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综合

资料: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来源:中国网
2011年10月09日17:26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后,公开宣布以“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政体”和“土地国有”为“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民族理论分析中国的满汉民族关系,指出满族对汉族实行高压的不合理性和汉民族起来反抗的正义性;呼唤人民大众与封建君权浴血奋战,争得民权,走向共和。用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民报》,迅速占有了进步舆论的中心领导地位,大受海内外进步知识分子的欢迎。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惊惧于思想界权威地位的动摇和丧失,向同盟会提出的革命纲领发难,阻遏革命思想的传播。对于改良派的进攻,革命派予以有力的回击。因此,革命与改良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对立更加尖锐。 1905至1907年间,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的论战达到了高潮。特别是,1906年4月18日,《民报》第3号以号外形式公布了《〈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全面揭示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原则分歧。这次论战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斗争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仅见的。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和改良派的主要喉舌《新民丛报》是双方论战的主要阵地,两派在新加波、檀香山、旧金山、香港等地的报纸也都投入了这场斗争。 论战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方法、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围绕“三民主义”进行的,即要不要“反满”和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政治革命的目标应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以及封建土地制度是否应当改革等三大问题。 这场激动人心的大辩论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论争的实质是用什么手段、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制度。其中,是颠覆还是保留现有政权的争论吸引了绝大部分的注意力。当时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民主共和的内容,但通过论战,反满——革命——建立共和国,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同一链条上紧密相联的几个环节,极大地推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派和改良派在论战中存在着原则分歧,但也有一些共通之处。两派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但都不敢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赞助。两派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政体,但又都对反封建的艰巨性缺乏认识,改良派只想有个“国会”,革命派则再加一个“民选总统”,以为这些就是民主建政的全部。

  尽管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严重的弱点,但他们以高昂的革命精神,决心通过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主张,受到了当时进步人士的普遍拥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系 黄令坦)

(责任编辑:UN93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