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 基层消息

走基层 听民声:大别山深处听民声

来源:新华网 作者:于杰 卢尧
2011年09月19日08:31
(走基层 听民声)大别山深处听民声:“希望这样的扶贫互助社越多越好”

  新华网合肥9月18日电(记者于杰、卢尧)秋风乍起,位于大别山深处的安徽省岳西县青天乡同心村的农民洪时胜这几天忙着抢收田里最后一点茭白。他家种的茭白,通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统一采购,销往合肥、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粗粗一算,他家10亩茭白今年纯收入达1.3万元。

  “这一切多亏了村里的扶贫互助社。”洪时胜今年种了20多亩茭白、瓜蒌、茶叶等经济作物,并且养了50只肉山羊和4张蚕。由于生产资金不足,年初他从扶贫互助社里贷款7000元解了燃眉之急。正是依靠扶贫互助社的贷款发展种养业,洪时胜一家去年脱了贫,今年种养业纯收入可望达到3.5万元。

  和洪时胜一样,如今同心村已有111户农户加入了扶贫互助社,获得了发展生产所急需的资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位于高寒山区的同心村5年前人均年收入还不足1000元,全村380户1900人左右,贫困人口占60%。农民想种点赚钱的高山蔬菜,发展生态养殖业,却拿不出启动资金,贷不到款。

  2006年6月,安徽省创新财政资金扶贫方式,同心村新民组通过公开竞标,成为岳西县第一个“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试点的村民小组,13户村民加入互助资金组织,其中7户是贫困户。

  每户农民缴纳“互助金”500元,政府配套扶贫资金2.6万元。通过一户一票民主选举产生了资金共管小组,在村民家中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因陋就简地办起了自己的“土银行”,贷款手续简单且收取的占用费率低。

  由于深受农民的欢迎,2008年新民组互助资金进行扩户。同心村扶贫互助社理事长洪时德回忆说,登记那天,村民从四面赶来,场面比乡下娶媳妇还热闹。许多村民因配套扶贫资金有限没能加入,硬是要将“互助金”塞到共管小组组长手里。

  2010年,在政府30万元配套扶贫资金支持下,同心村的互助资金组织规模再一次扩张,范围扩大到全村16个村民组111户,其中贫困户71户,成立同心村扶贫互助社。到目前为止,共发放贷款约86万元。目前全村的贫困人口比例下降到40%以下,有24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尽管规模一再扩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强烈的入社愿望,全村还有160多户农民提交了入社申请书。“这样的扶贫互助社越多越好,希望国家能增加配套的扶贫资金数额,让更多的农民加入进来。”洪时德说。

  “目前全县类似的互助资金组织有239个,3万多农民受益,但更多的农民渴望加入进来。”岳西县扶贫办主任黄根元表示,县里打算给互助资金组织追加配套资金,并将试点范围从村民小组扩大到行政村。他也希望国家在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中,能进一步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民互助资金组织。
(责任编辑:UN0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