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良 陶杏芳
当王涛决定把在深圳的制造工厂转移到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时,他还做了一个无奈的决定缩小产能。
“实业难做。不如抽出部分资金去做其他的投资。”虽然以往年销售额可以过亿元,但在利润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专做手机配件的王涛把腾挪出来的资金一部分投资在武汉买了房产,一部分拆借给同行获取高额利息。
事实上,在珠三角、长三角乃至东南沿海地带,王涛并不形单影只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生存维艰,另一方面则是民间借贷兴起。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民企寻求“体制外融资”过程中,民间借贷风生水起,但也险象环生。
受访专家更是警告,在“资本为王”以及“中国制造”竞争力下降的背景下,要警惕实业可能遭遇的危机。
实业危机?
中国加工制造业正受煎熬。
“我们前不久对全国的电子业做了调研,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不断攀高,特别是人民币汇率上涨快导致的出口价格高,正让中国的加工制造业逐渐丧失竞争力。”6日,在出席由环球资源首次在深圳举办的“环球电子产品及零件采购交易会”现场,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宁向本报如此表示。
“我国中小企业当前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难’、‘十分严峻的用工荒’和‘全方位进入高成本时代’等三大困境。”辜胜阻说,民建中央从2008年开始,每年选择150到20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研发现,2008年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是缺乏订单,2010年是复苏的过程中的用工荒,今年则是“多种因素叠加,互相交织”。
“今年的情况更为严重,特别是融资。”王涛表示,资金链一旦断裂,对企业的影响是致命性的。
与此同时,部分在股市融资了的上市公司也并没有在实业深耕,而是放在了放贷赚取利息上。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有关上市公司发布委托贷款的公告共117份,涉及64家上市公司,其中,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有35家,一共发放169.35亿元,同比增长38.2%。
逐利的诱惑
近日在厦门举行的“2011·两岸三地金融高峰论坛”期间,一位担保公司负责人向本报表示,资本的趋利性正让许多中小企业退出实体经济,奔向民间信贷赚取利息。
李芝在广州拥有3家餐厅,经营数年且生意相当红火。今年上半年,李芝把3家餐厅承包出去,自己只保留部分股权,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刚刚注册成功的担保公司。
“做餐饮太累,赚钱太慢!”李芝称,他非常看好担保业的赢利空间,这缘于他去年的贷款经历。
因为投资某个矿产项目,去年9月份李芝急需1000万资金。由于银行贷款审批难放贷慢,在朋友的指引下,他转向担保公司求助。
他用珠江新城的一套豪宅和3家饭店作为抵押物,向担保公司贷款1000万。7天后,1000万资金如期打到了他的账户,月息8%。3个月后,他连本带利还上1240万。
已过不惑之年的李芝决定“二次创业”,在担保市场分一杯羹。
“钱生钱”看似赚钱快,但高风险也让很多实业主裹足不前。
据记者调查广深两地多家担保公司获悉,近来民间借贷利率已普遍涨至
月息6%到8%,换算成年息高达72%-96%,个别民间借贷公司年息上探到120%。而当前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约为6.65%,民间借贷利率最高已达银行贷款利率的14倍。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之下,担保公司想尽一切办法以较低成本从银行低息获取贷款,再高息转手套取利息利润。
30多岁的任阳在深圳经营一家节能家电公司,拥有三四百名员工和20000平方米的大型生产厂房。公司每年的销售总额超过了1个亿,但利润只有几百万。
然而,有担保公司多次上门试图说服任阳,在他们看来,任阳的公司信誉良好,而且财务的基本面非常漂亮,他们可以用这个公司“壳”从银行申请到更多的贷款。同时,担保公司也给任阳开出了足以让他心动的价格只要他愿意合作,银行成功贷款后可以拿到10%的“手续费”。
如此高额的“手续费”几乎等同于他企业一年的利润。
“诱惑很大,但我还没有做好进入资本市场的准备,没有安全感。”任阳表示。
隐忧
事实上,随着福建南平建阳市“传销式”高利贷窝案以及今年各地高利转贷案件频发,民间借贷警钟已经敲响。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近日在甘肃强调,要密切关注民间借贷状况,当前要严打非法金融活动,重点是社会非法集资和市场金融传销等。
但知情人士透露,在资本逐利的特性下,越来越多的公司挂着担保公司的牌子不做担保业务,转而从事着高风险投资、高息借贷甚至非法集资。这种担保的“异化”现象在业界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
其实,担保公司在规避法律风险方面也想了不少点子。
根据央行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倍以上,则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
“我们借款给客户时,签署两份合同,一份合同把利息水平做在同期基准利率4倍之内,剩余的利息我们再签一份咨询费的合同。总之,公司会通过各种手段规避法律上定义的高利贷。”一位担保业内人士透露。
“更有甚者,直接签订借款合同,借款总额就包括了利息在内。”上述担保人士还透露,由于在现时法律体制下,担保公司只能融资而不能参与投资和放贷,一批由担保公司实际控制的投资公司和典当行应运而生,他们肩负着衔接担保公司的上下游链条。
(应被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部分人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