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911”十周年 > “911”十周年消息

911改变美国人生活 公民隐私权向反恐让步(图)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1年09月11日02:43
反恐仍在继续,但美国人更关心“钱”途
反恐仍在继续,但美国人更关心“钱”途

  随着“9·11”事件渐渐进入历史课本,美国人已经开始向前看。燃烧的双子塔、托拉博拉山脉下的战争、巴格达的战火……都将成为一幅幅照片,被人们牢记但却不再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9·11”事件是美国之痛,也是世界之痛。展望未来,反恐道路仍然崎岖,全球反恐合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大堆新的问题继续困扰着美国人。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及随后的经济不景气已经对美国人造成了更加直接的影响,而不再是恐怖袭击。2012年的总统大选也不再着力于当年提出的“全球反恐”,而是更关注于失业、支出飙升和债务上限。

  两场战争让美国尽显疲态

  美国单边主义走向尽头

  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跨国威胁和政治风险专家奈杰尔·英克斯特:从短期来看,“9·11”事件的影响十分重大而显著,它决定了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整体方向。从长期来看,“9·11”事件可以被视为的一个征兆。而它比许多人预想的要来得快。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副总裁马丁·因迪克:“9·11”事件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基地”组织成功地挑起两场地面战争,有目的地将唯一的超级大国拖入其中。美国在“9·11”事件之后的反应令它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复杂化、使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得以扩大,而美国自己却付出了高昂的鲜血和金钱代价。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这是“基地”组织在发动“9·11”袭击时所无法想象的。

  战争和衰退拖垮美国经济

  2001年,美国经济向好,财政盈余。十年后的今天,美国经济增长迟滞,重债缠身。谈到当前财政窘境的成因,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简要概括是:两场战争和一次衰退。“9·11”引发的反恐行动直接拖累了美国财政健康。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丹尼尔·比曼说,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劳民伤财,不仅付出6200名美军士兵的生命代价,更付出约1万亿美元的战争成本。

  此外据媒体报道,十年来美国反恐开支每年达750亿美元。用这笔资金,美国建起了先进的通讯系统,更新了紧急医疗救护设备,安装了监护摄影机和防弹墙,在机场部署了可发现爆炸物的扫描仪等。许多人批评说,如果在癌症研究和汽车安全方面也投入数百亿美元,或许将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美国民众更关心“钱”途

  “9·11”事件后,美国短暂凝聚的全民共识早已消失殆尽。2008年美国大选,奥巴马以“变革”为口号高票当选,而如今其光环已黯然失色,美国陷入政治失能、经济低迷、民意分裂、前途迷茫的历史怪圈:民主、共和两党党争日趋“白热化”;以“民主国家”领袖自居的美国政客正不断丧失民意基础,超半数民众不满奥巴马施政,支持率创其上任后新低。

  对政客不顾国家利益争权夺利的厌恶、对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的焦虑、对经济前景的迷茫,以及难以掩饰的精神颓势和国力衰减的战略焦虑,正弥漫着整个美国。现在的美国民众不关心反恐战争的成果,更关心失业问题带来的实际生活问题。

  “独霸”越发力不从心

  毋庸讳言,美国仍是当今世界“一超”,但“独霸”却越发力不从心。当前,美国正处于战略转折的“十字路口”:对内急需凝聚全民共识,消弭党派纷争,加快“去杠杆化”、“去债务化”进程,力促由“消费—进口”向“储蓄—出口”的经济转型;对外应摒弃强权,放下身段,倾听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尊重、理解并真心实意帮助它们。

  十年来,美国失去的不只是金钱,更是令国际社会丧失了对其的信任和信心。为启战端,美国编造谎言,欺骗国际舆论,丧失道德感和正义心;同时,玩弄“金融骗术”,制造危机,冲击世界经济稳定和繁荣。七成民众认为“美国发展步入歧途”,曾经引以为豪的“美国梦”正渐行渐远。

  移民政策收紧致“失血” 美国发起人才攻势

  美国在20世纪长期享有经济繁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云集带来创新迭出。受“9·11”事件的影响,过去10年里,美国移民政策呈现收紧趋势,繁琐的手续、严格的审查、过长的排期,使许多优秀人才为了获得H1—B非移民工作签证或绿卡不得不等10年或更长时间,许多留学生失去耐心,选择回国创业。据统计,近年来平均每年有1.7万名美国高校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离开美国,这使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明显感到“人才荒”的逼近。越来越多人担心,美国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将出现“失血”现象。

  为走出经济困境,持续发展,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场争夺人才的新攻势。奥巴马早在竞选总统期间就表示,要把在美国毕业的所有理工科博士都留在美国。揽全球人才助美国经济,是奥巴马政府这场新的人才攻势目标所在。

  美国人的生活从此改变

  繁琐安检走进日常生活

  “9·11”事件后,美国国土安全部应运而生,对美国本土及其海外利益的安全保卫工作也有所加强。现在,美国在重大节日庆典、国家领导人活动的现场以及纽约时报广场和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都会部署众多警力,或检查可疑物品,或实行交通管制。在华盛顿,白宫和国会山不再接受普通游客入内参观。在纽约,要想从自由女神塑像的“体内”顺狭窄的梯子攀爬到她的帽冠,俯瞰曼哈顿的美景,就必须提前两个月预约。

  公民隐私权向反恐让步

  严格的安保措施给民众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与“9·11”事件之前相比,坐飞机的乘客需要提前动身,并在飞机起飞前两个小时赶到机场排队接受安检。凡是通过邮局投递的各类信件和包裹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到达收件人的手中。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本国公民和外国移民的监控。美国主流媒体对此曾提出疑问:为反恐的需要,美国民众应当在隐私权方面做出多大程度的让步?

  美国人开始关注世界

  在“9·11”事件之前,许多美国人对在美国以外发生的事情没有多大兴趣。“9·11”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意识到与中东地区搞好关系的重要性。“9·11”之前,美国主流媒体留给国际新闻的版面很少,即使有些国际新闻,那也仅仅是美国国内新闻的点缀而已。“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主流报纸上国际新闻稿件的数量明显增加,这适应了广大读者希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心理需要。

  且看中国周边的反恐形势

  十年过去了,美国促成了全球反恐合作,推翻了支持恐怖主义的塔利班政权,重创了“基地”组织,击毙了恐怖大亨本·拉登。但美国与国际社会真的更安全了么?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全球反恐战争会不会滋生出更多的恐怖细菌?无法独善其身的中国面临着何种周边反恐形势?

  恐怖主义势力染指重要海运通道

  8月底,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首次访华在国内引发不小争议,其主要原因便是中菲两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南海问题一直是国内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又主要集中在主权争端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副教授徐飞彪表示,一旦你的邻居强大起来,你自然会有着本能的戒心与焦虑。中国作为崛起势头强劲的国家,给周边国家带来压力,它们做出这种本能反应是正常且符合逻辑的。然而,在这一焦点问题的背后,却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徐飞彪副教授称,由于连接马六甲海峡的南海海域拥有重要的海运通道,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海盗活动,每年发生的海盗袭击事件数量与索马里不相上下,但由于近几年来亚丁湾海域索马里海盗的兴起与媒体的大量报道,使得与其严重程度不相上下的南海海盗问题被人们忽视了。尤其是近十年来,东南亚国家恐怖主义势力,诸如菲律宾臭名昭著的阿布沙耶夫武装、印尼极端组织伊斯兰团等不断渗透到南海海域,对沿岸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航道的通行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在关注主权争端、经济利益纠纷的同时,这片海域的安全隐患也绝对不容忽视。

  恐怖袭击已经是邻国印度多年来挥之不去的困扰

  2008年11月26日夜间,印度最大城市孟买陷入混乱与恐慌之中。一批批携带冲锋枪和手榴弹的武装分子出现在街头,制造了十余起恐怖袭击,造成近200人死亡,成为“9·11”后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伊斯兰组织德干圣战军随后声称对此负责。人们在悲伤的同时,也在思考:印度何时成为了恐怖活动的温床?

  徐飞彪副教授分析说,恐怖袭击已经是印度多年来挥之不去的困扰。由于国内种族多元、宗教繁杂,印度独立以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恐怖主义问题,每年都有数百起袭击事件发生。

  作为印度的邻国,中国是否会受到安全影响?董漫远研究员表示,印度国内的恐怖主义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印度政府和社会,并未对我国构成直接威胁。但必须意识到,同印度一样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平稳定才是发展的基础,失去安全,大国梦也就失去了意义。

  然而,近年来印度想把军事势力朝南海海域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施加压力,这也是事实。作为两个崛起中的亚洲国家,中印有着共同的利益与关切,我们有理由相信印度总理辛格所说的话:“世界之大,足够容纳中印两国同时崛起。”

  对“东突”恐怖组织 美国采取双重标准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名义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导致数以万计的平民无辜丧命,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流离失所。美军屡屡不经巴基斯坦许可便在其境内一些地区进行空袭,导致大量民众伤亡。而对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境内的极端组织,美国则选择性地“忽视”。对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东突”恐怖组织,美国则采取了双重标准。

  这就导致一个奇怪的现象:时不时地,反恐变成服务于本国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政治工具,有时甚至沦为干涉他国内政的廉价借口。正如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安德烈·亚什拉夫斯基所指出,一些被列入反恐名单的极端组织可以在地球另一个角落视为合法组织,一些遭到通缉的恐怖分子可以在另一国逍遥法外。

  显然,这对全球反恐行动有百害而无一利。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都有违人类的文明与秩序、有违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都是国际社会的公害。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这不仅有违道义,使反恐的正义性受到质疑,无助于各国达成反恐共识,而且还会助长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最终对国际反恐事业产生负面影响。

  “9·11”事件是美国之痛,也是世界之痛。展望未来,反恐道路仍然崎岖,全球反恐合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共有的准绳构建全球反恐共识不容忽视。

  这十年

  美国人怎么看?

  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记得“9·11”那天自己在做什么,那一个瞬间,定格在美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将一个年轻无畏的国家,转变成一个多疑而好战的反恐巨人。这种状态又反过来对美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影响。十年过去,美国人的想法改变了吗?

  永不磨灭的不安和警觉

  玛丽·布朗是一个设计师兼摄影师,“9·11”那天她在曼哈顿南端的办公室工作,正好看到第二架飞机向世贸撞去。玛丽没有亲友在“9·11”中丧生,但自从“9·11”后,她每经过大桥、开车过地道、坐地铁,总会有种不安和警觉。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慢慢回归正常,但是这份警觉似乎已经成为脑海中的潜意识。“每次看到天空中飞机飞得很低,我都特别担心。”她明白各种各样的安全检查是不方便的,但是这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机场的安检可以抽查搜身;警察在纽约街头可以任意止住可疑的人,进行搜包;任何人都可以举报在公开场合被认为是可疑的人和物品……

  穆斯林遭遇大范围歧视

  “9·11”之后针对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的歧视性打击层出不穷。就在近日,一个穆斯林民权组织发起了一个网页“unheard voice of 911”,旨在让经历过歧视的穆斯林讲出自己的遭遇。拉比耶·萨基德(Rabia Sajid)回忆说,曾有一个人从车里向她喊叫:“滚回自己的国家去,要不然我就杀了你。”这名生活在纽约的穆斯林说,教会以及警察都建议她不要再戴穆斯林头巾,因为这样会比较安全。拉比耶后悔听从了这样的建议。为了安全,她放弃了自己的身份认知。

  不便和笨拙的移民生活

  黄华清是纽约酒店业协会的主席,来美已经30多年。“9·11”当天,他所工作的万豪酒店在双塔的22层,有好几名同事葬身火海。以前一些非法移民来到美国,到邮局就可申请到社会安全卡,再进一步申请工卡,就可以开始在美国的生活。可是,在“9·11”之后,社会安全卡和驾照这些在美国生活的基本身份证明,对于合法来到美国的人都变得不容易申请,让在美国的生活处处不便和笨拙。

  反战母亲打算休假照顾家庭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不要放弃对和平的追求!”希恩(54岁,加州人,美国著名反战人士,被称为“和平母亲”或“反战母亲”。2004年4月,她的长子、年仅24岁的美国士兵凯西在伊拉克战争中遇难。希恩因此与人合作创建了一个反战组织,开始巡回演说和示威,并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演讲。)

  作为美国反战运动代言人,希恩经常去世界各地参加反战集会。最近,她刚刚结束为期13天的日本之行返回美国。近年来,希恩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来陪伴自己的家人。目前,她和子女同住在加州。希恩说,她的女儿即将生产,预产期恰好是9月11日,因此她打算休假在家照顾女儿和即将出世的外孙(女)。

  本版供稿:新华社 中国日报 中新
(责任编辑:UN01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