家的憧憬,更是对他几个月前提出的“大社会、小政府”愿景的一记棒喝。卡梅伦鼓励人们对社区和国家负起更多责任,自动自发地改善生活,当时就被诟病是为接连裁减慈善和社会团体的资金而“找台阶下”。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以《我们的病态社会》(Our Sick Society)的大标题作为封面,重点报道了原本属于该“主流人群”的暴徒,他们中,有的是小学助理老师,有的家住洋房、A水准考四科A*的富家女。报道指出,他们中很多都是白人,而且都有工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难怪卡梅伦要把矛头指向教养和道德缺失,但一向直言的英国媒体并不买账,他们认为首相把矛盾引往社会道德和家庭层面,无非是要去政治化,回避政府的失职。暴徒中很多的确来自社会底层的事实是无法回避的。

  一名11年前从尼日利亚移民到英国的大学生告诉记者,政府把开支东裁西减,关闭图书馆和游泳池,这些人失去饭碗不说,也确实闲得慌,只好借机泄愤。

  年轻人借暴动泄愤

  英国广播公司(BBC)针对56名被告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是29岁以下的年轻人。英国的青年(18-24岁)失业人数逼近百万,16-17岁少年失业人数也近22万人,都比90年代高出许多。

  讽刺的是,这个每年吸引大量国际学生的留学大国,却似乎教不好自己的年轻人,一名在保守党 大会上揭露英国教育问题的前教师在博客上说,英国有17%的15岁少年属于功能性文盲,他们无法辨别对错。再加上原本就穷,所以专抢名牌体育服装店以满足虚荣心。

  英国广播公司列举出造成暴乱的十大原因: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社会排斥、单亲家庭缺少父亲作榜样、裁减开支、警力薄弱、种族歧视、流行文化助长暴力、消费主义、机会主义和社交网站,其中很多属于间接因素,学者认为,政府执政方式才是直接诱因,值得深刻反省。

  赤字创二战以来最高纪录 削减公共开支暴露体制脆弱性

  政治与公共政策学家邓利维(Patrick Dunleavy)撰文说,这次骚乱凸显英国作为一个国家的脆弱性,他分析称,自1997年以来首次拿回执政权的保守党政府,在跟之前工党政府处理经济危机不当的对比下自我感觉良好,有些傲气十足,而且他们一直认为管理政府并不难,不需要太多人力,因此在施政过程中显得散漫,甚至轻率。

  自去年联合政府上台后,英国迅速出台了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的紧急预算案,拟在2015年之前实施削减1130亿英镑巨额的公共开支,并通过增加税收实现财政平衡。

  英国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截至去年3月的上一财年,英国政府财政赤字已高达1454亿英镑,创下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高纪录。

  邓利维说,政府冻结公务员两年不加薪,但没意识到他们也需要拉拢这些人替他们办事,他们减少警方的经费,又把学费调高两倍,在面对种种批评时,还是认为这些特别利益可以被牺牲。

  他指出,管理者需要得到被管理者的同意,在一个靠极少经费运作的行政体系中,一旦出现差错,就会暴露出体制的脆弱性。在这样的社会当中,各方脆弱地维系着运转,更需要公共服务人员勇于付出。因此,政府需要重新启动公务人员薪金的磋商,并认真聆听群众的声音,改善公共服务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报道称,看来,虽然卡梅伦“大社会、小政府”的倡议听起来虽然有吸引力,但政府要真的从中剥离开来,就如“病去如抽丝”一样,不是立竿见影能办到的。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