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无痕山林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刘炎迅
2011年10月17日14:26

  无痕山林

  离别大山之际,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手中传递着一棵象征着地球母亲的大白菜。我们每个人都在检讨自己过去做过的一不环保的事情,然后撕去一瓣白菜叶。一圈过后,只剩下伤痕累累的白菜芯,郑廷斌说,这就是地球母亲目前触目惊心的环境现状。

  本刊记者/刘炎迅

 

铭谦在示范如何使用装粪便的专用袋。图/自然之友

  9月24日,八达岭森林公园。

  简格民发了一条微博,“分享的时候听到这一段话——小时候吃果子一咬一只虫,现在想吃出虫子都难。”

  他是LNT初级讲师,这天正和刘文泽、刘竞超、宋歌这另外三名讲师一起,带着一队年轻的志愿者上山,实地体验LNT户外模式。

  所谓LNT,就是无痕山林运动,起源于上世纪美国林业保育的户外伦理运动,旨在提醒人们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关注并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无痕山林”讲师分为初阶、中阶和高阶三个类别,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学时和实习时间的要求。其中初阶讲师将要经过两天一夜的户外培训,学习基本的“无痕山林”七大原则。培训合格的人可以颁发初阶讲师证书,成为中国大陆目前被LNT系统正式认可的首批户外讲师。

  几周前,简格民等4人接受了来自台湾的种子培训师郑廷斌和徐铭谦的培训,获得LNT初阶讲师资格证书,现在是他们首次实习,带队进山。

  当他们下山后,总结各自体验时,一位志愿者说出了后来被简格民发到微博的那句话。他想表达的是,当下的环境已经被人为干涉的太多。而LNT,则期望让自然的回归自然。

  郑廷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LNT是一种全新的户外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倡导天人合一的心灵修补方式。

  LNT被他们引进中国大陆,“期望能改善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和谐一点”。另一名培训师徐铭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除了足迹,什么都不留下

  郑廷斌来自台湾,曾是台湾著名的五二三登山会秘书长、步道环境优化系列发展推动计划协同主持人和看守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他更是被称为台湾无痕山林运动第一人,颇有声望。

  郑廷斌说,大学时在登山中,看到林木砍伐后的萧瑟过程,及农业上山所造成的破败结果,因此萌生了保护环境的概念。

  后来他发现,在美国,也有一群与他相似的人,在推广LNT。他立即去学习。

  郑廷斌说,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自然缺失症”,于是走向自然和户外,但大多数人还没有明白,如何良性地与自然相处,即使在那些专业的户外人员那里,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美国从1964年通过了荒野保护法案,但是随着户外旅游及休闲风气的盛行,野地也开始遭受破坏,步道及营地土壤流失,湖水受到污染,垃圾散落各处,而粪便及营火的遗迹也随处可见。

  美国Leave No Trace组织(简称LNT)的报告指出,从荒野保护法案迄今,户外活动人数已经从1964年的400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估计约3000万人,居住地点越来越接近荒野。

  所谓的LNT不是只有捡垃圾,不要在野外烤肉生火的课程而已,“更是维护野外的完整及所有生命的生命权,是一种生活态度及观念的改变,而这种态度及观念的改变就是土地伦理所一直不断强调的。”郑廷斌说。

  1980年代起,美国各级政府的土地管理单位、环境教育学者、保育团体、户外用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登山健行团体以及社会大众,共同发起了山林无痕全国性教育推广运动。

  这些公私部门,提出口号——“负责任的品质旅游”,引导民众对待环境的正确观念和技巧。

  2006年,台湾林务局举办的全岛步道环境优化研讨会上,与此相关的议题受到广泛讨论,并通过网络票选,将活动定名为“无痕山林运动”。到2009年8月,参加的团体已经达到543个。

  郑廷斌和徐铭谦都是最早一批赴美国学习的无痕山林的高级讲师,他们以种子培训师的身份,在岛内各地巡回教授,传播无痕山林的经验。台湾从过去跟着垃圾上山,慢慢进步到净山活动,常见标语“除了足迹,什么都不留下。除了摄影,什么都不取”。

  “不喂食、不破坏、不侵犯”

  事前充分准备,这是LNT的7大原则的第一步。

  “先打电话给你所要前往地点的土地管理单位询问有关的规定、入园许可及有关环保的规定,携带适当的装备并且要知道如何使用,小心地计划你的口粮,重新将你的食物打包在可重复使用的容器内,以减少垃圾的生成。”9月2日晚,在“自然之友”办公楼的3楼会议室内,郑廷斌说道。

  9月3日,阳光很好。《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随郑廷斌、徐铭谦二位培训师以及另外23名学员,进入八达岭森林公园,开始学习和实践LNT。

  进山的路,是一条铺着水泥的便道。半道上,看到一条死去的蛇。

  那条蛇拇指粗细,长约30公分,躺在路边,扭曲成一个失控的圈。它被车碾过,已死去多时。残骸变形,血痂乌黑,粘着黄土碎末。

  郑廷斌停下脚步,指着蛇对众人说,这里本是它的,修了路,通了车,一切变得危险。“它的死让我们思考,人进入自然,如何做到‘最低冲击’原则,这正是LNT的原则之一。”

  学员中,外号“山狼”的中年人,用木棍挑起死蛇,挖坑埋在路边的黄土里。一旁的徐铭谦问:“如果这是一条活蛇,我们应该怎么办?”

  “山狼”颇有户外经验,他引用LNT的规则说,“有距离地观察与欣赏”。 一般而言,确定安全距离的时候,伸直手臂在眼前,眼睛和竖起的拇指和动物三点成一线,拇指能全部遮住动物时候为宜,或者更远一些的观察区,以望远镜、相机长镜头观察。

  这其实只是LNT的7大原则之一 “尊重野生动植物”条款中的一部分。

  “不喂食、不破坏、不侵犯。”郑廷斌说,喂食野生动物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改变它们的食性以及行为。

  一只野生动物,如果曾被喂食,就会重复到相同的地点寻找食物,那么就可能为了寻求容易取得食物的营地、步道或者喂食者曾出现过的路边,造成它们可能会被猫狗追逐,或者被人类的交通工具撞到;另一方面,也可能把疾病带回到族群中,所以不要遗留任何食物。

  它们应该在自然环境里的饮食中,获得应有的营养。误食食品的包装及垃圾,往往成为造成野生动物死亡及得严重疾病的主因。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