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政府投5亿元建设的烟台海阳至青岛即墨跨海大桥,将于年底建成并向市民免费开放,这在已开通的跨海桥梁中尚属少见(齐鲁晚报10月18日报道)。在各地都还在普遍运用收费还贷和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投资建设公路、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大背景下,海阳市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投巨资建设的跨海大桥做出了不收费的决定。乍看似是亏本的买卖,但仔细思量,海阳市归根到底却是算对了一笔聪明账。
其一,看公益账。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的收费制度路桥,无非是两种模式:一是政府收费还贷公路,一是经营性公路。在当年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的形势下,通过预期的收费前景作为前提,以融资或垫资模式建设而后收费还贷或运营,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地方路桥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但是却让道路、桥梁等从根本上背离了公益化属性。海阳市以政府买单跨海大桥建设,正是切中了政府担责重大基础设施的题中之义:因为是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大桥的社会公益性。不收费的跨海大桥,一方面给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出行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还降低了过往车辆的通行成本,从社会公益这笔账来看,海阳市将会广泛赢得社会公众的赞誉和支持,放弃的过桥费和赢得民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其二,看经济账。经济账讲究的是得与失,先看海阳市的“失”: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匡算,“以每年过桥费四五百万来计算,25年的大桥使用期内可收一亿多元的过桥费。”然而,从海阳市的经济发展来看,一则免费通行可大幅度提升跨海大桥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二则免费通行的跨海大桥为海阳市对接青岛、借势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从海阳到青岛中心城区的车程从一个半小时缩短为40分钟,地缘距离上的拉近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带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大桥从规划开始就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现在大桥周边的土地,已经从原来的5万元/亩上升到50万元/亩”,一座免费的跨海大桥,更有利于营造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这笔经济账,岂止仅是一个亿的得失?
在社会公众对于收费路桥导致物流成本高责备加诟病的今天,海阳市政府投资建设免费通行的跨海大桥,确实是在短期盈利和长久收益之间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我们多么希望,海阳市的免费大桥能够成为一个范本,能够有更多的地方政府承担起投资公益性路桥建设的主体责任,算公益账,算长远账,下决心砸烂收费路桥这一畸形“印钞机”,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高效率运行。 (来源:齐鲁网)
(责任编辑:UN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