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李志伟)“到2020年末,绝大多数城镇居民都住到成套的符合文明要求、健康要求的房子中去,到‘十二五’末,保障率达到户数的20%左右。”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如此描绘未来保障房的建设蓝图。
截至9月底,100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已开工986万套,开工率98%。这是姜伟新两天前提供的数据。从各地来看,北京、河北、山西等15个省、区、市开工套数已超过全年目标任务数。
今天上午9时,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城镇保障性住房问题,姜伟新等7位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热点,公平分配问题是此次询问的最热议题。
记者统计,14个委员询问发言中,有5位委员提到了如何确保保障房的公平分配问题。郭雷委员说,虽然我们有公示制度,但是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骗租、骗购和权力寻租的问题。
姜伟新说:“在审查上,当然有个别现象,开着宝马去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这种现象发生过,但不是主要的。”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说,去年下半年,住建部启动了全国40个主要城市的个人信息系统建设。总体策划是在城市的住房管理部门,第一步把城区内所有现有房屋已经进行了产权登记的,全部纳入到这个系统中来,下一步,在今年底前,把这40个重点城市的信息系统联网。
吴晓灵委员提出:“许多地方保障面积太大,享受救济的人比自己努力买房子的人或者租房子的人住的条件还好,那是不公平的。”
姜伟新说:“住房保障的方式有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这两年实物保障多一点。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房源太少,现在是一个过渡阶段。”
据调查,截至2010年底,我国仍有2000多万户城镇低收入和少量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不成套,设施简陋。其中1000多万户居住在棚户区中。
“从制度和方向上对住房保障应该是以廉租房和货币补贴为主,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的产生。”姜伟新说,"十二五’末以后,住房保障将逐步转到货币补贴为主。”