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

性教育列入“必修课” 纽约多数华裔家长表认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8月18日10:38
  中新网8月18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纽约市教育局日前宣布,为减少青少年怀孕及感染性病、艾滋病毒情况,明年春季起,纽约市公校生将强制修习性教育课程,接受教育的学生最低年龄为11岁,六、七年级生将学习基础性教育,到九或十年级将再修习相关性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开始性活动的适当年龄、保险套的正确使用、以及如何对不受欢迎的性行为进行反抗。

  将性教育列为必修课程,是彭博政府改善非洲裔和西语裔学生生活状况的举措之一。联邦疾病防治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纽约市41%的青少年承认在9年级时就有过性行为,而58%的人称在12年级时有过性行为。此外,根据市府的统计数字,纽约市非裔和西裔学生的教育和就业问题严重,而且这两个族裔的少女更容易意外怀孕。由于一些保守团体和教育委员会成员反对,纽约市上世纪80年代批准的性教育必修课程遭到驳回。不过纽约州1987年规定从幼儿园到12年级必须教授的艾滋病课程却得以持续至今。

  这则消息一出,在纽约市顿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绝大部分亚裔民众对此都持支持态度,华裔对此政策反应更为积极,大多数华裔家长和学生都表示,这项政策有利于青少年尽早了解性知识,不至于因胡里胡涂发生性关系而感染疾病。

  Katherine Ou和Jo Hyun Kim是韩裔美人,她们都是史岱文森高中即将升入十年级的学生,对于这项新政策表示赞成,认为应该及早开设性教育的必修课,让中学生对于性有更全面的认识;她们认为,学校的性教育还不够开放和普及,Katherine Ou说,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及时的指导。

  华裔家长的态度则更为积极。来自福建的李先生和杨(Yong,音译)先生均表示,时至今日,性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还是禁忌,华人父母在家里一般不会和孩子讨论性的知识,因此学校的性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提到性教育课定为必修课的好处,杨先生说:“最起码,知道了这方面的知识,比较不会乱搞。”

  林先生表示,他的大女儿八岁了,就读三年级,对于是否给孩子性教育问题,他与太太处于“两难境地”;若不教育,担心女儿身体已经开始发育,似乎开始有性别的界限;而若过多教育,又怕孩子早熟;他们也担心小孩看太多连续剧、偶像剧,而影响正常的成长;林先生表示,学校将于四年级开始设立有关课程,若是选修课还可以与老师先沟通,若变成必修课,就是强制每一个小孩都要接触这个话题,有利有弊。林先生并与太太认真讨论此事,认为应带着女儿去看家庭医生,讨论何时开始性教育为宜。

  而来自香港的Lan女士态度更为积极,她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很多中学生已经很了解性方面的知识,“从中学开始将性教育设为必修课,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要开就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教育”。这一观点得到了来自广州的林慧卿的赞成,她介绍广州对于性教育较为开放,一些学校从初中起就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自己的儿子正在读高一,之前也会问她性方面的问题,让她觉得难以回答。林女士觉得,性教育课程开设的对象以“高一的学生最为适宜,不过初中生也没关系,毕竟这方面涉及得太少。”

  法拉盛儿科医师王耀明认为,“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发育程度的小孩,介绍适合的性教育内容,是一件好事”,王耀明表示,从初中开始学习性教育年龄合适,内容要由浅入深。学校设置课程可令学生系统、正确的学习,比完全交给家长去解释效果好,大多数家长不懂教授子女性知识的方法,尤其是华人家长,一般对于此事更难启齿;况且现在的小孩可以从网络获取各种数据,与其让他们自己去搜寻,不如提供正确的知识给他们。

  而一些华裔家长对此则持较为审慎的态度。家住法拉盛的韩先生说,性教育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对什么群体开设,“不能对初中生开设这样的课程,至少也要等到16岁以上。”

  华人家长会会长朱宝玲表示,她并非一味赞成或反对,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以何种方式开设性教育课程。台湾早些时候也开过艾滋病和节育方面的课程,很多家长认为太过头,后来一些学校只在低年级开设生理健康的课程。朱宝玲认为,性教育课程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知道身体各方面的调节,要循序渐进,孩子在11、12岁时先接触一些生理卫生的知识,到了高中时再接受性教育比较合适,同时加强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她尤其不赞成将同性恋的内容直接纳入中学生性教育的体系,称虽然纽约已经批准同性婚姻,但她认为向学生宣传同性恋的知识,会让他们产生对于“两个爸爸、两个妈妈”的现象产生困扰,从而有可能向同性恋方向发展,“父母、学校都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

  不过,在多数人叫好的同时,也有部分家长对此持反对态度。Sophia Kopechessi曾是一位舞蹈教练,她不赞成在中学开设性教育课程,认为很多老师并不能胜任性教育的工作。Kopechessi认为,性教育不能在类似学校的公共场所进行,那样没有针对性,不容易让学生认同接受,且会涉及个人隐私,“性教育应该一对一地进行,最好是父母中的一人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者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找一位合格的专家进行咨询”。她认为,学校的性教育会有可能导致性泛滥。(杨迅、郭文韵)

  作者:杨迅 郭文韵
(责任编辑:UN0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