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研究院 朱梓烨I执笔 |
“5000吨剧毒铬渣来了,羊死了,猪死了,水也不能喝了。”这里是云南曲靖。剧毒离珠江源头仅一墙之隔,22年来,它们在此安之若素,越堆越高。
感谢曲靖死去的第一只羊,它也许挽救了珠江沿岸亿万百姓的生命。不过,如果相关政府部门科学规划、加强监管,我们本来无需这样的牺牲品。
看得见的浓烟滚滚,看不见的剧毒围城。还有多少有剧毒污染风险的化工厂就在我们身边?
步步紧逼的重金属污染 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1989年投产后一直将产生的大量废料铬渣堆放在珠江源头南盘江边的厂区内,最多时达28.84万吨。曲靖市政府新闻办8月16日通报称,将对涉事公司现存的14.8万吨铬渣,按照国家环保要求重新选址搬迁并作无害化处理。
铬这个生僻字,也许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它和铅、汞、镉、类金属砷一起,已被《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列为重点综治对象。
铬遇水后产生剧毒物质六价铬,可对水土造成严重污染,通过消化、呼吸道、皮服及黏膜侵入人体,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更可能致癌。截至8月15日,云南曲靖事故致77只牲畜死亡,铬渣堆放点附近已出现癌症村,11人已经去世。
其他几种重金属中,铅可污染空气和水,致铅中毒;镉中毒使人体的肺和肾产生病变;汞中毒常发生在生产活动中,导致神经异常、震颤等症状;而砷就是我们常说的砒霜。
“水俣之祸”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了《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其中显示,截至文件出台之时,包括河南、天津、重庆等在内的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产生铬渣600万吨,其中只有200万吨得到处理,其余400万吨铬渣处于堆放状态。
然而,方案没能治住超标,不仅是铬,各大重金属污染已是屡禁不止。
2009 年至今,我国已连续发生30 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血铅超标事件”将重污染事件推到浪口风尖,重金属防治工作刻不容缓。2009 年环保部接报的12 起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035 人血铅超标,182 人镉超标,引发32 起群体事件。
中国科学院数据显示,目前重金属至少污染中国10%耕地,其中,受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约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国家环保部门组织的《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调查显示,珠三角部分城市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
上世纪50年代,日本九州岛水俣镇居民长期食用含汞产品,出现口齿不清、神经失常的水俣病。这不是中国想看到的,但在经济发展中,各地难免又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 年,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要比2007 年削减15%。要实现这个目标,只制定规划远远不够,环评、监管、执法、问责等制度不跟上,“水俣之祸”终难避免。
(责任编辑:UN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