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中科院地震专家称地震进入高发期没有科学依据

来源:重庆商报
2011年10月19日04:41

  本报讯(记者 纪文伶)地震能否预测?近来世界上多次爆发大地震,目前是地壳活动频繁期吗?是不是由此导致地震“高发期”?昨日,在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分会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运泰,结合日本大地震给重庆市民带来了地震科普解答。陈院士称,地震预测难度大,关于地震高发期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随着地震的频发,不少人关注一个问题,地震到底能预测吗?陈运泰院士表示,地震预测总体上来说难度较大,但并非无法预测。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就有几次成功预测出地震,如1975年,地震学家观测到辽宁南部小震频繁等异常情况,政府发出地震预报,当地人员开始疏散;1975年2月4日,里氏7.3级的地震把海城变成废墟,不过之前已做出成功预测,人员已撤离,原本可能造成10万人死亡的大地震只死亡1328人。

  “地震的预报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陈院士表示,地震预报难度确实很大,尤其是短期临震预报更是个世界性难题,目前还未找到科学的预报方法,日本、美国都在这方面做过探索,均以失败告终。不过,中长期的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地震难预测的原因很多,俗话说,‘上天容易入地难’,目前人类最大钻地深度为几千米,对地球来说,这个深度就像钻苹果连皮都没钻破。我们不能在高温高压的地球内部设观测仪器,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当然也就很少”。

  随着大地震的爆发、海啸等接连发生,再加上世界各地地质灾难性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不少网友纷纷猜测,地壳活动是否已经进入了活动频繁期?电影《2012》里的情节是否会出现?

  对此,陈运泰院士表示,纵观历史上的地壳活动来看,在近100年时间里,地壳的活动还算比较平稳,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海啸的威力非常大,时速能达到近千公里,相当于一架喷气式飞机。陈院士说,当大家在海边度假时,看到“退潮”要警惕。有一种情况是海啸前兆,即海水后撤,看似退潮,不过海水退得更远,甚至会在岸边留下一片死鱼,这时,千万不能下海捡鱼,或捡贝壳,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向高处撤离,越快越好。

  据介绍,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看到这样的排浪必须立即设法逃生。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